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的正確姿勢

2021-09-21 17:55:21 字數 3611 閱讀 5633

企業的發展是由企業架構決定的,it架構或者企業資訊化是企業架構的一部分,it資訊化建設對企業的業務、戰略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在新興行業尤為突出,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新政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都會推動其發展,受到了雲計算和大資料的影響,近期企業上雲一詞頗火,霎時間許多雲服務商帶著雲產品、雲方案打著業態重構、降低成本、省時省力靈活性強等新技術理念出現,包括很多不在此業務的軟體廠商也開始轉型宣傳。

不僅如此,國家也在一些行業發布相關政策,鼓勵企業上雲,上雲的確可以驅動流程創新和業務創新,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上雲理念及技術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企業新的驅動力,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快速上雲,企業在實施的時候要考慮一定的前提、原因及方法等。

提到企業上雲可能會有些陌生,事實上,上雲的核心技術就是雲計算技術,雲計算從定義來講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儲存,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商進行很少的互動。

說起雲計算一定要講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這三個層面,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如下圖:

iaas提供虛擬計算、儲存、資料庫等基礎設施服務,paas提**用程式的開發和執行環境,在實施paas之前,需要有iaas提供的服務基礎,saas為使用者提供了基於雲的應用,基於網際網路連線端到端的提供服務。中小型企業是saas應用所面向的客戶群體,而一些大型企業的saas應用需要基於paas平台來實現。

上雲是一種趨勢,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企業都會涉及這一部分,只不過規模不同,選擇的雲模式不同,對於上雲國家也相繼發布政策,鼓勵支援通過上雲重構企業核心競爭力,那麼上雲究竟可以為企業帶來什麼?

模式創新

上雲模式改變了傳統it行業的架構,加速了傳統行業的轉型和公升級,將企業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相結合,以雲服務帶動打通企業、客戶、市場、上下游內外部全面協同的新模式

靈活選擇

相對於傳統的資訊化模式來說,企業上雲無需被固定模式**,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業務情況,當前使用的應用軟體綜合考慮,選擇私有雲、公有雲或混合雲,具有較強的選擇靈活性

降低成本

上雲與傳統模式不同,不需要企業花費大量成本去搭建機房,只需要統一利用網路資源即可,企業所有的資源均可以放在雲端管理,按年收費,按需擴充套件,解決了企業it資源太多維護困難,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

在行業業務場景化屬性越來越明顯的趨勢下,企業該如何上雲,上什麼樣的雲合適,這些都需要由企業自身所在的行業、規模、資訊化現狀而決定,通常雲的模式分為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在選擇更好的方式前需要明白每種模式的定義及特點,之後有針對性的去構建。

公有雲

公有雲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為使用者提供的能夠使用的雲,公有雲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通俗來講公有雲就是大家都能使用的雲,費用低廉。在企業、行業、產業業務中,公有雲作為支撐平台可以整合各使用者、內外部、上下游的服務,打造一體化的生態價值鏈,促進資源共享。

私有雲

私有雲指乙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提供對資料、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通俗來講私有雲就是企業私有的雲資源,開發成本高。使用私有雲的企業需要具備良好的軟硬體基礎設施、技術儲備、it團隊。

混合雲

混合雲顧名思義,為公有雲與私有雲相結合的模式,混合雲是企業上雲的理想模式,相對於前兩種來說,這種模式可以有效綜合兩者利弊,對於企業內部資源可以採用私有雲模式來保證資料的安全性,對於企業需要資源共享的業務則採用公有雲模式,該模式在網際網路、能源、製造、教育、金融等行業應用較為明顯。

小型企業

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資訊化程度處在初步建設階段,內部主營業務也處在初始發展階段,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相對較弱,基於上述情況,中小企業在建設初期應先以公有雲模式進行簡單的應用構建,包括底層iaas及saas應用,通常來說這些應用都來自一家廠商。

大中型企業

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業務上公升期時,資訊化建設正處在不斷擴張的階段,部分企業會進行資訊化系統整合,這類企業無論從資金周轉能力還是資訊化基礎都會強於小型企業。基於上述情況,大中型企業構建模式可以採用公有雲為主,加部分私有雲,包括自建底層iaas基礎設施,外採或自研少部分saas應用,同時在整合過程中使用paas平台技術,通常來說這些應用來自多家廠商。

集團型企業

對於集團型企業來說,業務呈現多地域、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資金、資訊化基礎設施、資訊化團隊等方方面面都具備一定的實力,不僅注重集團內部業務的發展,還注重與上下游、合作單位等資源的共享互聯。基於上述情況,集團企業應為混合雲模式,內部運營私有雲為主,外部連線客戶**商業務等採用公有雲構建,具備全面的iaas、saas、paas應用。

企業上雲是一種趨勢,特別對於大資料時代,任何企業最終都會走到上雲階段,但企業上雲是乙個系統的工程,在實現之前有更重要的東西需要關注,那就是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劃、現有資源現狀、當前需求程度等因素來綜合決定。

規劃明確

隨著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很多企業會對雲計算技術產生需求,而企業在進行上雲之前,需要進行明確的規劃,首先分清企業資訊化基礎設施中什麼可以部署在雲端、什麼適合部署在雲端;之後確定上雲的具體流程,例如:哪些系統可以先進行遷移,遷移的注意事項、前提都是什麼,遷移之後如何與未遷移系統進行互聯系統等,以此提高企業各項資源的配置。

分清主次

上雲概念從很早之前出現,到現在被各種廠商炒熱成為趨勢,很多企業跟隨宣傳潮流,還不具備上雲能力就躍躍欲試為了上雲而上雲,最終以失敗結束。在上雲這條路上,要分清主次,使用資訊化建設優先解決內部業務問題,如:輔助生產經營、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精細管理、支撐決策分析等,在企業基本業務問題解決後,在以業務做為支撐,最終上雲。

it支撐

上雲不會幫助企業資訊化建設一步到位,反之是企業資訊化建設逐漸支撐、推動企業實現上雲之路。所以要以資訊化建設做為上雲的基本能力支撐,在資訊化建設方面,要穩中做起,從整體企業架構出發,由淺至深構建,例如:應用的全面性、資料治理、服務治理、it治理等,逐步加深建設成果,讓企業上雲是個自然發生的過程,而不是急於求成成為負擔。

綜合來看,上雲是企業資訊化發展的一種趨勢,連大資料也正在面向基於雲上進行資料決策分析,對於企業來說,即便當下沒有具備上雲的條件也不要心急,結合業務發展,打好資訊化基礎之後再進行遷移也不遲,因為任何時候企業上雲都要根據自身it資訊化情況而定,不要為了上雲而上雲。

雙 11 技術攻略 企業雲架構的正確姿勢

馬上雙 11 了,其實雙 11 不僅是天貓的雙 11,在這個大生態鏈中,很多應用場景的流量都會增加,很多企業都擔心在巨大的流量下能否安然度過。而放眼望去,這種大流量的場景更是比比皆是,流量陡增,資源需求要靈活擴充套件,單節點,怎樣的姿勢才是最佳的雲計算姿勢?前段時間,一家企業的雲服務商遷移,引起了行...

基於阿里雲上實現全站https的正確姿勢 一

強烈建議通讀一下jerry qu的關於https,http 2,nginx的blog,這是我目前發現的在國內的技術文章中,關於上述的幾個知識點講解的最為全面透徹的文章.傳送門 目前主流大廠的 和服務都已經實現了全站https,例如 baidu,taobao,jd等.關於這方面的好處和優勢,網際網路上...

RESTful的正確姿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rest 英文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簡稱rest 描述了乙個架構樣式的網路系統,比如 web 應用程式。它首次出現在 2000 年 roy fielding 的博士 中,roy fielding是 http 規範的主要編寫者之一。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