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讀書筆記

2022-04-09 08:58:21 字數 3304 閱讀 4588

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

———美國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

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至少是在我上高中的時候,並不是因為被譽為 "愛書人的聖經" ,而是因為書信交流。

直到前些日子買書時才偶然想起這本書,此時我已經有乙個經常聯絡的固定的筆友了。

不過,到手後才發現這是本書信集,內容嘛,很簡單,都是海蓮和弗蘭克的買書賣書之間的一些交流。涉及個人情感生活的,人生經歷的言語,實在時難得一見。

所以這本書信集的內容還是比較枯燥的。

然而拋開書信內容,還是有其它話題可以好好談一談的。

不管是出於友情還是愛情,至少海蓮和弗蘭克從2023年起,通訊長達二十年,竟然還都沒見過面,光是這一點就很能讓人感嘆和惋惜了。

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他們寫信中的那種誠懇純粹的情感,還有就是書信交流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實在是很吸引我。

我一直相信: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位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對寄件人、收信者雙方皆然。

我從小就對信件這類東西挺感興趣的,但是因為從前居住的地方比較偏遠,而且那時候快遞行業還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就一直沒有機會寄信。

就這樣一直到了大學時代,通訊條件慢慢地好了起來,快遞收發也方便多了。我便通過網際網路發帖暫定幾個筆友寫信交流。

然而同現實生活中一樣,聊得來的人的確太難遇到。況且如果不是對書信和私人交流特別情有獨鍾的話,如果信件交流不那麼有趣,確實是很難保持長久的。

在經歷了大一混亂的各種書信交流後,我才意識到:不必渴望與別人交流,無論是當面還是書信,首先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多看書培養一些其他的興趣愛好,首先得讓自己變得充實起來,變得有趣起來。至少是對生活有過一些經歷和感受,那樣才能更好地與別人聊到一塊去。

專注自己的那大半年時間裡,讀了很多人文社科類的書籍一以此填補一些閒得發慌的日常生活,從零基礎訓練到參加馬拉松比賽以此鍛鍊身體,聽越來越多的古典樂,在**的世界裡走走停停。

雖不說我變得多麼有趣了,但是至少真的沒有以前那樣感到無聊和空虛了。讀書的那些日子裡,慢慢也對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有了一些了解。

後來我的座右銘就變成了這段文字: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而獨處時,我最喜歡**,**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調味品。除了**,我還擁有什麼呢?世間荒唐的事實在太多,為什麼不把自己的乙份心情奉獻給**呢? 拋棄所有的得與失,為了**而**,為了愛而愛。

而後在與更多的人交流後,我才慢慢意識到,有好多人確實是太在意外表了。的確那樣更能吸引人,但是只稍與她聊得深入一點,譬如文學,藝術,生活方式,生活經歷,這類個人化深層化的話題,就完全能夠看出乙個人是否有個性,是否真的有內涵。聊天三句不離遊戲五句不離電視劇集的,我實在是,不太想聊。當然,我也知道只是這樣的話題,在陌生人之間還是不太容易聊起來的。至少不會隨便聊起來。

但是寫信這個方式就完全不同了,因為這種特殊的具有儀式感的古典交流方式,太適合用來聊這些深層次的話題了。當然也沒有說可以深到交流靈魂的那種層次,但是能夠在這日復一日沒有期待感沒有儀式感也沒有浪漫感的生活中,偶爾能夠收到一封遠方的來信,談文學,談藝術,談生活經歷,談自己的感悟,實在是太難得了。

況且能夠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經歷,的確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

同時我也慢慢喜歡上了寫字,喜歡精美的小物件,喜歡把這分心意傳達給其他的人。

寫信的目的,不在於交友,而在於體驗這樣具有期待感的慢節奏生活。生活中,還有多少事情,能夠極具儀式感呢?

毫無疑問,閱讀對我自身的性格,思考方式,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眼界,心境......等都提高了很多。

真正培養起閱讀這個愛好是從高二開始的,始於村上春樹。那年第一次讀到他的《挪威的森林》,印象非常深刻,那本書可以說是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

然而高中時期,由於各種原因,愛好沒能堅持下來。陸陸續續到了大學,手頭也寬裕了許多,買書也變得越來越方便了。從二年級開始,我開始發現生活過的停滯不前,思想與言語都,很庸俗吧。而且自己的生活過的很無聊,所以慢慢又撿起了閱讀。同時佐以馬拉松訓練與古典**。

的的確確,從小到大我的身邊都沒有讀書氛圍,所以我大量接觸閱讀還是在成年後。

我雖不敢說閱讀究竟將我自己影響得有多麼多麼好,但至少,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大多數時候,書比人更有趣,與別人閒聊不如看一本好書。

由於我的交際圈子比較底層一些,我是真的覺得,誰便挑一本我看過的書,都比我認識的人更有趣,且更有深度。

閱讀,影響了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我的言語態度。

我還是希望我能夠堅持下去。

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簽、頁邊寫滿註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前人冥冥共讀,時而戚戚於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

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

書籍,確實是人類所成功擁有最好的記憶存留形式,記憶從此可置放於我們的身體之外,不隨我們的肉身朽壞。

我們活在乙個詭異的世界——這麼漂亮,又能終生廝守的書,只須花相當於看場電影的代價就能擁有。

閱讀基本上是乙個人的行為,所以重度書痴大都是孤獨和寂寞的。

語言創造了「寂寞」這個詞來表達乙個人而感到的痛苦;「孤獨」這個詞來表達因乙個人而感到的光榮。

從閱讀的需求面來說,一本書的再閱讀不僅僅只是可能,而是必要,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而是你十五歲看,二十歲看,四十歲五十歲看,它都會因著你不同的詢問、關注和困惑,開放給你不一樣的東西。

歷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極多開創力十足且意義重大的書,我們當下的社會並沒有那個能力一眼就認得出來。

我一直相信: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位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具有無可磨滅的魔力——對寄件人、收信者雙方皆然。

讀書筆記 006 《查令十字街84號》

如果不是乙份相識的小確幸,我必將會錯過這份小美好。意外的收到這本來自遠方朋友寄來的 查令十字街84號 翻開首頁便是 如若你們恰好經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太多 這句話。未曾聽聞,心中只留有好奇,一條街為何要獻吻,又有何相欠。坐在教室的講台上,一頁頁的翻著,一篇篇的書信好似除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