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在買萬科時,到底在買什麼?

2022-01-23 03:51:35 字數 2132 閱讀 7721

王石在北京發布針對"野蠻人"的戰鬥檄文的第二天中午,正式出手,宣布萬科停牌,計畫增發做重組和收購。這個動作直接的效果是攤薄股權,迫使已持有22.45%萬科股份的寶能系,遠離召集臨時股東大會、繼而改組董事會的觸發點。

事實上,在詳細回覆深交所九問後,寶能系的老闆姚振華基本打明牌了。更何況,根據王石的敘述,此前姚振華向王釋放"善意"被當場拒絕。王石宣戰後,向來隱秘的寶能緊跟出一條宣告,大意是:我守法、合規、信市場。

雙方挑明,決戰在即。

訊息稱,萬科管理層、寶能系目前均在緊鑼密鼓拜票。尚不能知曉萬科在爭取的重組方是誰,華潤自今年二度失去大股東位置後一直未表態。

值得注意的是安邦。經民生銀行一役,安邦顯示了神秘而強大的實力。安邦12月8日**5%萬科時,一度有資訊釋放出其為寶能站台,以換取董事會一席。但坊間最新流傳,此刻的吳小暉已命資管部按兵不動。

我們無意推測,這場針對一家藍籌上市公司的爭奪戰,倫理或資本的力量誰會取得最終勝利。在任何乙個現實的市場中,兩者從來都不是天平的兩端。這還取決於雙方在規則層面的博弈,是實力的較量。更何況誰能斷言,寶能控制萬科後,就一定會放棄代表倫理的信用品牌和現代企業制度。但值得討論的是,當萬科成為標的的個案中,我們怎麼看。

在現代市場語境中,如果一家公眾公司被認為價值低估,又沒有周全的防備,就有可能成為被獵者,這是價值發現的一部分,不含有任何道德評判。上市房企處價值窪地,貨幣寬鬆帶來的險資資金池迅速膨脹,是近年房企被險資屢屢強勢舉牌的背景。不僅萬科,金地、遠洋、金融街均是如此,這些公司的共性是股權分散。換言之,能買,買了還有搞頭。

但落到萬科個案,邏輯是什麼?

首先看資產。一位專注房企股權投資的投行老總說,萬科專案獲取方式決定了,其資產本身的潛力不出挑,從資產價值角度並非上佳標的。

其次考慮的是品牌。萬科的品牌文化是什麼:現代企業制度、職業經理人文化。

三是市場地位和遠期收益。作為目前國內最大住宅企業,萬科曾向經濟觀察報獨家披露十年願景,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到一倍到6%,並爭取在近幾年15%的淨資產收益率的高位上有所突破。進入低利率時代,這樣的穩定收益對偏好長期配資資金的險企而言實在美妙。況且,萬科龐大的社群物業,在險資近年集體發力養老、健康類新業務的背景下也大為增色。

此外,市場上還有兩種推演,其一寶能系自有的大量地產資產繼續萬科這樣的品牌盤活。理由成立,但限於短期。其二**,如今寶能系手持這麼多籌碼,至少跑也跑不乾淨了。

我們傾向於萬科的價值在於其品牌,在於其完善的公司治理、市場地位以及穩健發展潛力。後者是前者的支撐。王石認為,寶能強行從管理層手上拿走了萬科這家公司只是拿走"萬科"兩個字,他另起爐灶還能重造萬科。這話並非沒有道理,尤其是前半句。

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有姚振華與王石4小時長談中的表達和許諾。只不過,這並未獲得萬科團隊核心的認可。且遺憾的是,寶能系並沒有就**萬科,對這家公眾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做過公開、完整的闡釋。只是通過其後的迅猛增資,體現出他與王石在萬科職業經理人團隊態度的判斷上,出現了差異。

王石不認可的理由是,信用度、槓桿風險、發家史,並懷疑寶能不講規則。但這更多是他的預判,目前無論從市場還是市場監管者的態度看,並未支援這一結論。

來自萬科旗手和中國優秀職業經理人團隊的表達需要認真傾聽。寶能對萬科的狂熱追逐尚在規則之內。萬科是全體股東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這場商戰中,管理層和新晉大股東的角色被無限放大。中小股東、員工以及客戶的聲音,並未被充分呈現,當然,實現這個目標很難。

作為一家公眾公司,萬科值得尊重。無論是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創造,乃至公司治理上的探索,萬科帶給中國公司的影響力都是持續的。相信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會思考:萬科在原有股東架構和管理團隊下,是否能繼承過去的榮光。相反,如果萬科控制權易手,新晉大股東對其現有軌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我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網上針對王石講話提出了5大疑惑:1、資本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追求透明的社會秩序的矛盾在**?2、企業的信用有什麼本質構成?3、樓市下行,加大資本投入,對中小投資者是利好還是利空?4、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代表郁亮,代表員工、代表社會的秩序來發言,是否要有些代表資格的確認?5、萬科作為乙個品牌企業,它的無形資產到底屬於企業的,還是部分人的,是可以帶走的,還是不應該帶走的?

從公司治理角度看,這些問題的答案和王石講話所依據的邏輯同樣值得深究。這些問題殊途同歸:究竟怎樣才是對萬科好,對萬科的股東和利益相關者更有利。更直接的拷問是,當資本買萬科時,買到了什麼。中國已經進入併購時代,如何理解和回答這些問題,牽涉到我們選擇怎樣的公司治理理念。我們關注問題的答案,因為它影響的絕不只是萬科或寶能這家公司本身,它塑造的將是中國公司的未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