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2022-05-08 16:18:13 字數 3317 閱讀 5360

在讀過《大道至簡》第一章後給了我學好程式設計的信心,明白了程式設計並不是學不會只是自己的態度不對。之後我又開始閱讀第二章,第二章的題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為我正是懶人一枚,看到題目後感覺好親切(竊喜,懶人還是蠻有價值的嘛)。

如同第一章一樣,作者還是以典故開篇,引人入勝,開篇為《華陽志》裡面的一段話,「樊道有蜀王兵闌,亦有神作大江灘中。其崖斬竣不可破,(冰)乃積薪燒之。」作者通過典故說服了我,原來真的是懶人創造了方法,如果李冰如同愚公一般勤勞,他肯定是不會想到積薪燒之的。我也通過這個故事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上半年學習c++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我在大多數時候,心裡只想著快點完成任務,一般都是自己想到什麼就向螢幕上先打上什麼,

第二章的第一節講的是「愚公鑿山」和「李冰燒山」。都是想把山挪走,但這兩個人的方法卻截然不同。愚公信心滿滿的開始了鑿山,而且還知道「山不加增」而他「子子孫孫無窮盡」,所以他堅信只要勤勞終會有一天會把山挪走。而李冰在幹什麼呢?管理著成百上千人的隊伍,要是忙起來的話必定焦頭爛額。相反,他一點也不忙,還有工夫給妻子燒菜,閒到看火燒石頭,正是這樣他發現壘灶的石頭被火燒的爆裂,遇水尤甚。從此《史記》上記下了「蜀守冰鑿離堆」,而《華陽國志》上記下了他做這件事的方法「積薪燒之」。在差不多的同一時間,愚公還在山北之塞「碎石擊壤」。這是移山,在編寫程式的時候,如果上來就埋頭苦幹,雖然「程式不加增」而我們也的確「子子孫孫無窮盡」,但這樣耗下去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最後有可能完不成任務被老闆罵。而「懶人」程式設計師在接到任務之後都不會立刻去做,而是思考出最佳的方法再著手去做,最後他們往往會提前完成任務,甚至會做的更好。

第二節講的是程式編譯器以及程式書寫習慣的革新歷程。早期寫程式,都是把**寫在乙個檔案裡,到後來出了高階語言,什麼c呀,pascal呀之類的,大家仍然習慣的把乙個程式寫到乙個檔案裡。無論這個程式多大,多少行**,都無法改變大家的習慣。而「懶人」到最後終於厭倦了,於是「單元檔案」「模組」相繼出現,這使得程式可以被分開來寫,大大提高了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效率。

往往都是一邊想一邊打,甚至機械的操作都比思考的時間長得多,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都都少不了思考。在做事之前做乙個較為全面的思考是可以簡化問題的,可以省去過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的。所以在以後的程式設計學習中我一定要做到先去思考,盡可能想好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再去實施,避免坐不必要的無用功。

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delphi 1.0不支援大於64k檔案的而引起人們不滿的事件。解釋了人們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會變通,沒有想到把**寫到不同檔案中的方法,進一步說明了思考的重要性。作者通過發問 「你書桌上的書是亂的嗎?」進一步向我們證明了分類的方便可行。他向我們解釋了結構程式設計的基本單位是「過程」。在作者看來,過程及其呼叫是cpu執行指令集所提供的執行邏輯,而不是普通開發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所總結和創生的「方法」。作者進一步向我們證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在第二章又一次提到了關於程式的定義,不過這一次作者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作者說,程式=演算法+結構+方法;作者提到自己與soul交談過程中思考了,程式的構成,提到了所謂「面向過程的開發」其實是對「結構化程式設計」在**階段的習慣性說法,面向過程開發中「過程」是對cpu提供的,「單元unit」是對編譯器提供的。他把這些與「物件導向」的比較說明了,物件導向的才叫做工程。

讀完《大道至簡》第二章後,我明白了程式設計人員不僅要求勤勞的雙手,還要求勤勞的頭腦,有時候後者甚至更加重要。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不僅要做到勤於動手熟悉程式設計中最基礎的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要勤於動腦,避免成為單純的碼字工人,養成先動腦構思,後認真實施編碼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程式設計素質。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程式設計素質,不斷完善自己。

在讀過《大道至簡》第一章後給了我學好程式設計的信心,明白了程式設計並不是學不會只是自己的態度不對。之後我又開始閱讀第二章,第二章的題目一下子吸引了我,因為我正是懶人一枚,看到題目後感覺好親切(竊喜,懶人還是蠻有價值的嘛)。

如同第一章一樣,作者還是以典故開篇,引人入勝,開篇為《華陽志》裡面的一段話,「樊道有蜀王兵闌,亦有神作大江灘中。其崖斬竣不可破,(冰)乃積薪燒之。」作者通過典故說服了我,原來真的是懶人創造了方法,如果李冰如同愚公一般勤勞,他肯定是不會想到積薪燒之的。我也通過這個故事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上半年學習c++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我在大多數時候,心裡只想著快點完成任務,一般都是自己想到什麼就向螢幕上先打上什麼,

第二章的第一節講的是「愚公鑿山」和「李冰燒山」。都是想把山挪走,但這兩個人的方法卻截然不同。愚公信心滿滿的開始了鑿山,而且還知道「山不加增」而他「子子孫孫無窮盡」,所以他堅信只要勤勞終會有一天會把山挪走。而李冰在幹什麼呢?管理著成百上千人的隊伍,要是忙起來的話必定焦頭爛額。相反,他一點也不忙,還有工夫給妻子燒菜,閒到看火燒石頭,正是這樣他發現壘灶的石頭被火燒的爆裂,遇水尤甚。從此《史記》上記下了「蜀守冰鑿離堆」,而《華陽國志》上記下了他做這件事的方法「積薪燒之」。在差不多的同一時間,愚公還在山北之塞「碎石擊壤」。這是移山,在編寫程式的時候,如果上來就埋頭苦幹,雖然「程式不加增」而我們也的確「子子孫孫無窮盡」,但這樣耗下去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最後有可能完不成任務被老闆罵。而「懶人」程式設計師在接到任務之後都不會立刻去做,而是思考出最佳的方法再著手去做,最後他們往往會提前完成任務,甚至會做的更好。

第二節講的是程式編譯器以及程式書寫習慣的革新歷程。早期寫程式,都是把**寫在乙個檔案裡,到後來出了高階語言,什麼c呀,pascal呀之類的,大家仍然習慣的把乙個程式寫到乙個檔案裡。無論這個程式多大,多少行**,都無法改變大家的習慣。而「懶人」到最後終於厭倦了,於是「單元檔案」「模組」相繼出現,這使得程式可以被分開來寫,大大提高了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效率。

往往都是一邊想一邊打,甚至機械的操作都比思考的時間長得多,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都都少不了思考。在做事之前做乙個較為全面的思考是可以簡化問題的,可以省去過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的。所以在以後的程式設計學習中我一定要做到先去思考,盡可能想好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再去實施,避免坐不必要的無用功。

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delphi 1.0不支援大於64k檔案的而引起人們不滿的事件。解釋了人們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會變通,沒有想到把**寫到不同檔案中的方法,進一步說明了思考的重要性。作者通過發問 「你書桌上的書是亂的嗎?」進一步向我們證明了分類的方便可行。他向我們解釋了結構程式設計的基本單位是「過程」。在作者看來,過程及其呼叫是cpu執行指令集所提供的執行邏輯,而不是普通開發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所總結和創生的「方法」。作者進一步向我們證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在第二章又一次提到了關於程式的定義,不過這一次作者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作者說,程式=演算法+結構+方法;作者提到自己與soul交談過程中思考了,程式的構成,提到了所謂「面向過程的開發」其實是對「結構化程式設計」在**階段的習慣性說法,面向過程開發中「過程」是對cpu提供的,「單元unit」是對編譯器提供的。他把這些與「物件導向」的比較說明了,物件導向的才叫做工程。

讀完《大道至簡》第二章後,我明白了程式設計人員不僅要求勤勞的雙手,還要求勤勞的頭腦,有時候後者甚至更加重要。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不僅要做到勤於動手熟悉程式設計中最基礎的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更要勤於動腦,避免成為單純的碼字工人,養成先動腦構思,後認真實施編碼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程式設計素質。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程式設計素質,不斷完善自己。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有一句俗話說越會花錢的人越會掙錢,同樣的越懶的人越會運用方法,因為懶得走路發明了汽車,因為懶得坐車發明了飛機,如果每個人都兢兢業業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工作,那麼社會不會進步。我們並不是說勤勞的人不好,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懶人有懶辦法。書裡引用了李冰積薪燒山的故事,李冰身為一地長官手底下掌管著幾千萬人,他...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是懶人創造了方法 第二章的開篇又引出了一篇故事,這次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李冰,蜀地太守。同樣是開山,愚公想到的是 碎石擊壤 而李冰就已經懂得 積薪燒之 了。愚公太勤勞了,他想 吾今勝昨倍許,明勝今倍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快。但是越發的勤快,愚公便越發沒有機會找到更快的方法。但他只是個普通人,就算他再...

《大道至簡》第二章讀後感

第二章的開頭沿用了愚公的故事,並引出了類似的例子李冰。同是鑿山,卻方法不同。愚公是勤勤懇懇的,三個技術人員,面隊的這個龐大的工程,碎石是開衫的辦法。同樣面對浩大工程的李冰,用懶人的方法燒了一座山。乙個會鑿,乙個會燒。時間上卻是差的很多。無論的時間的利用,人力資源的利用,都可以看出李冰略高一籌。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