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鬼」以及經驗與邏輯

2022-07-17 09:12:07 字數 1633 閱讀 2713

「不相信鬼存在」與「相信鬼不存在」,這兩個命題乍看很相似,其實仔細

分辨,二者有著本質的差別。前者對於「鬼」的存在與否做的是懷疑的判斷,意

思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鬼」存在,但並不排除以後發現「鬼」真實存在

的證據的可能。而後者則直接做否定判斷,認為「鬼」不可能存在,不管現在還

是將來。所以,後者否定的程度要比前乙個命題大。

除了否定程度上的差別,這兩個命題還有乙個更為本質的不同,儘管更難分

辨。假如做乙個模擬的話,「不相信鬼存在」與「不相信有黑天鵝」更為類似;

而「相信鬼不存在」與「相信1+1=3不存在」更為類似。「黑天鵝」的存在與否

屬於經驗的範疇,而「1+1=3」的存在與否則是邏輯的範疇,與經驗無關。

儘管在19世紀以前,歐洲人見到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從沒發現過黑天鵝。

但事實上,人們通過經驗得出的判斷存在侷限性。因為經驗觀察總是在有限時間

有限區域內做出,不可能窮盡所有待觀察物件。所以,當人們說「不相信有黑天

鵝」的時候,事實上並沒有排除黑天鵝存在的可能。我們現在知道,後來歐洲人

真的在澳洲發現了黑天鵝。

「1+1=3」 的存在與否則與任何經驗觀察無關,也無需訴諸客觀事實。比如

我們不必用左手一根火柴右手一根火柴,放在一起是兩根火柴這樣的方式證明

「1+1=3」不存在。經驗事實對於邏輯命題的正確與否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

要條件。它只需訴諸邏輯的規律以及推導。而邏輯命題與經驗命題是截然不同的

兩類認識論。

在科學史上,區分二者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自古希臘以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

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科學不但定位模糊,甚至回答「應然與否」的倫理學問題

都被包含其中。而且沒有正確的研究方法。到伽利略、波義耳的時代,自然科學

的經驗方法也就是實驗觀察法才最終戰勝形上學以及邏輯法。所以,現代科學

就是經驗科學,涉及經驗事實的命題只需用自然規律來解釋。

最近我在豆瓣「高階科普」小組裡見到乙個這樣的帖子,它只有乙個題目:

請用邏輯證明鬼的不存在。很多網友正確地指出,首先對「鬼」做乙個明確的定

義是給予證明的前提。儘管事實上不存在這樣的定義,但可以確定的是,「鬼」

不管是什麼東西,它總是以某種形狀和聲音來刻畫的,所以它並不是乙個邏輯範

疇,而是乙個經驗範疇。

正如前文所述,經驗的範疇只能以經驗的方法來分析,因為邏輯規律只是思

維的規律而不是客觀事物的規律。平時我們理解的「鬼」是客觀事物的範疇。用

邏輯的方法想證明客觀事物的存在與否,這是方法上的錯誤。另外,證明乙個客

觀事物的不存在,其完備性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在邏輯上,我們不能排除未來某

天或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存在這一事物的可能。

甚至在卡爾.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裡,對於普遍的經驗命題(即全稱陳述)的

「證明」是不可能的,只有「證偽」才具有合理性。原因就在於歸納法的侷限性。

不過,如果把「證明」一詞做軟化理解,比如我們發現,「鬼」這一範疇完全違

背現有的科學規律,那麼這是否可以算做其不存在的證明呢?我認為可以。

論學歷與經驗

有人說 別老拿 學歷 說事。確實,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是學歷代表了一種持續毅力的代名詞,是判斷乙個人學習能力的標準。學習能力比經驗更重要 對於企業而言,雖然決大多數工作是在重複的過程中完成的,但是伴隨著市場的激變,單純的經驗是沒有辦法應對的,所以企業的利益要求企業選擇這樣的人 有更強的迎接挑戰的慾望,...

講講js中的邏輯與( )以及邏輯或( )

前幾天看到乙個函式,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早上醒來看了本js的書,正好講到操作符的用法,給大家分享下js中的 和我們用的其他的程式語言還是有點區別的。直接上那個函式的 function whatdoesitdo mood 當我們給mood賦值true其顯示 i like this a來代替 賦值fals...

博弈論與邏輯思維(傳教士與妻子忠貞的問題)

博弈論裡有個概念叫做 common knowledge 共同知識 真要是解釋起來,可以長篇大論說上幾個小時。不過有個故事便於理解它,也可以說這是乙個測試邏輯的故事,看看你有沒有能力把最終的現象解釋清楚。故事發生在乙個村莊,村里有100對夫妻,他們都是地道的邏輯學家 智慧型的 村里有一些奇特的風俗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