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進銷差價 零售企業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2021-10-18 18:07:25 字數 3283 閱讀 7461

雒峰

在零售企業之中,進銷差價問題是較為常見的問題,在期末核算成本、庫存調整、利潤等方面都會涉及到這一核算問題,而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於這一方面的掌握,本文也對零售企業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進行了研究。

一、引言

商品零售企業經營的產品大多是零售的商品,大多是由企批發企業直接購進亦或者是從生產單位直接購進的產品,之後再將其直接銷售給消費者。零售企業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品種多、交易頻繁,所以很多企業為了能夠有效地控制售價、簡化核算,對於單價較低的商品大多會開展進銷差價的核算。而為了能夠保障這一項工作的合理性,筆者也結合自身實踐與教學經驗來對這一知識點教學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以此來保障零售企業商品進銷差價核算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二、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核算內容

「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本身就屬於資產類賬戶。就目前我國商業會計規定來分析的話,我們能夠發現它作為資產類賬戶是專門使用到核算之中的。而其所使用的核算方式則是使用「售價金額核算法」,來對企業商品含售價與不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進行核算。在購進商品的時候,其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以及因為商品調價增值、溢餘等多方因素會出現差額記貸方;月末則會按照存銷比例對已銷商品進銷差價以及因商品短缺、調價減值發生的差額記借方進行結轉;通常情況下餘額大多是貸方,其表示期末庫存商品需要保留進銷差價。在將庫存商品賬戶餘額有效減去亦或者是加上商品進銷差價賬戶餘額的時候,其就是庫存商品的進價金額。為此,商品進銷差價賬號從某些方面來說就是「庫存商品」賬戶的調整賬戶。

值得指出的是,這樣核算「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中記載的進銷差價一定大於實際的進銷差價。因為其中既有真正的商品進銷差價,又有尚待收取的銷項稅額;同時差價率也不能真實地體現商品經營毛利率。但是每月終了,按商品存銷比例分攤這個進銷差價後,就可以將商品銷售成本和結存商品成本中的差價及稅金予以沖銷或抵減,使之均還原為不含稅的進價成本。然後用不含稅的銷售收入與不含稅的進價成本相比較,即可計算出真正的商品經營毛利。

三、零售企業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一)計算基礎

零售企業商品進銷差價核算過程中,並不需要要求一定是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而之所以會如此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假設是不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的話,其並不會對增值稅、利潤以及所得稅計算結果造成影響,只不過這個時候其庫存售價金額=庫存餘額數( 1+ 相應增值稅率 )。而且都會按照不含稅價來進行計算,而其計算基礎大多是一致的,十分便於他人理解。另乙個原因則是因為,假設沒有按照不含稅售價來進行計算的話,本期發生的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金額所表現出來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這樣不僅能夠更好地便於查漏找錯、複核對賬,還能在進行期末分配銷售收入應負擔的「商品進銷差價」時,直接按照銷售收入乘以進銷差價率的方式來進行核算,所以核算方式可謂是十分的簡單且方便。在對購進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算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注意兩點:第一,現如今商業會計之中大多是以實際售價減去不含稅進價的方式來對商品進銷差價金額進行確認的,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因為市場整個競爭環境十分的激烈,各種商品的售價都需要按照市場實際來進行確認,並不能按照統一的加價率來進行計算;定價通常情況下都是業務部門亦或者是說物價部門的工作,而且在每一次進貨之後都需要相關人員對售價總金額進行彙總與計算,而這一項工作對於零售企業而言十分的困難,可謂是增加了較多的工作量。第二,假設要按照歷史資料亦或者是暫估乙個加價率的方式來進行核算的話,其整個工作量就能得到有效的降低,只需要按照商品不含稅進價總額直接乘以加價率,就能準確的得到商品進銷差價金額,而且這一加價率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能夠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調整。

(二)月終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的計算

企業在對月末已銷商品進銷差價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大多會使用綜合差價率法、分類 (分櫃組)差價率法、實際差價率法來進行分攤計算。其中,綜合差價率法主要指的是在計算過程中,按照企業全部商品的存銷比例來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分攤,這一方式在使用過程中計算公式主要如下:

綜合差價率 = (月末「商品進銷差價」賬戶分攤前餘額 ) / (月末「庫存商品」賬戶餘額+ 月末「委託代銷商品」賬戶餘額+ 本月「商品銷售成本」賬戶借方發生額 )

本月已銷商品進銷差價= 月末「商品銷售成本」賬戶借方發生額×綜合差價率

在這裡需要著重注意的是,本月已銷商品金額指標是不能使用商品銷售收入賬戶金額的,因為這裡的銷售收入之中已經有將增值稅銷項稅額進行剔除,所以在計算過程中一定要使用商品銷售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含稅售價。而對於分類(分櫃組)差價率法,其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指的是按照商品大類亦或者是按照營業櫃組人員所負責的商品存銷比例,來對各類亦或者是各營業櫃組商品進銷差價進行分攤的一種方式,這一方式在使用過程中其公式和綜合差價率計算方式是相同的,只是在進行計算的時候其計算範圍需要從之前的全部商品減少到每類或每個營業櫃組的商品之中。

對上述兩組月末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方式來進行對比的話,使用分櫃組差價率計算法更加的合適,因為零售企業所經營的產品種類十分豐富且多樣,再加上進銷差價之間也存在差異性,所以這個時候其進銷差價也就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個時候庫存商品價值和商品銷售毛利的真實性也就自然而然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為分類差價率計算法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整個範圍得到了縮小,所以這一方式在使用過程中就更加的符合實際,和正確結果較為接近,但是這一方式在使用過程中同樣也還是會使用各類商品進銷差價率以及銷售比重等多方面造成影響,最終也依然還是會出現計算結果不夠準確等情況。為此,對於會計制度的制定,在進行年末結算之前一定要結合實際合理的使用實際差價率計算法,以此來對企業商品進銷差價進行合理的調整與計算,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核算的質量。

四、零售企業商品進銷差價的利弊

零售企業在年終可以積極使用實際差價率計算法,借助於這一核算方式能夠對賬面進銷差價金額和實際金額之間的誤差進行有效的糾正,其對於調整庫存、毛利等多方面接近事實可謂是有著較為顯著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同樣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作量較大,在對庫存商品數量進行盤點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還一定要對每一類商品的進價、售價進行核算與彙總;其次,在對庫存商品的進價總額進行核算的時候,其大多是先使用最後進價,從這一點來分析的話,其可以說是已經違背庫存商品歷史性原則。眾所周知,在現如今這個市場之下,零售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十分的激烈,在這種情況下購進商品時期之間的差異性也會直接影響那個進價。為此,在對於年終或進銷差價進行估計的時候,假設估計不夠準確的話,可以對進銷差價賬面餘額進行適當調整。具體而言,可以先對庫存商品來進行盤點,對期末庫存商品實存數量進行核定,再乘以相應的售價以此來得出庫存商品實際售價總額。在對彙總出進行計算的時候,其主要是使用以下公式來進行計算:

庫存商品售價總額除以 ( 1+ 適用稅率 )+ 盤虧或盤盈數減去庫「存商品」賬面餘額 = 商品進銷差價多計或少計數。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零售企業所售商品不僅種類較多、數量零散、規格複雜,其進銷次數也十分的頻繁,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的時候大多會採用售價金額核算的方式來進行核算,所以也就會設定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以此來對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進行有效核算,而本文也是為了能夠深化學生對於這一知識點的把握才進行了相關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作出一定的貢獻。(作者單位為山西省呂梁會計學校)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 difference between purchase sales of commodities differences between purchasing and selling price difference between purchase and sales of comm...

商品進銷差價 零售商品核算的內容

一 建立實物負責制 企業經營的商品,按商品品種和存放地點劃分為若干實物負責小組,並確定小組負責人,對小組所經營的商品數量 質量負全部經濟責任。二 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金額控制 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按銷售價記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總分類賬總括反映庫存商品進 銷 存情況 明細分類賬按實物...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如何核算?

解答 商品進銷差價核算,主要適用於商貿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需要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情況進行核算。一 一般納稅人的核算 一 購進商品 借 庫存商品 含稅售價 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 貸 應付賬款 商品進銷差價 稅金 含稅售價 適用稅率 1 適用稅率 商品進銷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