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和TCP IP四層模型以及五層模型

2021-10-25 04:21:37 字數 1157 閱讀 3205

說起網路的參考模型,大家一定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什麼iso七層模型、tcp/ip四層模型還是五層模型,但是肯定也有不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只是草草了解,並沒有較為全面地掌握,今天就同我好好學習一波。

osi七層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由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用於計算機或通訊系統間互聯的標準體系。

這兩個模型有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首先是分層上,可以明顯看出,tcp/ip四層模型是osi七層模型的簡化版,但是大致的核心內容是很類似的。雖然osi跟容易開發和排除故障,但是相較於簡潔的tcp/ip,顯得龐大而笨拙。十分有趣的是,osi雖然是官方提出的,但是由於一些原因,在它被完善之前,由民間開發的tcp/ip早已投入實際使用了,所以它幾乎是只存在與教科書中,並沒有大範圍地投入使用。

還有一種是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是專門為介紹網路原理而設計的,與tcp/ip四層模型唯一不同的就是將網路介面層分為了資料鏈路層和物理層,在實際的應用中還是使用tcp/ip四層模型的。

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資料由發方到收方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發方需要對資料進行封裝/打包,從最高層開始逐漸下行到最低層。在每一層上,在資料上加上頭部資訊,用於傳遞資訊,資訊在各層呈現出不同的形式。

2、位元流穿越複雜的中間通道。

3、收方對收到的位元流解封裝/解包,從最低層開始逐漸上行到最高層,在每層去掉頭部資訊,最終還原出原始資訊。

資料在各層的形式叫pdu(protocol data unit)協議資料單元,其在各層有不同的名稱。

具體來說,

在osi的上三層,資訊被表示為一定格式和形式的資料流;

資料流被傳到傳輸層,將其切割為適合傳輸的資料段,並加上段頭,段頭中包含定位應用程序的埠號等資訊;

資料段傳到網路層,新增分組頭部形成分組,分組頭部中包含定址主機的ip位址和其他一些傳輸需要用到的資訊;

分組再傳到資料鏈路層,新增幀頭形成幀,幀頭中包含定址主機所需的實體地址、校驗等資訊;

幀到了物理層,被轉成可供傳輸的位元流。

看到這裡,相信你現在應該能夠較為清除地分辨這三個模型,且對它們各自的分層和各個層的功能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好了,繼續學習去吧!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 表1 1是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表。我們把osi七層網路模型和tcp ip四層概念模型對應,然後將各種網路協議歸類。表1 1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表 osi七層網路模型 tcp ip 四層概念模型 對應網路協議 應用層 應...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表。我們把osi七層網路模型和linux tcp ip四層概念模型對應,然後將各種網路協議歸類。表1 1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表 osi七層網路模型 linux tcp ip 四層概念模型 對應網路協議 應用層 應用層 tftp,ftp,n...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 表1 1是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表。我們把osi七層網路模型和linux tcp ip四層概念模型對應,然後將各種網路協議歸類。表1 1 tcp ip四層模型和osi七層模型對應表 osi七層網路模型 linux tcp ip四層概念模型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