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需要 非殖民化

2021-09-20 01:12:13 字數 3775 閱讀 6572

而這次發出的聲音與眾不同。不可避免的,將會有人呼籲將人工智慧非殖民化。我們能夠理解這是為什麼。因為,儘管我們渴望成為理想的科學家——即具有前瞻性、懷疑性和包容性的科學家——但這個理想與現實往往相去甚遠。有時,我們會重複一種殖民式的世界觀。我們依靠繼承的思想和一系列不容置疑的價值觀;我們加強選擇性的歷史;我們沒有考慮到技術的影響和替代路徑的可能性;我們認為我們的工作是普遍有益、需要和受歡迎的。 

於是這個呼聲響起。# 非殖民化。將我們的思想非殖民化。將科學非殖民化。將所有的東西都非殖民化。這是今天引起共鳴的呼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響亮。 

人工智慧非殖民化1,2的呼聲還沒有達到高潮。我懷疑這是乙個即將出現的話題,我們需要就此展開討論。有兩種觀點在我內心產生了衝突,一種觀點認為非殖民化與開發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ai)的挑戰無關,而另一種認為非殖民化非常重要,我們利用它塑造乙個自我反思並且負責任的人工智慧設計師社群。這篇文章反映了我的矛盾,也許是你的矛盾。 

定義非殖民化

非殖民化強調自我所有權。對於土地、人民和國家,它強調將「土地和生命」還給原始繼承者。正如 fanon 所說3,自我所有權是「創造新生命形式的先決條件」。要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我們需要自我所有權。

就知識而言,非殖民化強調恢復自信。我們需要自信來創造新的思想和思維方式。 

對於非殖民化,有三種觀點讓我產生了更具體的理解4。 

歐洲知識的中心化。乙個人可以把殖民政權從英國或法國手中奪去,但他們的思想、心理、經濟和文化遺產仍然存在。非殖民化要求我們把歐洲拿走——或者更普遍意義上的「西方」——作為乙個參考點。在我們的科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拒絕模仿西方。我們應該維護自己的身份。我們應該重新把知識集中在恢復全球歷史、問題和解決辦法的方法上。對 ngũgĩ wa thiong'o 來說,這意味著拒絕將英語作為教學和交談的不容置疑的媒介。對我們這些技術專家來說,這可能會將我們的動機重新集中,並不總是針對矽谷的問題,而是針對我們自己的地區、問題和背景。 

通向更多的,包容性的知識。為了保持全球競爭力,並應對我們在智力和社會方面的關鍵挑戰,非殖民化的形式要求我們共同努力利用現有知識,但要明確認識到新方法和替代方法的價值。我們應該包括其他歷史,比如正在進行的歷史修正,其中包括亞洲和非洲對科學的貢獻5,6。我們應該支援新的創造知識的方式能夠蓬勃發展的環境。我們不能做的是接納這些聲音,卻又在之後把新的聲音推到邊緣。與此相關的是我們已經積極參與的開源、開放訪問和開放資料運動。 

反思固有知識。我們需要讓彼此永遠擁有批判性的觀點。我們的知識從何而來?它包括了什麼,又遺漏了什麼?它支援誰的利益?我們思維所依據的假設是什麼?哪些方面和哪些人沒能發出他們的聲音?這一觀點似乎與我們的實踐最為相關。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在公平、問責、透明、安全、穩健、核查和治理等領域開展工作。 

人工智慧將對文化產生影響,它的使用將影響我們社會的工作方式(已經發生)。這就是我們應該認真考慮非殖民化的原因。但是,我們已經在不同的主題下處理了這些問題,重要的是,涉及到它們的基本技術問題。這使非殖民化作為一種工具的效用受到質疑。 

這不是乙個隱喻 

tuck 和 wang 的著名**《非殖民化不是隱喻》('decolonisation is not a metaphor'7)

「非殖民化使土地和生命回歸到了原住民,這並不是我們想要改善社會和學校等其他事情的隱喻。

e. tuck和k. wang,非殖民化不是隱喻,2012。 

這段話做了乙個重要的澄清。他們給我們留下的關鍵資訊是,用非殖民化去給所有我們希望參與社會正義的方式貼上標籤是有問題的。它導致了意義的喪失。 

非殖民化常常被用作政治象徵。在沒有真正擔憂的情況下,非殖民化的主張常常招致反對。非殖民化常常用來向敵人發出訊號。我們的科學不會通過建立在空洞的象徵主義和對立基礎上的世界觀來推進:共同努力,我們可以超越那些簡單的描述——他們和我們,殖民者和殖民地,大都會和南方,西方和非西方之間的對立。 

更令人擔憂的是,非殖民化似乎越來越多地被用來取代轉型。轉型的代價不能是我們被非殖民化的語言分散注意力,將深刻的社會、制度和個人對改變的責任推遲。 

我們可以從非殖民化提出的問題和它所建議的戰略中吸取教訓。但我們也可以繼續關注社會正義的重要問題。我將繼續要求使用更簡單的語言。讓我們說出我們的想法和願望,目的是為了被更準確地理解。我們可以通過保持確定的挑戰與科學技術基礎的密切聯絡來做到這一點。 

人工智慧需要的一課

除非他們願意讓自己的民眾陷入貧困,否則就必須與**最多人工智慧軟體的國家——中國或美國——談判,最終成為這個國家的經濟依賴者。」 

李開復,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2023年6月 

我們立即認識到這一未來可能的殖民性質。當 ian hogarth 寫《人工智慧民族主義》(ai nationalism9)時,我們回想起那些尋求建立帝國的國家的傲慢和潛在意義。我們並沒有忘記這樣乙個事實:一種基於資料的帝國主義形式10 ,資料的所有權是可能實現的(如果不是正在進行中)。我們的確認識到,隨著審查制度的增加和網路自由的減少,正在形成的網路殖民主義11正在擴大。 

這就是非殖民化發揮作用的地方。後殖民時代在恢復土地和生活方面所嘗試的解決方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並被再利用。這一解決方案的基礎是自我所有權及對它的保護。 

幸運的是,作為乙個領域,我們已經有了這種保護的基礎。我們可以繼續加強開源軟體、開放資料和開放訪問——更多而不是更少地發布;我們可以進一步支援可訪問的機器學習框架和可訪問的科學交流;我們可以繼續尋找解決方案,以應對公平、隱私、安全、核查和治理方面的挑戰。我們可以更進一步,通過不斷挑戰固有的假設和世界觀來拓展我們的知識領域。 

唯一授權並為人類利益工作的人工智慧是乙個真正的全球人工智慧。讓全球人工智慧真正走向全球並不容易。我們聽到了這一呼聲。 

這篇文章是在聽 sons of khemet 的 my queen is ada eastman 的時候寫的。你也可以閱讀一篇關於轉型代價的文章,或者是我最早的一篇關於marr等級分析的文章。 

——shakir,非殖民化心靈。

參考文獻

1.decolonising ai at the leverhulme centre for future of intelligence.

2.video: decoloni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professor genevieve bell

3.frantz fanon,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1963 

4.j. jansen, as by fire: the end of the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2017

6.caroline tagny, feminism online in west and central africa: identities and digital colonisation, may 2016

7.tuck e, yang kw. decolonization is not a metaphor. decolonization: indigeneity, education & society. 2012 sep 8;1(1).

8.kai fu lee, the real threa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times june 2017

9.ian hogarth, ai nationalism, june 2018

10.data colonialism: critiquing consent and control in 「tech for social change」, model view culture, june 2016

11.the dawn of cyber-colonialism, june 2014

什麼強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強人工智慧又稱通用人工智慧或完全人工智慧,指的是可以勝任人類所有工作的人工智慧,人可以做什麼,強人工智慧就可以做什麼,這種定義過於寬泛,缺乏乙個量化的標準來評估什麼樣的電腦程式才是強人工智慧。乙個可以稱得上強人工智慧的程式,大概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存在不確定因素時進行推理,使用策略,解決問...

人工智慧簡史 人工智慧簡史

人工智慧簡史 在人工智慧的早期,計算機科學家試圖在計算機中重建人類思維的各個方面。這就是科幻 中的智力型別,即或多或少像我們一樣思考的機器。毫無疑問,這種型別的智慧型稱為可理解性。具有可理解性的計算機可用於探索我們如何推理,學習,判斷,感知和執行腦力活動。可懂度的早期研究集中於在計算機中對現實世界和...

人工智慧需要學哪些課程?

人工智慧專業是中國高校人計畫設立的專業,旨在培養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應用型人才,推動人工智慧一級學科建設。2018年4月,教育部研究設立人工智慧專業,進一步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慧學科體系 首先你需要數學基礎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和隨機過程,離散數學,數值分析 其次需要演算法的積累 人工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