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測試的常規流程 個人觀點

2021-10-03 11:55:42 字數 907 閱讀 5671

2.設計測試用例、準備測試資料

壓測主要目的:

評估真實環境中系統在高負載狀態下的 qps(每秒鐘request/事務 數量)、平均響應時間

常見問題

案例一:測試環境和實際環境的配置不一致

案例二:沒有明確目標的需求

需求方不會告訴你,某乙個介面的具體指標(qps);所以在開始測試前我們需要結合測試業務範圍、測試效能指標(併發量)自己設計流量模型

1.需求涉及到哪些介面

2.介面依賴的相關服務是否會成為瓶頸

3.功能部署在哪些伺服器上,伺服器除了此次目標介面。是否還有其他介面會影響效能

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1.1已上線的業務:

這時候可以根據業務模型分析。最好是根據線上使用者的pv訪問量(page view),例如在過去的多個工作日中,最大的pv峰值是100,並且大部分業務都是集中在每天的11小時內 ,那麼這個系統的日吞吐量=100113600=396萬;反之就可以根據目標日pv除以時間 等到qps

1.1.2探索效能指標 :

沒有明確的效能指標,在伺服器cpu使用率到80%,平均負載在可接受的情況下得到介面最佳的每秒響應請求的數量、錯誤率、95%的平均響應時間

通常可能會因為頻寬、資料庫資源利用率、中介軟體配置、集群與單台結果不合理造成伺服器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注意點一 壓測機器效能

壓測時首先保證自己壓測機的效能,如果cpu達到80%以上或者更高,首先可以嘗試一下非gui模式去執行,節省系統資源,如果任然未降下來,最好申請壓測機器,進行分布式!因為你的執行器的系統資源限制的你的實際併發數!

注意點二 伺服器效能

監控目標伺服器,記錄cpu、記憶體、io、頻寬等相關的資料,確保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注意點三 應用效能

關注:吞吐量、錯誤率、平均響應時間、

壓測常見問題

Q3的紛爭個人觀點

近期,q3如火如荼,讓人憤怒不已,讓人反思幾件事情 1 人的本性 這點不像說什麼,360現任ceo到底在幹嘛?乙個3721的流氓軟體,現在又將別人建立的360變成第二個3721,誰來負責?乙個原本服務於大眾的東西,現在讓大家服務於他,於心何忍。不知360開始是什麼,傅盛為何要和以前的3721ceo搞...

關於MFC與Qt的個人觀點

至今為止,我都沒有學習任何mfc與qt方面的知識,原因有兩個 首先我從內心鄙夷這兩種框架,因為他們只是授魚而不授漁,我買了侯傑老師的 深入淺出mfc 後只潦潦草草翻了下後就丟到一邊了,並不是因為書寫的不好而是我對這種能夠快速寫出gui程式的框架沒什麼好感。再者我認為我自己沒有到應該學習mfc與qt的...

指令重排序案例的個人觀點

在併發程式設計中,我們知道併發程式設計三大特性 原子性,可見性,有序性 其中有序性就和指令重排序有關.在網路上的一些教程中,講到指令重排序時,為了驗證會出現指令重排序,會使用下面這個案例 public class example 執行緒1 thread t2 newthread 執行緒2 t1.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