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知道你為什麼要讀書了嗎?

2021-10-10 11:37:28 字數 1869 閱讀 4663

人生而不平等。不同的境遇決定了視野的寬度,格局的高度;而這樣的認知,又反過來形成了對環境的認同。

不想成為「愚民」,就要自知、自省,達到自我之覺醒。只能通過讀書、思考、教育、學習來啟蒙、啟示和啟迪自己,促發覺醒,促發夢的形成。

現實的洪流吞噬了夢,教育的正規化隨波逐流,束縛了覺醒。 自由需要一定的基礎,被迫」不思進取」的確也有一定的理由。

階層固化的背後是教育的滯後和覺醒者的行動。階層固化的本質是教育的低效,一代一代的認知改變,需要時間來沉澱;一代一代人的宿命突破,也許只能如此循序漸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人性善?人性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陰陽造化功。

物極必反。

最美好不過是,月未圓,花半開。

靈魂三問: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要到**去?

我這個人的人生到底要過乙個什麼樣的人生?這一刻突然開始感覺到「我」的存在。

蘇格拉底說: 「know yourself !」

孔子和他的**們說: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知行合一。

實踐和理論相結合。

金字塔的最底層是資料。資料代表各種事件和現象,比如出門看見下雨,這就是乙個資料。

資料本身沒有組織和結構,也沒有意義。資料只能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並不能讓你理解為什麼會發生。

資料的上一層是資訊。資訊是結構化的資料。看見下雨只是資料,但如果有人統計哈爾濱市在2023年11月份這乙個月總共下了多少雨,這就不是簡單的資料了,而是資訊。

資訊就可以用來做分析和解讀。資訊再往上一層是知識。知識能把資訊組織起來,告訴我們事件之間的邏輯聯絡。有云導致下雨,因為下雨所以天氣變得涼快,這都是知識。成語典故和思維套路都是知識。

模型,則可以說是一種高階知識,能解釋和**。

「模型-關係」思維方**(光劍):

程式=資料結構+演算法

元件=資料+操作

宇宙=萬事萬物+聯絡(運動變化)

「模型-關係「思考法:

你為什麼要努力!

1 你結婚了,不和父母住一起,有了娃之後,你更體會到了父母當年的艱辛,你想好好 父母,而你從來沒語言表達過愛,付出物質和行動是你傳遞愛的手段。你也常問父母,反正你們也退休了,多出去玩玩啊!父母總是跟你說 哎呀,老胳膊老腿不愛動啦!怕出去沒醫院,慢性病加重不好治了啊!有一日,你開車帶父母去了郊區的乙個...

為什麼要讀書

讀書,這個詞,在我大二以前的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要出現,也是被迫 但是因為某一原因,我漸漸接受讀書 現在大四畢業,簡單說一下,讀書的好處,這裡只是記錄一下,心德體會 所以不會按照格式來,也不會,去複製網上已有的觀點 首先的承認讀書是一件痛苦的事,最開始沒有人,就說我天生喜歡讀書 不可能,人都是趨...

為什麼要敏捷?資料告訴你。。。

下午去ddj上晃了一圈,上面公布了最新的 乙個關於敏捷的調查結果。這個調查是由知名敏捷工具廠商versionone發起的,在今年六月和七月中進行,共收到來自80個國家3061個參與者提交 的結果。大部分參與者都是敏捷的team leader 教練或是諮詢師,他們所處公司中,絕大部分的開發隊伍少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