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請求頭中的長連線和短連線詳解

2021-10-13 12:27:46 字數 1800 閱讀 9268

專案中,發現乙個問題,有的文字顯示不全,顯示一半就結束了,然後,我看響應頭,發現狀態碼為200的響應頭有transfer-encoding:chunked。

顯示不全的請求中,沒有這個header,所以我懷疑是不是這個問題導致的。

因為瀏覽器可以通過 content-length 的長度資訊,判斷出響應實體已結束。那如果 content-length 和實體實際長度不一致會怎樣?通常如果 content-length 比實際長度短,會造成內容被截斷;如果比實體內容長,會造成 pending。

針對http長連線和短連線,還是要回歸到它們的本質tcp連線上,因為http執行在tcp連線之上。

瀏覽器重用已經開啟的空閒持久連線,可以避開緩慢的三次握手,還可以避免遇上tcp慢啟動的擁塞適應階段。

當乙個網頁完成後,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用於傳輸http資料的tcp連線不會關閉,客戶端再次訪問伺服器時,會繼續使用這一條已經建立好的連線。

client向server發起連線,server接受client連線,雙方建立連線,client與server完成一次請求後,它們之間的連線並不會主動關閉,後續的讀寫操作會繼續使用這個連線。

client向server發起連線請求,server接到請求,然後雙方建立連線。client向server傳送訊息,server回應client,然後一次請求就完成了,客戶端自己會斷開連線。短連線一般只會在 client/server間傳遞一次請求操作。

對於頻繁請求資源的客戶端適合使用長連線。擼啊擼

例如資料庫使用的就是長連線。如果使用短連線,頻繁的通訊有可能導致socket錯誤,並且頻繁的建立socket對資源極大的浪費。

再者,資料庫本身就追求速度,使用短連線再慢慢的握握手,效率可想而知。

web**的http服務使用短連線,因為可能存在上億的客戶端,如果全部保持長連線,伺服器可能吃不消。

每個客戶端不會頻繁操作,就使用短連線,但是也不一定,如果老闆有錢,全部長連線也ojk。

我就去看看了csdn是什麼連線,發現有的是長連線,有的是短連線。然後我看到了csdn中存放在阿里雲上。

通過connection:keep-alive來實現長連線。

為了盡可能的提高http效能,1.1規定所有連線必須是持久的,已經不需要在頭部加上connection:keep-alive了。

想要短連線可以,connection:close但一般沒人會主動去使用。仔細觀察一下你的請求,有時候你可以在響應頭上看到這個引數。

content-encoding(內容編碼)

對實體內容進行壓縮編碼,優化傳輸。例如用zip壓縮檔案,減小內容體積。

內容編碼通常是選擇性的,例如jpg/png這類檔案一般不開啟,因為格式已經是高度壓縮過的,再壓一遍沒什麼效果,還吃資源。

transfer-encoding(傳輸編碼)

改變報文格式,不但不會減少實體內容傳輸大小,甚至還會使傳輸變大。

更深處說,就很細了,身為開發,就不深究了。

注意:content-encoding和transfer-encoding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對於乙個http報文,有可能同時進行了內容編碼和傳輸編碼。

Http短輪詢 Http長輪詢 短連線和長連線

http短輪詢指前端使用ajax定時請求後端伺服器介面,後端伺服器接收到請求後馬上響應給前端 無論是否有結果 http長輪詢指前端使用ajax請求後段伺服器介面,後端伺服器在有資料更新時 或到達超時時間 才響應給前端,否則就掛起當前請求,前端在拿到響應結果後馬上再次向服務端發起請求 短連線指的是tc...

HTTP協議中的短輪詢 長輪詢 長連線和短連線

http1.0協議不支援長連線,從http1.1協議以後,連線預設都是長連線 http協議是基於請求 響應模式的,因此只要服務端給了響應,本次http連線就結束了 之所以網路上說http分為長連線和短連線,其實本質上是說的tcp連線。tcp連線是乙個雙向的通道,它是可以保持一段時間不關閉的,因此tc...

HTTP協議中的短輪詢 長輪詢 長連線和短連線

http1.0協議不支援長連線,但都是基於tcp連線來說的 http1.1協議預設是長連線,但都是基於tcp連線來說的,http頭部,connection是keep alive,但要伺服器和客戶端都設定,則可長連線。http協議是基於請求 響應模式的,因此只要服務端給了響應,本次http連線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