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

2021-10-13 11:20:03 字數 3633 閱讀 1179

商品進銷差價(difference between purchase & sales of commodities/differences between purchasing and selling price/difference between purchase and sales of commodities)

[編輯]

什麼是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是商業企業核算存貨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由於此差價沒有實際意義,為了與原售價核算法的內涵一致,進一步將差價分為進銷差價和進項稅額進行明細核算。

[編輯]

商品進銷差價的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商品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商品類別或實物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三、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  貸記「銀行存款」、「委託加工物資」等科目,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貸記本科目。

(二)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  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月末分攤前本科目餘額÷(「庫存商品」科目月末餘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月末餘額+「發出商品」科目月末餘額+本月「 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貸方發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貸方餘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上述所稱「主營業務收入」,是指採用售價進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銷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託加工商品可以採用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企業無論採用當月商品進銷差價率還是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商品進銷差價,均應在年度終了,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  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編輯]

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是指售價(或碼價)與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這樣一來使該明細科目核算內容與增值稅實行前的商品進銷差價核算內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稅是價外稅的本質要求。另外發行企業以售價或碼價核算採購的商品,商品的進價不再進行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進項稅額)的期末結轉=(含稅銷售成本﹣含稅進銷差價)÷(1+17%)×17%

由於進銷差價是根據綜合進銷差價率結轉,而商品**相差懸殊,各種商品的差價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價率的商品庫存和銷售比重不盡相同,必然導致商品進銷差價(進項稅額)期末分攤出現偏高或偏低的現象出現,年終在調整進銷差價的同時,調整商品進銷差價(進項稅額)。

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問題,建議:

將商品進銷差價分為不含稅進銷差價和銷項稅額兩個明細科目核算。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是不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是商品的銷項稅額。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和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的期末分攤:

本月進銷差價率=月末進銷差價科目餘額÷[不含稅銷售收入+庫存商品÷(1+17%)],本月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本月不含稅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年終決算前應對各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調整,根據商品盤存表上出版物的售價或碼價,與庫存商品科目餘額進行比較,剔出盤盈盤虧因素後的差額為多轉或少轉的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

本月已銷售商品應分攤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本月不含稅銷售收入×17%。

將商品進銷差價分為上述兩個明細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個:

1、既保證了售價核算方法的實施,又符合增值稅價外稅的本質要求。

2、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較進銷差價中含銷項稅額的做法更能確切地反映商品進銷差價的本意,體現經營毛利的概念,便於經營管理和經營決策。

3、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直接根據售價(或碼價)結轉,易理解,易操作,減少了會計核算工作量,更有利於查賬和用賬。

下面舉例說明:

1、進貨核算:某書店從甲出版社購入圖書1500冊,進價1萬元,進項稅為1700元,碼價為2萬元。根據圖書調撥單、發票等帳務處理如下:

借:庫存商品——圖書20000

貸:應付賬款——甲出版社10000

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7094(為不含稅的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2906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應付賬款——甲出版社1700

2、銷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進行打折銷售,實現銷售收入12000元,銷售圖書1000冊,碼價15000元。

借:銀行存款12000

銷售折扣與折讓3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5000

計提銷項稅額,銷項稅額=(15000-3000)÷(1+17%)×17%=1743.60

借:主營業務收入1743.6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43.60

3、月末結轉成本和商品進銷差價

借:主營業務成本15000

貸:庫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進銷差價中(銷項稅額)是按碼價計算出的銷項稅額。本月已售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15000÷(1+17%)×17%=2180

借: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2180

貸:主營業務成本2180

假設圖書類庫存商品期初餘額為35000元,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期初餘額為12250元,本月進銷差價率為:

差價率=(7094+12250)/[15000÷(1+17%)+(20000-15000+35000)÷(1+17%)]=0.411,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15000÷(1 +17%)×0.411=5269.23

借: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5269.23

貸:主營業務成本5269.23

注意:由於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和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是根據商品入庫時的售價或碼價計算的,所以分攤時採用的銷售收入不是實際銷售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庫時的售價或碼價。因而為了核算方便,發行企業的銷售核算是以售價或碼價及折扣入賬,期末一次計提銷項稅額。

4、假設年末進行盤點,根據圖書結存數量扣除盤盈和盤虧因素後圖書的碼價為39948.70元,帳上結存的圖書碼價為40000元,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少分攤40000 -39948.70=51.30元,調整:

借: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51.30

貸:主營業務成本51.30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商品進銷差價下設進銷差價和銷項稅額兩個明細科目,年終只需要根據盤點情況調整進銷差價即可,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不再調整,減少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量。

[編輯]

商業企業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結轉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出來以後,要在有關賬戶中進行調整,以正確核算財務成果。其結轉方法有藍字轉銷法和紅字衝減法兩種:

1. 藍字轉銷法,即用藍字轉銷「商品進銷差價」和衝減「商品銷售成本」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進銷差價×××

2. 紅字衝減法,即用紅字衝減「商品進銷差價」和「商品銷售成本」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銷售成本×××(紅字)

貸:商品進銷差價×××(紅字)

不論採用何種方法計算和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都必須在月末財會部門計算毛利率時,將當期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調整為不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為:

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當期應交的銷項稅額=當期不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7

賞分享到: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如何核算?

解答 商品進銷差價核算,主要適用於商貿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需要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情況進行核算。一 一般納稅人的核算 一 購進商品 借 庫存商品 含稅售價 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 貸 應付賬款 商品進銷差價 稅金 含稅售價 適用稅率 1 適用稅率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如何核算?

解答 商品進銷差價核算,主要適用於商貿企業,尤其是零售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需要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種情況進行核算。一 一般納稅人的核算 一 購進商品 借 庫存商品 含稅售價 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 貸 應付賬款 商品進銷差價 稅金 含稅售價 適用稅率 1 適用稅率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方法總結

會計 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是商業企業核算存貨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由於此差價沒有實際意義,為了與原 售價核算法的內涵一致,進一步將差價分為進銷差價和進項稅額進行明細核算。一 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商品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