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型設計模式 外觀模式

2021-10-04 08:34:05 字數 1871 閱讀 6084

我們先來講乙個故事,比如我現在要組裝一台電腦。

方案一:去電子市場買cpu,記憶體條,顯示卡,磁碟等所有用到的部件,然後再進行組裝。但是這個方案的問題在於,要對這些部件有所了解,選擇效能好的,考慮不同部件的相容性問題等。

方案二:自己組裝太麻煩了,找個裝機公司吧,然後說自己的需求,之後就等著拿電腦就完事了。

假設我們把電子市場看成乙個系統,把賣配件的公司看成不同的子系統,那麼客戶端(我)需要完成乙個目標(組裝一台電腦),需要呼叫乙個系統的多個子系統a,b,c…,需要知道不同子系統的功能,還需要如何組合這個子系統才能完成。

方案二提供了乙個很簡單的方法,能讓客戶端實現相同的功能卻不需要和系統中的多個模組互動。

其實方案二中的裝機公司就是外觀角色,使用者只需要和外觀類互動即可,使用者和子系統的複雜關係交給外觀角色來控制,這就是要講的外觀模式了。

定義:為系統中的一組介面(可以理解為多個子系統)提供了乙個統一的入口。外觀模式提供了乙個高層介面,目的是訪問其他介面可以通過它統一訪問。

表現:乙個子系統外部和其內部的通訊交給外觀類來進行,將客戶類和內部子系統分隔開,客戶類只需要和外觀類交流即可,不需要和內部的很多物件進行交流。

目的:降低了類之間的耦合,降低系統複雜度。

模式結構:

結構圖說明:

facade:外觀角色,客戶可以呼叫它的方法。再外觀角色中知道相關子系統的功能和職責,外觀角色負責將客戶端發來的請求委派到不同的子系統中。

subsystem:子系統角色,系統中存在乙個或多個子系統角色,每乙個子系統都是乙個類集合,實現了特定的功能。

就以開始講的組裝電腦為例子吧。

不同的元件:

class

memory

}class

cpu}

裝機公司:

public

class

buildcompany

}

客戶端測試:

public

class

facaclient

}

很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了外觀類可以處理客戶端的請求即可。

優點

缺點

使用場景

舉例:網頁中的導航、客戶端中的選單欄等

上面也有講到,如果需要增加、刪除、更換與外觀類直接互動的子系統的化,就必須要修改外觀類或客戶端**類,違背了開閉原則(對擴充套件開發,對修改關閉)。那麼可以引入乙個抽象外觀類來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有新的業務需求,不需要修改原有的外觀類,只要增加新的具體外觀類,又新的具體外觀類來關聯新的子系統物件,通過修改配置檔案就可以做到不更改源**來更換外觀類的目的。

擴充套件的結構圖:

總體來說,外觀模式還是很好理解的,目的就是減少耦合和系統複雜程度。生活中也經常可以遇到外觀模式的一些思想體現,大家可以留心觀察一下。

結構型設計模式 外觀模式

外觀模式為子系統中的一組介面提供了同意的介面,外觀模式定義了乙個高層介面,這個介面使得這一子系統更加容易使用。外觀模式中,客戶對各個具體的子系統是不了解的,所以對這些子系統進行了封裝,對外只提供了使用者所明白的單一而簡單的介面,使用者直接使用這個介面就可以完成操作,而不用去理睬具體的過程,而且子系統...

設計模式 結構型之外觀模式

在軟體系統中,客戶端程式經常會與複雜系統的內部子系統之間產生耦合,從而導致客戶端程式隨子系統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如何簡化客戶端程式跟內部子系統之間的依賴?此時,我們需要引入乙個 外觀 角色,客戶端直接與外觀角色進行互動,客戶端與子系統之間的依賴關係由外觀角色 facade 來實現和維護。如下圖 外部程...

設計模式 結構型 5 外觀模式

外觀 facade 角色 為多個子系統對外提供乙個共同的介面。子系統 sub system 角色 實現系統的部分功能,客戶可以通過外觀角色訪問它。客戶 client 角色 通過乙個外觀角色訪問各個子系統的功能。package facade public class facadepattern 外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