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為什麼可以加速分工 促進合作?

2022-01-16 03:14:03 字數 1725 閱讀 7631

在業務網際網路化之前,我們建設的大部分it系統都是供內部員工使用的,主要用於提公升辦公、管理的規範和效率,以及通過無紙化來降低辦公成本等。但現在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獲客、銷售和服務的載體,跟以往相比,業務形態的變化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多樣化。原先我們經年累月在物理世界構築起的防禦城牆,例如:廣告渠道(廣播電視或戶外等)、銷售網路(**人或實體店等)、客服中心等,都被網際網路瞬間推平了,這完全是降維打擊。

行業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跨界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在這個沒有天然屏障的世界裡贏者真的可以通吃。在這個巨變不斷的時代,再睿智的管理者也無法預見業務的發展,要不然各行各業不會出現這麼多新巨頭。就像在兩眼抹黑的環境下,我們只能小步前行,不斷創新、迭代和試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內在的夢想和外在的壓力,呼喚更加精細的分工、更加廣密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提公升進化的速度,從而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為什麼說微服務可以加速分工呢?單體式架構的特點就是不同型別的業務邏輯混雜在一起,彼此之間沒有明顯的物理邊界,所有人都在維護同乙個**庫,耦合度非常高。在業務需要快速迭代的當下,每次發版本都要全量回歸測試,無法並行開發,這樣很難提公升速度。微服務化就是借助領域驅動設計(ddd)理論將單體式拆解成多個彼此獨立的業務元件,高內聚低耦合,每個元件聚焦各自業務,避免變更範圍無法有效控制。

除此之外,著名的「康威理論」告訴我們:組織架構決定了系統架構,每個微服務元件都應該由乙個小而精的團隊維護,最適合的團隊規模就是「兩張披薩」可以吃飽的人數。通過限制**和人員的規模,微服務讓業務更聚焦、分工更精細、組織更簡單、溝通更高效。

沒有分工就沒有合作,如果每個人的才能相似,又幹同樣的活,那合作的必要性就降低了,更多是競爭。為什麼微服務可以促進合作呢?我們可以將合作的雙方抽象成兩個節點,合作就是在兩個節點之間建立連線。在單體式時代,系統間的互動存在許多協議,例如:ejb t3、rmi、soap、dubbo、hessian 等,跟不同的系統通訊需要依賴不同的協議,這種情況下學習、溝通和維護成本都很高,不利於合作。而微服務將通訊協議統一為http,元件或系統間的互動全部採用restful api,報文以json為編碼格式,同時引進服務註冊、發現等機制。這些技術理念都是借鑑自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網路:網際網路,包括超文字傳輸協議http、網域名稱系統dns。簡單、統一和松耦合的機制有利於合作。

因此,微服務可以幫我們加速分工、促進合作。在微服務架構下,軟體的復用率更高,研發的並行性也更高,從而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打磨出更好的產品,在更高的質量屬性保障下全天候服務全網使用者,同時資源利用更精細高效,讓我們的產品具備更好的成本優勢。撥開雲霧,看清微服務的本質,找到我們學習新技術的內驅力。

當然,微服務想要發揮最佳的效果,必須要跟容器雲和devops結合,應用所依賴的其他服務最好是雲化的,例如:傳統的網路儲存方案nas就需要改為雲儲存,這樣應用和關聯服務都具備彈性伸縮能力,在業務量爆發性增長的情況下,系統能夠快速地擴容,無需從頭到尾手工擴容。記住一句話:微服務,就是加速分工、促進合作,讓我們進化得更快!

堅持原創不易,如果你覺得有價值,麻煩動動手指點下文 「推薦

關注「it老兵哥」,賦能程式人生

近期熱評文章:架構師入門系列

為什麼使用微服務

1.單機服務 此時我們就多加了幾台web伺服器,從單機變成了乙個集群,甚至我們可以寫乙個指令碼,當web伺服器壓力過大時動態增加web伺服器。這下web伺服器的壓力不大了,我們就這樣安穩的過上了幾個月。然而有一天伺服器又出問題了 先是mysql伺服器cpu標高,然後是web伺服器宕機。此時我們會發現...

為什麼要微服務(服務化)?

微服務架構 的話題非常之火,很多朋友都在小窗我,說怎麼做服務化?解答 怎麼做 之前,先得了解 為什麼做 畫外音 做技術千萬不能是這種思路,別人都在做,所以我們也要搞 並不是所有的業務都適合 服務化 網際網路高可用架構,到底為什麼要服務化?服務化之前,高可用架構是什麼樣的?在服務化之前,網際網路的典型...

為什麼要微服務架構服務化?

微服務架構,這 5 年左右一直被認可,是軟體架構的未來方向。需要大家理解的是,為什麼需要服務化。比如微服務架構對企業來說,帶來什麼價值?有啥弊端?這裡 一下微服務架構,主要還是在理解 why 為什麼需要服務化?微服務架構,主要是多了個 微 亞馬遜有個粗粗的定義 乙個微服務應用工程的所有開發 測試 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