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颱為新型城市治理模式賦能

2022-09-06 09:51:14 字數 3031 閱讀 2294

根據聯合國的**,到2023年,全球城市人口總量將增加25億。其中,中國將新增人口2.55億。人口不斷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各種文明病接踵而至。發展失衡在不斷透支城市的發展根基與後勁,同時也對傳統的城市治理與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座更好的城市,成為每個人的剛需。

以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為代表的新興科技正在為城市發展和治理賦能,城市已經成為這些技術落地的重要場景。但數字時代下的城市發展,遠不僅限於將技術應用於城市,而是數字科技全面融入城市發展血液的一種質變。

因此,基於資料中颱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應運而生,不僅僅只靠「大腦」去管理城市,而是構建以人為中心的分布式智慧型、多中臺協同、海量服務隨需呼叫的技術體系,支援城市像生命體一樣可以靈活配合、協同作用和整體智慧型。

人與城市的互動變遷

回溯過往,城市規劃設計的路徑本質是從功能、系統到平台的進化史,同時也是城市掙脫空間和資源約束、從物理空間走向與數字空間融合的城市邊界擴張史。工業時代的城市規劃偏好依據人對空間的使用需求,把城市人為分割為居住、工作、交通、遊憩四個區域,這一階段是「人適應空間」;資訊時代的城市規劃則試圖依靠各種大小不

一、作用有別的系統對城市進行管理,這一階段是「人適應系統」;智慧型時代的城市規劃,人與城市的關係產生了本質的變化。

人對城市各要素的需求從實體空間和時間的約束中解脫出來,「城市適應人」成為新的願景與需求。比如政務服務「只跑一次」的背後是人與實體空間的互動次數在減少,而「人人參與、全民共治」的治理模式則是人與城市管理部門互動次數的增加。以「城市積水上報」功能為例,只要擁有一部可上網的手機,市民就可以參與到所在城市內澇問題的治理中來,一鍵上報身邊發生積水的位置、**等資訊,市政管理部門則可以基於這些資訊向市民反饋更精準的出行建議,形成基於平台的城市「眾包治理」格局。再比如,共享經濟平台的出現重新建構了人的工作場景,白天在寫字樓做著白領,晚上通過滴滴平台又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甚至還可以成為一名直播平台的播主,人的社會屬性被平台解構,同時又被多個平台黏合。

在這樣乙個背景下,單靠乙個大腦、乙個大中心、一套大系統很難完全適應新的人城關係,反而可能讓城市管理僵化、劣化,進而喪失活力。未來的城市,不僅需要強調硬核科技的支撐,也一定是注重體驗、有溫度的城市。

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初現

與現有理念相比,基於智慧型中颱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強調三點不同:(1)不是乙個腦,而是多腦。有大腦、也有小腦,有中心腦、也有邊緣腦,是分布式智慧型;

(2)不是乙個固化的中颱,而是模組化中臺。在共享技術、資料、介面和標準的前提下,既有ai中颱,也有應用中臺、資料中臺,共同為社會輸出敏捷服務,激發各色應用或服務百花齊放;

(3)不是中心化城市,而是人人都能參與城市建設和治理。既有決策中心、也有各色各樣的社群,中心管大事、社群管瑣事,最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型城市。

此時的智慧型城市出現了不同以往的特徵。

其次是實現從「區域性智慧型」到「整體智慧型」的互動公升級。人、空間、服務因數字技術而有了全新的互動方式,城市不再是乙個巨集觀的抽象概念,也不再僅僅是由居民生活圈所勾畫出來的區域性面貌,市民對城市的感知將更為具體、可視、實時。我們開啟手機地圖看到的不僅僅是交通實況,而是乙份經過綜合**與評估後的出行建議;我們進入公共服務平台辦事將不再是乙個服務動作,而是乙份對個人身份、信用、需求綜合研判後的民生服務解決方案。此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從消費層面上公升到社會協作,進而影響到生活方式、組織形態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變革。

最後是城市發展實現從「進行時」到「未來時」的目標轉移。以往智慧型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往往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容易形成以技術方案解決眼前問題的「路徑依賴」。用未來的方式對當下的問題進行「降維打擊」,這是城市治理在城市物理進化與技術演進螺旋式發展下所關注的重點。隨著ai、vr、物聯網等技術的加速落地和5g時代的到來,更多的城市資源和要素將被數位化,從而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一方面需要為城市提供更為堅實、開放的、彈性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同時也要面向未來做密集的迭代式創新,支援在真實的城市場景裡試錯、迭代和創新。數字技術由一種城市高階的工具,公升維為城市變革的動力。

通往新型城市治理模式的四個路標

那麼,如何實現資料中台下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以技術應用為核心到以重塑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的轉變是關鍵,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城市即平台。現代城市在不斷擴張。目前中國已經有15個超過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還有23個人口在五百萬到一千萬規模的城市,且城市間連線的進一步增強也在加速超級城市群的崛起。「大城市病」的出現一定意義上反映出城市這個大系統在系統性、開放性以及可持續性方面存在的問題,需要用平台思維來整合和提公升。這也是我們討論城市未來一切變化的乙個基礎。在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中,人與人、人與物的連線已經向人與城市、城市與城市的連線擴充套件,城市與城市的管理部門不再是無法觸控的實體,而是分散存在於我們的手機裡、政務小程式裡或城市指揮系統的大屏上。

隨著物聯網的加速普及,由複雜且巨大的**系統進行集中響應海量需求將會面臨負載過大、交付時延、加大安全與隱私風險的多重挑戰。基於「雲—邊—端」的技術架構構建支援分布式、多中樞聯動的智慧型中颱則成為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把非標準化的能力和元件變成相對「標準化」的能力對外輸出,將大小系統和應用無縫連線在一起,為城市管理者、服務提供者、市民等源源不斷輸送價值。在這個生態系統內,社會創新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分布,每乙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某一項共享智慧型功能的發起者。這種去中心化的體系,將產生更為強大的創新動力和勢能。

在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整合應用的深化下,連線還將繼續深化,服務和使用者間的節點將進一步被無縫連線起來。城市服務會趨向「無需安裝、就近觸發」演進,像水、電一樣即開即用。城市管理者和服務提供商可以將群體需求精確到個體,使連線更具溫度且更具個性化。

第四,資料即競爭力。網際網路的高速普及、智慧型城市的建設,聚合了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在這幾年的實踐中,我們看到了資料的互聯互通在逐步改善城市發展。不僅如此,未來資料的影響將超出於此。憑藉**找回10年前被拐的孩子,智慧型建築、智慧型交通、智慧型能源等,都是大資料在背後發揮作用。2023年我國新增人口2.55億需要十餘個像上海這樣規模的城市來容納,城市資源承載和執行保障壓力的上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基於資料的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與智慧型化決策將是實現「無邊界擴張」的破解之道。

數字技術在幫我們丈量正在到來的未來,且城市圖景正在逐漸清晰。而關於智慧型城市,並沒有乙個所謂的最完美解決方案,它需要的是乙個靈活的體制架構和開放互通的資料中臺,能夠為動態的城市進化提供迭代空間。

更多企業數位化轉型乾貨盡在《數位化轉型方**》

中颱及資料中臺

資料諮詢公司thoughtworks首席諮詢師王建給出的10字定義 企業級的能力復用平台 最早由阿里2015年提出的 大中台,小前台 戰略中延伸出來的概念,靈感 於馬爸爸15年拜訪了supercell公司。企業前方市場與企業內部支撐的衝突。變化無序穩定有序 前台與後台的衝突。快速響應,低成本試錯紮實...

2017中國新型智慧型城市創新50強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2017年3月20日,由光明網 cio時代聯合發起並主辦 中國新一代it產業推進聯盟指導的 2017中國新型智慧型城市創新50強 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隨著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標準委最新頒布的 新型智慧型城市評價指標 體系的出台,人們對新型智慧型城市的概念又有了全新的理解,其中 惠民服務 市民體驗 作為一...

資料中臺概述

一 什麼是資料中臺?資料中颱是一套可持續 讓企業的資料用起來 的機制,是一種戰略選擇和組織形式,是依據企業特有的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通過有形的產品和實施方 支撐,構建的一套持續不斷地把資料變成資產並服務於業務地機制。簡而言之,資料中颱是一套讓企業資料用起來地機制。二 資料中台地四個核心能力。匯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