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網際網路公司蓋樓那些事 南帝騰訊

2021-10-09 09:04:25 字數 2116 閱讀 4995

關鍵字:linkbase、citybase、微瓴建築產業區塊鏈平台

開場(welink)

最下面的物聯操作層 是指的近場邊緣裝置或系統,中間是網路連線,然後微瓴所在這層也叫物聯操作層?

智慧型建築新基石 linkbase

linkbase的四大核心能力:現場接入、管理平台、業務魔方、流程編排

通過現場接入,在通訊板塊,宣稱打通了建築領域所有的通訊協議,比如工業協議bacnet、modbus、lonworks、物聯網協議5g、wifi、zigbee、藍芽。

通過管理平台 實現一些開箱即用的管理功能,比如裝置的管理、應用的管理、人員許可權管理、空間管理等

業務魔方,更像是一些業務元件包,包括告警中心、bi看板 等組態配置工具集合

流程編排,感覺像nodered的改版,實現業務流程的視覺化配置,節省開發周期,降低開發門檻。

接入這塊我沒法拍板好壞,想法都ok。不過從阿里當年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來看,期望讓乙個技術水平很普通的實施人員經過簡單培訓 就可以快速、零**的將系統接入進來,呵呵?。當然你說網際網路企業找其他很有經驗的行業生態合作夥伴來背書,當我沒說。

至少我了解的,工業協議和智慧型iot協議不是乙個級別的,bacnet協議如果要通過btl認證也是有不少工作要做的,至於這些傳統工業協議的裝置通過自發現、反向整合到linkbase上,我也只能眼見為實,拭目以待。

也許將來從規劃、設計製圖、施工等多環節 都標準化介入,確實在部署交付這塊能盡力做到低**low code,不過目前個人覺得零**還是非常理想化的。參見前文「智慧型建築的幾個常見誤區「,樓宇智慧型化行業非標的東西實在太多,依託一些工具和協議樣本的積累,我們可以降低很多人工跑量過程,但現場整合除錯的工作還是必不可少,pid、plc、ddc的調配,目前除去懂行的技術人員,非這行的it人員還是無法承擔的。此外流程編排,我理解也僅僅是針對雲端的大場景,比如人來風開,人到梯迎,這類似智慧型家居的模式配置,還談不到涉及樓控的傳統邏輯控制,比如hvac的負荷優化、bms系統的本地安防消防聯動。這些編排邏輯目前放到雲端還有疑問,這也是為什麼說上雲一定要量力而行,上雲未必即正確。

資料即生產力。未來資料的安全、可追溯、可核查必然成為一種強需求,這一點如果能做成,倒也是很有價值,現在的樓宇智慧型化雖然早就提出了bim、gis、cim等資訊化手段,但多年下來效果並不顯著。我的看法,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沒有做到全過程統一管理。比如bim在規劃、設計、施工過程都有很多使用,通過施工材質、隱蔽工程管線、進度管理,確實起到了一些統籌的作用,但並沒有延續到後期運營運維過程,而且bim只做了靜態構件元素的管理,實時數位化的iot資訊並沒有參與,這就好比 現在的大多數ibms雖然打通了bms和oa、ca,但只是在資料層面上做了聯通,並沒有真正從底層就做到標準一致、模型一治、過程相關,所以可利用和發揮的能力空間也就有限。未來輕量化bim、三維空間數位化、實時雲渲染將融合成為乙個整體解決方案,為全產業過程的數位化打下基礎。

尾聲

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季報

阿里 2018.6 2018.9季報 第一財季營收809.2億元人民幣,市場預期808.8億元人民幣。第一財季營收同比增長61 連續6個季度保持超過55 的高速增長。以及利潤相關 阿里巴巴稱,第一財季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盈利達到201.01億元,同時,由於螞蟻金服估值大幅增加,授予員工的螞蟻金服相關...

FW 網際網路公司職位

網際網路公司的職位通常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有技術部和市場部。而通常情況下,各公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採用不同的組織架構。有些公司會選擇使用扁平式的組織架構,就是各職能單位各自獨立,彼此之間通過管理人員與部門員工的頻繁溝通 呼應,來解決各種問題 有些公司則選擇專案組式的組織架構,將專案所需的人員集中在乙個...

網際網路公司的各種能力

技術。產品。技術和產品的區別在於 產品的目的是滿足使用者需要。技術的目的是滿足產品的需要。在小的網際網路公司中,技術和產品通常合一。但要做的大的產品。必須要有技術儲備。比如做搜尋引擎,必須掌握檔案儲存技術,分詞技術 硬碟磁頭管理技術等等。產品經理是中場核心。由他來串所有的環節。好的產品經理,能身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