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效能常用三大指標

2021-10-06 13:59:37 字數 1231 閱讀 9650

筆記(茹炳晟老師 第28課 帶你一起解讀不同視角的軟體效能與效能指標 )

衡量軟體效能三個最常用的指標:併發使用者數、響應時間、系統吞吐量

併發使用者數

包含業務層面和後端伺服器層面的兩層含義

業務層面的併發使用者數:指實際使用系統的使用者總數。要結合使用者行為模型,才能得到系統實際承載的壓力。

後端伺服器層面的併發使用者數:同時向伺服器傳送請求的數量--直接反映了系統實際承載壓力。

系統潛在使用者數、業務併發使用者、實際併發使用者數(伺服器併發請求數)--取決於業務併發使用者數和使用者行為模式,使用者行為模式比重較大

效能測試中關鍵一環:分析得到準確的使用者行為模式(除了獲取效能需求外,最困難的工作)

獲取使用者行為模式方法:

響應時間

通俗定義:反映了完成某個操作所需要的的時間

標準定義:應用系統從請求發出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最後乙個位元組資料所消耗的時間

系統吞吐量

最直接體現軟體系統負載承受能力的指標

注意:所有對吞吐量的討論都必須以「單位時間」作為基本前提

衡量吞吐量

從業務角度,也可以用 「單位時間的業務處理數量」 衡量

【注意】 不同併發使用者數場景下,即使系統具有相近的吞吐量,但是得到的系統效能瓶頸也會相差甚遠

【要求】效能測試場景指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合併發使用者數、響應時間這兩個指標

考察http或業務層面:requests/second、pages/second

考察系統層面或網路層面:bytes/second

併發使用者數、系統吞吐量、響應時間三者關係

當系統併發使用者數較少時,系統的吞吐量也低,系統處於空閒狀態--稱為「空閒區間

當系統整體負載並不是很大時,隨著系統併發使用者數的增長,系統的吞吐量也會隨之線性增長--稱為「線性增長區間

隨著系統併發使用者數的進一步增長,系統的處理能力逐漸趨於飽和,因為每個使用者的響應時間會逐漸變長。相應的,系統的整體吞吐量並不會隨著併發使用者的增長而繼續呈線性增長--稱為「拐點

隨著系統併發使用者數的增長,系統處理能力達到過飽和狀態。此時,如果繼續增加併發使用者數,最終所有使用者的響應時間會變得無限長。相應地,系統的整體吞吐量會降為零,系統處於被壓垮的狀態。--稱為「過飽和區間

資料庫效能的6大指標

具體來說,本文包括以下內容 事務事務可以觀察真實使用者的行為 能夠在應用互動時捕獲實時效能。眾所周知,測量事務的效能包括獲取整個事務的響應時間和組成事務的各個部分的響應時間。通常我們可以用這些響應時間與滿足事務需求的基線對比,來確定當前事務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果你只想衡量應用的某個方面,那麼可以評估...

軟體質量 建立信心的十大指標

您如何衡量軟體工程的質量?我想這是乙個永遠都會辯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太多,以至於只找到乙個答案是不可能的。在本文中,我們將列出頂級工程團隊一直跟蹤的與質量相關的指標,並檢視何時以及如何使用它們。但是,請注意,當您考慮它時,可能會懷疑質量本身是否是目標。重要的是,能夠不受干擾地成長和改變行為的...

「四大指標」護航ERP選型

企業erp 實施的狀況基本受制於選型。選型好比戰略,實施則是戰術,在錯誤的戰略指導下,再好的戰術都無法實現目標。對於佔中國企業總數 99.8 的中小企業而言,資金少,規模小,管理體系不規範是需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它們選擇 erp的目的,則是在此基礎上理順生產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只選對的,不選貴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