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2013第16本 《刪除 大資料取捨之道》

2021-09-22 06:49:20 字數 1544 閱讀 5469

這本書是看《大資料時代》後加入到待讀書單中的,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從數gb的**中只保留最有用的幾mb的**的,後來找到了kindle版的電子書,就讀來試試,說實話,這本書寫得是相當的囉嗦,來回地重複「遺忘」和「記憶」這兩個詞,不斷地強調人類預設的狀態是遺忘,而不是記憶。對於這種書的辦法,利用快速閱讀技巧,我也讀得飛快,也把書名所說的「刪除」技巧,大段大段地略過,只記下了零星的有點啟發的句子。對於研究「資料隱私問題」的專家可以慢慢地理解他的觀點吧。

對於人類而言,遺忘一直是常態,而到了現在這個時代,記憶變為了常態,大量的東西都有了數字痕跡,想要遺忘反而並不太容易了。數字技術已經讓社會失去了遺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則是完善的記憶。

書中說到:很可能會出現一種第三方裝置,它們不僅能夠獲得我們在何地的完整數位化記憶,還能夠獲得我們在何時,以及如何與我們身邊的東西進行互動的數位化記憶。這難道不是指穿戴式的手環或是手錶嗎?

完善的數位化記憶,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一項人類重要的能力----堅定地生活在當下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遺忘的能力,那麼每當面臨抉擇時我們往往都會回憶起我們過去所有的選擇,這可能將會使我們猶豫不決。

在大資料時代,還要想辦法讓某些資訊有遺忘的功能。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出了幾點想法,但現在看來還不容易做到。

讓事情記憶下來的歷史演變,從口頭相傳、繪畫、文字、書籍,到了現在的數字資訊。以前的各種資訊在多次複製後都會有噪音的加入或質量的損失,而現在的數字時代卻避免了雜訊的加入,幾百萬次下次後,仍是那個檔案,那個精確的檔案。

一旦乙個人已經分享了資訊,這個人就基本上失去了對該資訊的控制。

資訊提取時可能會斷章取義,因為在資訊提取的過程中,很多資訊去掉了語境,或者改變了語境,雖然花上足夠的時間可能會找到某段話的源頭,但在大資料時代,想找到一條資訊的源頭將變得不再可能。

數字痕跡使「乙個人的生命擁有某種意義」,因為使用了數字儲存器,就算有一天我們去世了,我們的思想、情感和經驗依然不會遺失,仍然能被子孫後代所運用。借助這些,我們能夠繼續活著,逃脫了被遺忘的命運。

如今遺忘已經變得昂貴而又困難,記憶反而便宜又容易。u盤的容量越來越大,而**越來越便宜!

保留過去詳細郵件或日誌也有壞處:當你查詢某個人的資訊時,結果查到了很久以前的乙個不愉快的經歷,本來這件事已經在你的頭腦裡幾乎不存在了。但這些外部刺激,卻幫我們重新啟用了那些原已淡忘的負面記憶。

給定過去的乙個時間點,讓人類去想想那天發生的事情是非常困難的(但對於重大的事件是個例外,例如911),所以時間對於人類而言,是乙個非常難以掌握的記憶維度。

作者提出了乙個觀點,為了讓數字系統有遺忘的功能,要給檔案儲存系統設定乙個儲存期限,到時該檔案將自行銷毀。

看到drm系統,查了一下,英文全稱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是指數字版權管理,但好像不太成功。

在大資料時代,一些大公司看來也有脆弱的一面,google儲存了大量的資訊,但如果google濫用個人資訊,一旦你失去了對google的信任,這將是他們的末日。從本書中了解到,原來google從2008開始只儲存9個月的使用者搜尋記錄,以後要對資訊進行模糊化處理。

本文**

申龍斌的程式人生

讀書筆記2013第3本 《無價》

無價 這本書是過年前買的,網路書店上寫著 老羅推薦 想著好像是在老羅哪一年的演講裡聽過這本書,在豆瓣上評分7.9。讀書是為了產生行動,讀書時要提的4個問題,1 這本書主要在談些什麼?2 作者花了大量篇幅的地方在說什麼?怎麼說的?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哪些地方沒有道理?4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哪些...

讀書筆記2013第11本 《別逗了,費曼先生》

這本書是在一位好友的推薦下看完的。理查德 費曼是一位物理學家,1965獲得過諾貝爾獎。作為一名物理學家以外,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時期,他還是無線電修理者 保險櫃密碼破解高手 手鼓演奏者和瑪雅象形文本的破譯者。這本書是王祖哲翻譯的,讀完時寫筆記時發現還有乙個版本叫 別鬧了,費曼先生 是另一人翻譯的。這本書...

《Effective C艹》讀書筆記(16)

條款23 寧以non member non friend替換member函式 一般我們相當然以為類中的成員函式更具封裝性,而實際上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成員函式不僅可以訪問private成員變數,也可以取用private函式 enums typedefs等等。而非成員非友元函式能實現更大的封裝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