蘋果降價背後的代工廠之殤

2021-09-19 19:33:57 字數 3872 閱讀 6481

代工廠的消亡史,這似乎是幾十年都不能改寫的結局。

iphone降價了,幾個字的背後,牽扯的卻是幾百萬人的營生。

2019,注定是命途多舛的一年,而蘋果危機背後的代工廠也岌岌可危。畢竟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能倖免。

多公尺諾骨牌倒下

很多關於蘋果的小道訊息都是從**鏈傳來,在這個龐雜而又巨大的生態中,蝴蝶效應愈加明顯。

而對蘋果銷售下滑的感應,首當其衝的便是流水線上忙著組裝零部件的代工者們。財經的一篇報道直指「蘋果村」,和碩工廠裡「他和他的工友開始無班可加,一些人已經離開工廠。」而去年年底,有傳聞蘋果告知富士康和和碩取消xr的產量增加計畫。

上週,日經也報道蘋果削減了一季度銷售預期,減少三款新iphone手機的計畫產量。京東、蘇寧等電商平台也第一時間將蘋果新機的**下調了幾百元。

然而,代工廠不是第乙個受牽連的,它的麻煩已經蔓延到更廣泛的**鏈。

蘋果相機鏡頭**商largan precision去年12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4%,收入為32.2億新台幣(1.05億美元),是自2023年以來最糟糕的12月銷售業績。無獨有偶,蘋果手機的金屬外殼**商catcher technology最近表示,預計1至3月份的季度銷售額將較上年同期下降。

一路向下的滋味一定不好受。曾經萬億市值的蘋果如今已經跌去了乙個facebook。而整條鏈上共生的參與者也難逃下滑的噩夢,代工廠尤甚,

有人說代工廠這麼多年的角色一直沒有改變,它們是手機品牌霸凌的犧牲品。從摩托羅拉、諾基亞到如今的蘋果,當巨頭開始一點點往下走,背後可能都是無數代工廠的「屍骨」。

代工廠的消亡史,這似乎是幾十年都不能改寫的結局。故事在高潮發生之後,就不得不走向尾聲。

代工廠的消亡史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縱向去看整個手機代工產業的發展,明顯可以看到,從輝煌到沒落,痛苦的不是手機品牌本身,更多的是代工廠的悲歡離合。

代工這個詞發軔於台灣,從pc、手機、晶圓,只要可以流水線生產的產品,台灣人民有的是辦法把製造工藝做到物美價廉。

輝煌一時的台灣「代工五虎」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曾經包攬了全球電腦出貨量的90%。

手機和pc一樣,背後也是一批代工廠為手機品牌服務。但早期,代工廠還只是乙個附庸的存在,像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尼愛立信等都擁有自己的手機組裝廠用於研發。不重要的機型(或已量產的),則會尋找代工廠去研發生產。

即便如此,在諾基亞的鼎盛時期,也有不少代工廠們跟著沾光,一時之間風光無兩。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各中的「禍」也早有伏筆。

在蘋果和三星的「絞殺下」,諾基亞止不住的下滑態勢,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代工廠也難逃噩夢。

2023年,曾經員工多達上萬人的閎暉科技陷入停產。這家台灣上市企業旗下的代工廠是諾基亞手機按鍵零部件的**商,而諾基亞是他們主要的客戶。

一方面業務過於單一,另一方面。閎暉的技術創新也止步於簡單的手機按鍵,由此錯失了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機時代。

代工廠有兩個危機:一是來自於外部的連鎖危機,比如像諾基亞以及摩托羅拉的衰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存。二是內部的技術危機,除了把控成本,效率之外,能否跟上技術更迭也至關重要。當年因為蘋果而死的聯建,早期是為iphone4**螢幕,等到手機更新換代,對螢幕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卻沒能跟上技術創新的步調。

到了智慧型機時代,生產分工也愈加成熟,隨著手機出貨量的快速增長,新的一批代工廠重新崛起。

2023年,富士康拿下了蘋果的imac訂單,自此之後,順理成章成為蘋果ipad以及iphone的御用製造商。雙方合作過程中你儂我儂,蘋果讓富士康名聲大噪,坐穩了全球最大代工廠之一的座位,而富士康則是蘋果全球暢銷的後勤保障。

即便如此,蘋果後期也開始有意識地將訂單分散到其他代工廠,而富士康過於依賴蘋果的後果,有的是前車之鑑。

有業內人總結:「在功能機時代,代工廠被馴化成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者,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保證高效持續的產能,只要在motorola和nokia的王朝更替中不掉隊就沒有風險;智慧型機時代,工藝被蘋果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儘管代工廠面臨著各種不平等條約,但蘋果的高利潤使他們仍能分到甜得發膩的一杯羹,後蘋果時代,國產手機的崛起改變了這一切,這是代工危機的伊始。」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增量空間越來越少,這是整個行業的共識。不論是從神壇跌下的蘋果,還是正扶搖直上的華為,都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

蘋果的危機下,代工廠又能堅持多久?

代工廠轉型的痛

在手機品牌越來越集中前,山寨機的終結已經讓一批代工廠走向了終結。能夠從那波浪潮中生存下來的代工廠,要不成長為像富士康、和碩這種的領域巨頭,要不就只能不停地冒著賒款的風險接各種單,讓生產線動起來。

而2023年的那次代工危機潮,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內製造業轉型公升級的重要階段,物競天擇、不進則退。

代工廠的生存模式很特殊,手機品牌將利潤壓得很低,他們通常採用的都是賒銷模式。代工廠先獲得委託商30%左右的預付款,再以很小比例的預付款去訂購上游的零部件,生產結束交貨後它們即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費用,這時再歸還上游元器件**商的貨款。

所以想要從中突圍,就變得更難上加難。

當乙個寄生物熟悉了常年棲息的宿主,離開是很困難的,對於這些代工廠來說,也是如此。而低端的代工面臨的不僅是勞動力成本**的問題,前期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膨脹留下的產能過剩後遺症逐漸顯現。再加上技術含量不高、可能存在的電子汙染等問題,代工廠的生存壓力只會越來越高。

王雪紅的htc是最成功的代工轉型案例,最初htc代工康柏的pad大獲成功,後又代工了搭載windows mobile 的pocket pc,不甘為他人做嫁衣的王雪紅決定打出自有品牌,最風光的時候,htc是全球市值第三的智慧型手機公司。遺憾的是,htc的蛻變並沒有持續太久,最終因為專利侵權,以及「孤傲」的定價然而讓自有品牌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而已經在轉型的代工廠策略無非以下幾種:

做好本職代工的同時,通過併購已有品牌,結合自身垂直產業鏈優勢,將業務向上游的半導體產業延伸,和自有業務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比如為國內華為、魅族以及小公尺代工的聞泰科技,就在去年12月,聞泰科技聯合董明珠的格力電器收購了安世半導體。

安世半導體的前身為恩智浦標準產品事業部,是一家擁有晶元設計、加工、封裝測試的idm企業。這次收購的背後,聞泰可以擴大自己的代工產品線,向著汽車消費電子行業擴張,開發4g/5g、nb iot模組產品。

郭台銘也深知代工模式的利害,他從未停止過為鴻海的大轉型鋪路。最關鍵的一戰是那場曠日持久的夏普收購案。拿下夏普後,富士康也補全了代工產業鏈的最後幾塊版圖:液晶顯示技術。

第二種則是在代工業務上深挖,從逐漸飽和的手機產業向即將爆發的物聯網行業過渡。

最典型的依然是富士康,去年,鴻海旗下的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這個成立於2023年的公司,主營業務只有一部分和富士康的代工產業重合,大部分的重點還是聚焦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技術研發。

當年華碩將和碩從品牌分離,和碩代工從pc面板、電子元件加工到拿下蘋果手機訂單,這也是業務層面的成功轉型。

如果阿q點去思考代工的轉型,歸根結底,只要技術過硬,跟上更新換代的王朝,自己就不會倒閉,只會在不斷的技術公升級後從乙個品牌做到另乙個品牌,從乙個硬體到另乙個硬體,與其焦慮如何轉型,不如以靜制動,等待新的上位者。

新的突圍戰可能已經拉開帷幕,是選擇換一條賽道,還是在原有賽道上跑的更快一點,下乙個「蘋果」等著代工廠的答案。

蘋果降價背後的代工廠之殤

代工廠的消亡史,這似乎是幾十年都不能改寫的結局。iphone降價了,幾個字的背後,牽扯的卻是幾百萬人的營生。2019,注定是命途多舛的一年,而蘋果危機背後的代工廠也岌岌可危。畢竟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能倖免。多公尺諾骨牌倒下 很多關於蘋果的小道訊息都是從 鏈傳來,在這個龐雜而又巨大的生態中,蝴蝶效...

Android 蘋果logo背後的故事

android 可愛 綠色的原型被懷疑抄襲?第一眼看到andoid時我們會注意到其多汁的果汁設計,感覺這根激烈的競爭無關,而唯一不 乾淨 的地方恐怕得追究到設計出來之前的原型,被指責其靈感是來自其他遊戲人物原型。這個logo是為了代表國際性的android,且是開源的,沒有借鑑任何文化角色,我們就跟...

蘋果醞釀對iPhone SE降價 最高700元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發布了第二代iphone se,它基本延續rdazllnxh了iphone 8的外形設計,4.7寸屏 touch id指紋,並公升級為a13處理器 支援wi fi6等,儼然小鋼炮一枚。不過,iphone se二代自發售之初就在國內不少電商平台破發,而有訊息稱,蘋果也打算對該機進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