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 軟體生命週期和軟體開發模式

2022-09-05 19:36:10 字數 1253 閱讀 2843

軟體生存週期一般劃分為:制定計畫,需求分析,設計,編碼實現,測試,執行維護等幾階段,稱為軟體的生命週期。用不同的方式將軟體生命週期中的所有活動組織起來形成一定的結構框架來指導軟體開發,從而形成不同的軟體開發模型,常見的模型有如下幾種: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過於理想化,而且缺乏靈活性,無法再開發過程中逐漸明確使用者難以確切表達或一時難以想到的需求。使用該模型,很可能直到軟體開發完成之後才發現他與使用者需求有很大距離,此時必須支付高額代價才能糾正這一偏差。

2. v模型。

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變形,與傳統的瀑布模型相比,該模型更加強調測試過程應如何與分析設計等過程相關聯。如圖:v模型中頂點左側和右側之間的連線表示如果在測試和確認過程中發現問題,那麼左側的過程要重新執行。

3.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建立乙個能反映使用者主要需求的軟體模型。讓使用者在計算機上使用它,通過實際操作了解目標系統概貌。開發人員按照使用者提出的意見快速地修改原型系統,然後再次請使用者試用。一旦使用者認為這個原型系統確實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開發人員便可據此書寫軟體需求說明,並根據這份文件開發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的軟體產品。

4.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也是一種原型化開發方法,採用瀑布模型或者快速原型模型開發軟體時,目標是一次就能把乙個滿足所有需求的產品提交給使用者,而增量模型則反其道而行,它分批逐步向使用者提交產品,整個軟體產品被分解為許多個增量構件,開發人員乙個構件乙個構件地向使用者提交產品。

5.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綜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的優點,還增加了風險分析,彌補了兩者的不足,螺旋模型包涵了四個方面的活動:制定計畫,風險分析,實施工程,客戶評估。分別為直角座標系的四個象限,開發過程恰好是一條螺旋線。

6.噴泉模型。 

噴泉模型主要用於描述物件導向的開發過程。噴泉一詞體現了物件導向開發過程的迭代和無間隙特徵。

軟體工程 軟體生命週期

軟體生命週期各階段 1.軟體開發最初的工作應是問題定義,也就是確定要求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然後要進行可行性研究,決定該問題是否存在乙個可行的解決辦法 3.接下來應該進行需求分析,也就是深入具體地了解使用者的要求,在所要開發的系統 不妨稱之為目標系統 必須做什麼這個問題上和使用者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 ...

軟體工程生命週期

產品 pm 後端 rd 前端 fe 測試 qa 人員輸入 輸出評審參與人員 備註需求分析 產品客戶需求 需求規格說明書 prd prd出完後,進行需求評審 全員參與評審 ui設計 ui ue prdui ue圖 ui ue圖出完後,進行評審 全員參與評審 ui 側重檢視展示,主要體驗樣式和邊距 ue...

軟體工程 軟體的生命週期

1 需求分析 軟體設計 構建 編碼 單元測試 綜合測試 整合 系統測試 維護 1 需求分析 起始 軟體需要解決什麼問題,軟體為哪些人服務,軟體性質,軟體的邊界 可行性分析 獲取 業務需求 功能需求 使用者需求 用例 細化 詳細的使用者場景 協商 衝突 資源有限,使用者要求很高 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