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知識養生要訣之《養生十六宜》

2021-10-17 07:43:11 字數 1177 閱讀 7204

一、【發宜常梳】

古稱櫛髮。清晨用十指梳頭110次,可明目清神。

二、【面宜常搓】

古稱浴面。睡醒時兩手搓熱,從鼻兩側由下向上搓到額部,再分開向下,反覆30次,可醒腦、降壓,除皺祛斑,使面容紅潤。

三、【目宜常運】

古稱運睛。雙目左右緩慢轉動各14次,然後緊閉片刻,再突然睜大,可保護視力,防治眼疾。

四、【耳宜常彈】

古稱擊探天鼓,亦叫耳宜常凝。兩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壓中指輕扣後腦24次,可防治頭暈、耳鳴。

五、【舌宜抵顎】

舌輕抵上顎又稱搭鵲橋,意在使任督兩脈相通,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六、【齒宜常叩】

古稱叩齒。叩齒即上、下排牙輕輕咬合,每次輕叩牙齒36次,先叩大牙,再叩門齒。可達到固齒清熱療牙疾之效。

七、【津宜常咽】

古稱口咽津、胎食。閉嘴鼓腮,舌攪口腔,左右36次,津液自生,分3口嚥下,可健脾胃,助消化。

八、【濁氣常呵】

體內濁氣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濁氣、補益臟腑的作用。

九、【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陽氣,是督脈所在處,常暖可使陽氣執行並暢達全身經脈,起防病治病作用,可採用按摩、曬太陽等方法。保持腰背溫暖,以免風寒濕邪入侵。每天拍打腰背各36下,可防感冒,固腎強腰,提高抗病能力。

十、【胸宜常護】

經常用手自上而下摩擦胸部,可寬胸理氣,增強心肺功能。

十一、【腹宜常摩】

古稱摩生門。可順氣消積,治腹脹和便秘。兩手搓熱相疊,貼肉或隔單衣,掌心以臍為中心,順時針轉摩小、中、大各12圈。

十二、【肛宜常提】

古稱提肛。吸氣時輕提**,稍停,呼氣放肛,反覆5~7次,可公升提陽氣。平時有意識撮提**,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

十三、【肢體宜常搖】

四肢經常活動,平僅鍛鍊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

十四、【足宜常搓】

睡前洗腳後,兩手搓熱,以右手心(勞宮穴)擦左足心(湧泉穴),50~100次,可以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能防治失眠、多夢,固腎暖足,促進入睡。

十五、【膚宜常乾浴】

古稱乾浴。兩手搓熱,搓擦周身**,先從百會開始到面部、左右臂、胸腹、兩肋、兩腰,再到左右腿,可使全身氣血通暢,肌膚光瑩,舒筋活血。

十六、【大小便宜閉口勿言】

古代養生家主張大小便時要精神專注,即不宜開口呼吸,同時輕輕咬住牙齒,可保住氣血,有利於濁氣糟粕的排洩。

中醫 中醫 養生 養生

四川百餘人因信奉食療養生生吃泥鰍進醫院 中 新網成都5月26日電 鄢銀嬋 記者26日從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截至目前,四川已有100餘人因信奉食療養生理念,生吃泥鰍住進了醫院。湖南衛視一檔脫口秀節目 百科全說 的熱播,在國內掀起了一輪全民養生 熱潮,喝綠豆湯 生吃長條茄子可治疑難雜症 生吃泥鰍...

養生十六宜

1 面宜常擦。面部血管神經豐富,且人的內臟皆開竅於面部,經常搓擦,不僅起到活血,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相當於經常按摩內臟。2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插入髮間從前到後按搓頭部。頭部是人體陽經聚會的地方,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活血健身。3 目宜常運。閉目,眼球自左向右轉動9次,再反向轉動9次,然後閉目...

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以氣養生可老而不衰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 人欲勞於形,百病不能成 詩人陸游說 形要小勞之 說明了適度運動對健康的積極作用。中醫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如按摩 氣功 太極拳 八卦掌 五禽戲等動形方式,可強身延年。人若貪圖安逸,運動不足,或是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 勞傷 又稱 五勞所傷 即久視傷血 久臥傷氣 久坐傷肉 久立傷骨 久行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