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軟體架構組織的一些想法

2021-10-05 12:24:05 字數 1527 閱讀 9968

伺服器

伺服器至少要3個環境,開發環境、測試環境、準生產環境,個人建議的是要4個環境,除了這3個,還要加個效能測試環境。

應用伺服器要分開到不同的主機,也可以是虛擬機器,資料庫伺服器可以在同一臺主機。

平時我們先在開發環境寫**,等自己在開發環境上測試完成,再上傳到測試環境,等測試人員測試完成,上傳到效能測試環境,如果效能也達標並且沒有問題,上傳到準生產環境進行回歸測試。**的流向 開發環境(開發人員測試)---->測試環境(測試人員測試)---->效能環境(開發人員測試)---->準生產環境(測試人員回歸測試)。

各個環境的**

所有的**,從功能上面或者**層面,開發環境 > 測試環境 = 效能環境 > 準生產環境。

2.1 開發環境 :由於有臨時**,或者其他未上測試環境的**,開發環境的**要多於測試環境,並且完全包含測試環境。從開發環境到測試環境,要根據開發環境實際修改的**,和測試環境的**合併。

2.2 測試環境 :就是給測試人員測試的,如果沒有專門負責這塊的,測試環境可以忽略。

2.3 效能測試環境:由於是做效能測試的,根據實際,可能測整個流程,這就和測試環境的**一樣了。如果只測試部分,可以閹割其他**測試。

2.4 準生產環境 :這個要和實際環境一樣,也就是和吉林總部的硬體裝置一樣,最終投產的檔案就是放到準生產環境的。

**管理

重點對準生產環境管理,每次投產後,都把**全量備份。其他環境的**,只需要定時備份就可以了。

文件從需求到投產,整個過程,應該有的文件如下:

4.1 需求文件 :需求提出方要做什麼、實現什麼功能、投產上線時間。

4.2 需求分析文件:開發人員對需求文件的理解,分析要做什麼,是否能理解需求方的想法,做出開發計畫,啥時候能開發完成、開發測試、測試環境測試等等。

4.3 概要設計文件:開發人員大致說明要怎麼做、需要哪些硬體環境、哪些軟體環境、涉及到的相關其他系統。

4.4 詳細設計文件:開發人員要詳細告訴其他人準備怎麼做,每個步驟的流程怎樣,介面定義,資料庫建表等等。

4.5 開發測試案例:開發人員自己測試了什麼,案例是否滿足需求方的要求。

4.6 測試人員案例:測試人員做的測試案例,可能是對整個過程的所有開發人員的測試案例的整理。比如乙個系統,涉及到2個交易,2個開發人員參與,開發人員只測試自己負責的部分,整理的案例也是侷限的,而測試人員需要負責測試整個過程。

4.7 測試人員記錄的問題彙總:記錄測試過程中程式出現的問題,越詳細越好,內容包括,時間、測試內容、測試環境等等

4.8 維護文件 :有些非系統缺陷的,比如前端填寫的資料出錯,應該怎麼處理。

4.9 投產文件 :每次將**放到下乙個環境,都需要投產文件,包括檔案列表以及對應的修改內容、需求編號、投產檔案、投產操作(投產前的備份、投產、投產異常回滾)。

測試案例的要素

總體來說,必須包括2個部分,正常交易、異常交易。每個部分又包括5個內容,測試內容、預先條件、預期結果、執行過程、實際結果,每個部分包含1個或多個步驟。

投產投產的檔案,包括但不限定,源**、源**編譯後的可執行檔案或者動態庫、配置檔案、shell檔案(流程控制、新建目錄、修改許可權等等)、資料庫指令碼

關於軟體評審的一些想法

軟體評審 軟體評審並不是在軟體開發完畢後進行評審,而是在軟體開發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評審。因為在軟體開發的各個階段都可能產生錯誤,如果這些錯誤不及時發現並糾正,會不斷地擴大,最後可能導致我們開發結果不可控。軟體評審是相當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國內開發最不重視的工作。1 評審目標 發現任何形式表現的軟體功...

關於IT企業組織架構的一些思考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 渡過生死線 一段恩怨,一段商戰 裡面講的是金山網路的一些事情,雖然有軟文的嫌疑,但是裡面說的有幾點我覺得非常認同。先談談一般公司的組織架構把,傳統的軟體企業的組織架構是水平的,涉及和跨越多個部門,例如下面的乙個企業的組織架構 虛擬出來的,說明而已 首先層級非常多,從ceo到最終...

關於組建自組織團隊的一些想法

自組織團隊,自適應團隊 敏捷宣言中有一句 quote 最好的架構 需求和設計來自於自組織的團隊 quote 怎樣的團隊才叫自組織的團隊呢 csdn上有一篇myan的文章 url 也有對自組織團隊 自適應團隊 的介紹。摘錄一部分內容如下 mishkin 這個很難說,因為在不同的組織,情況會稍微不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