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2021-09-22 06:51:24 字數 2627 閱讀 8395

這本書是在看《暗時間》時收集到的,書的副標題是科研成功之道,自己是個資訊工作者,也號稱科研工作者,雖然經常忙著一些雜活,沒有時間認真思考和做實驗。但從中找點立項、研究、演講、總結的經驗也是有益的。這本書的目錄比較有特點,竟然佔了12頁,基本上看了目錄也能了解了書的主要思想和內容。

專家由於他受固有思想影響太深,經常不容易跳出思維定式,也會說出傻話來。以前的ibm總裁發表過那句著名錯誤預言「世界上只需要五颱計算機就夠了」。從我們普通人來說,專家的話也不可全信。

研究與考試不一樣,研究是不可能簡簡單單成功的。做研究的時候,並不知道研究的問題有沒有價值,也不知道問題的本身有沒有答案。

《2023年宇宙之旅》的原作者曾寫過三條很有趣的技術法則:(1)科學工作者宣告某件事情是可行的時候,基本上他不會錯。但當他說不可能的時候,他很可能錯了。(2)發現極限在**的唯一方法就是超越極限,嘗試向稍微超越這個極限的領域邁進、冒險。(3)無論是哪種技術,只要它是非常先進的,那看起來都跟魔術沒什麼區別。

錘煉構想的方法就是跟他人交流,在交談中驗證是不是乙個有價值的想法,獲取相關知識,修正不完備的地方。

把構想與別人交流想法,不怕被別人盜用。(1)如果對方已經知道,沒什麼損失。(2)對方不知道,但也不感興趣,也沒損失。(3)對方還不知道,但根據你的想法會領先一步取得成果,這個應該對自己有損失。但對方能研究出來,也就說明了他的實力本來就已經具備,有沒有你的想法都只是早晚的事。

在波利亞的書《歸納與模擬》中講了乙個「邏輯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學家」的故事:

邏輯學家是最注重嚴密的人,所以他們很難容忍數學家在嚴密性上的麻痺大意。邏輯學家責備數學家說:「數學家在研究0到100之間的整數的時候發現,每找到乙個整數就比100小。於是就下結論說所有的整數都比100小,還躍躍欲試要證明這個傻瓜定理。」 

數學家說:「可能吧,但物理學家更過分。他堅信60能被所有的數整除。他的理論是,自然數的開始幾個1、2、3、4、5、6都能整除60,然後用他的話說就是『任取一些數字』10、12、15、20、30都能整除60。所以實驗證據充足,60可以被所有的數整除。」 

物理學家又說話了:「嗯,但是請大家看看工程學家。他說所有的奇數都是素數。第乙個奇數1是質數,這倒無可非議,接下來3、5、7也沒錯都是質數。接著到9了,嗯,這個9啊,怎麼看都不是質數,但工程學家說『暫且擱置下來』繼續實驗。11、13也都是素數,那9『一定是測算時的誤差』。便下結論說所有的奇數都是素數。」

這則故事說明了根據一些特殊事例歸納得出一般性結論時要注意嚴謹,不能亂用事例。

記憶力與思考能力並不是一對互相對立的概念。思考能力強的人在腦中記憶了大量素材,遇到相似的問題時,可以迅速聯想到類似的解決方案。如果以前沒有看過,沒有進行理解性的記憶,遇到問題時還是一點線索也沒有。所以要小心下面的有害思想:」人類的記憶力根本趕不上計算機。記憶的任務就全交給計算機吧,人類只要磨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就行了。這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一般來說,沉默是得不到別人認同的。只有把自己好的想法或成果通過演講或者讀物向世人傳達才能得到理解和肯定。這些都是研究活動的乙個環節。

在演講的時候,聽眾最感興趣的是開始的部分。

可以試試「倒過來用ppt」。強調的是best first的思想,如果只可以使用一張幻燈片,應該用哪個?如果只可以用二張呢?三張呢?

演講時,要先講五六分聽眾明白的內容,再加上四五分不懂的內容。全講聽眾聽懂的內容,他會認為你沒水平,全講他不懂的,他就會沒有任何共鳴。

在國外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

提高外語發音的秘訣就是經常快速、大聲地進行說話練習。這點與李陽英語的思路差不多。

可以試試邊打掃房間邊聽英語

**的寫作與推理**有相似之處:懸念感、驚奇感、滿足感、參與感。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地讓讀者了解其中逐步導向結果的關鍵想法。

開題報告跟**有乙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給這項研究提供經費!而且經費要給我!「

研究領域的選擇:(1)新領域的研究;(2)臨界領域的研究;(3)研究的領域很狹窄並且只有自己才能做的那種研究。

給人講的ppt不能做成一眼就全看懂的,要盡量做得讓別人感覺到僅僅有那些內容還是不能完全理解的。這樣有利於在演講的時候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不要猶豫不決。如果決定失誤還有改正的機會,但如果什麼都不決定,就根本無法前進。

911事件發生時,**等通訊手段均有一段時間完全中斷,但網際網路從始至終是可以用的。雖然有時速度比較慢,但它卻是唯一保持了基本功能正常使用的通訊手段。

今後組織裡最重要的是擁有自己意見的人才,另外,還必須做到能夠很好地傾聽別人的意見。對於在會議中沒有任何意見的人,給他最好的建議就是」下次會議最好不要再出席了「。所以參加會議的時候只要有機會發言還是要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文章中說美國的領導在任職期間,總是希望給自己貼上「是我做的」,「我開始的」這樣的標籤。中國更是這樣。

一旦確定了想法,真正要做的話,就不能妥協了,就要像專家一樣縝密、徹底地進行調查和研究。

本文**

申龍斌的程式人生

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

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不只是說說而已。題記 看了試讀的章節有些日子,看完了試讀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能和我共鳴,還有一部分觀點,自己也比較贊成,但貌似又有些抽象。我想,書不單是用來讀的,讀一本好書,就像吃肉一樣,吸收書中的營養,把營養轉換為自己的血液,直到骨髓中,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像外行一樣...

《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說了些什麼

從現狀出發,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邏輯推理,最終得出結論。像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很難實現飛躍。要想成功的話就直接從結論起步去做,也就是說從希望的結果開始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學習一樣東西的時候,有時候恰恰是不能按部就班,而應該先明確自己想要達到乙個什麼樣的水平,做出怎樣的東西來。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比...

《像外行一樣思考, 像專家一樣實踐》語錄三則

成功的人會向簡單的方向邁進,而失敗的人只會擔心 變得這麼簡單了能行嗎 卻不肯邁出一步。如果僅僅拘泥於細小的部分,就不可能做出省略,結果就是沒辦法向前邁出一步,什麼時候都得不到理想的結果。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這個困難並不是核心的難點。怎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因為研究的方向與問題本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