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卑與超越》

2021-10-06 07:15:11 字數 1380 閱讀 6719

作者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和代表。個體心理學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阿德勒曾與弗洛伊德共事,後來因為理論觀點不同分道揚鑣。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優越感則是自卑感的補償。但自卑感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它激勵了人不斷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礙,在有限的生命內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可以說,這是由於人類有了自卑感,才會有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阿德勒還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們總是在追尋生命的意義,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個人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於個體和他人的互動作用中,意味著其對社會整體有所貢獻。

書中另乙個主要的觀點是: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天性,也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在努力追求優越感的過程中,只有那些為了他人的利益和社會的發展而奮鬥的人,才能夠超越生活,從而順利獲得優越感。

自卑情結:指乙個人在意識到他要面對乙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表現出的無所適從。自卑感讓人感覺壓力很大,所以他們會通過尋求優越感的方式來釋放壓力,補償自己。但這種方式是不能解決本質問題的。他們往往是把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擱置一旁,不斷從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可以避免失敗的事情中尋求安慰,而不是追求真正的成功。在困難面前,他們會猶豫、畏縮、沒有作為。這裡你會不會聯想到拖延症呢?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拖延不就是為了在逃避眼前的困難,轉向遊戲**和各種劇的嘛。但是逃避一時爽,一直逃避就涼涼……

優越感目標的確立也是摸索出來的,它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追求,一種前進的動力,而不是地圖上乙個靜止的點,沒有人能說清楚他所追求的優越感的目標是什麼,也許他知道自己的職業目標,但這可能只是他畢生追求的目標的一小部分。要自己想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麼。

例子:如果乙個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我們只想著用什麼辦法能提高他的數學成績是不夠的,也許他的目的是為難老師或逃避學校,即使我們提高了他的數學成績,他還會用其他方法來達到這一目的。

後面的內容,包括童年記憶,夢,家庭、學校對孩子的影響,青春期,犯罪心理、職業問題,婚姻等方面。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闡述個體心理學理論的著作。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話不妨看看,比較通俗易懂,包括為人父母、為人師長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更好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方法等等,在這裡就不展開講了。這本書也是自己偶然看到的,然後就讀了讀,文中講的都是自己讀完後印象比較深的部分,並不能很好地體現整本書的清晰脈絡和理論。而且,單聽別人讀一本的感受,還是比較片面的,因為每個人對同乙個觀點,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正如書中所說:經驗並非成功或失敗之母,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賦予經驗的認知和意義。所以說,生命意義不取決於環境,而取決於我們給予環境的意義。這個,決定了我們。

封面的那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要清楚自己應該怎樣過好這一生。人的潛力是沒有侷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個人都是成功和飛越的機會。這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乙個重要原則。也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星辰大海,只是有的人敢去追逐,有的人畏縮不前。自卑和自信,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乙個衡量的問題,如何把握,你再好好想想。

《自卑與超越》 奧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

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優越感則是自卑感的補償,正是由於人類會有自卑感,才會有不斷取得發展和進步的不竭動力 真正的生命意義存在於個人與他人的互動作用中,在於懂得關注他人,與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難時,能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決 各種心理困惑和心理病症的根源都在於沒有...

人生的三大問題 《自卑與超越》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受到三大約束,而恰恰是這三種約束人們必須予以重視。它們構成了人生現實,因為人們面臨的所有困難或問題都源於此。它們迫使人們作出應答,迫使人們處理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經常使人們遭受困擾。從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個人對人生意義的理解。第一種約束是我們生活在這麼小的行星 即地球...

讀書不能落下,《自卑與超越》 讀後感

最近學ccie學的有點過度,腦袋裝不下這麼多知識。但是就像趙sir說的,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一段,挺過去就好了。而我呢,哈哈哈,壓力太多了,這種程度還不夠沒我會多記筆記,記下來學的東西,然後回去找時間看著錄屏和筆記慢慢啃,自學,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找到自己的思維。技術知識等我慢慢弄明白在慢慢分享,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