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PS3的四大戰略

2021-04-02 08:56:00 字數 3831 閱讀 9938

**:天極 http://rss.yesky.com/rss_redirect.htm?yy=***&tourl=http://game.yesky.com/38/2248538.shtml

xbox360已經發售了。正如人們所預料的是,在歐美,它賣得斷貨;在日本,卻是周銷量不過500臺的慘狀。不過既使是事先有所預料,但這樣大的反差,也是比爾可能沒有想到的。而就在微軟給業界帶來然大波的同時,索尼娛樂(scei)卻異常的平靜。ps3一點新的影像或遊戲的畫面也沒有,只是索尼某高管在網上承諾"ps3將按計畫於2023年春季上市"。索尼是準備靜觀其變?還是有其他難言之隱?

善於炒作新技術的索尼,這次也是沒有閒著。與對手不同的是,它吹捧的不再僅僅是遊戲和機能本身,而是加大了力度吹捧了它的新世代家庭娛樂戰略,新的娛樂方式和全新的讓人有些吃驚的科技。或許索尼一向如此,雖然每次發售新主機前,我們都能看到大量華麗得不能再華麗的詞澡。記得ps一代主機時有巨型的"恐龍";ps2時代我們看到了近乎完美的永瀨麗子和7500w多邊形那個資料……不得不佩服的是,要比吹牛,索尼絕對在對手之上。而縱觀前兩次次世代戰爭,索尼絕對不是乙個容易對付的對手,而它,也非常善於把握用家的心態,從不打無準備之戰,也使得它在前兩次大勝對手的秘決。

戰略一:佯攻戰

為了打蠃與微軟的這場商戰,索尼可以說是賭上了家本。索尼集團將全部的寶均壓在了藍光與ps3上,而ps3也正是利用藍光技術,與微軟的xbox360決一勝負。但是,至5月16日公布新主機的外殼有一堆看上去很美的資料後,索尼就此偃旗息鼓,任由微軟怎麼跳,它一概不作聲。而且,就算是xbox360在它的大本營日本發售後,也是完全沒有動靜。

索尼想幹什麼?很明顯。只要看看它近期發售的作品就知道,就在xbox360登陸日本前後。索尼先是宣布"ps2全球銷售量突破1億台",而後 ps2遊戲《生化危機4》、《惡魔城》、《旺達與巨像》、《銀河遊俠》、《合金裝備3:subsistence》、《深淵傳說》等大作群蜂擁而至。而更讓人驚訝的是,上述幾款大作尚未完全消化,《最終幻想12》、《北歐女神傳2》、《戰國無雙2》、《前線任務5》、《王牌空戰zero》等又一批大作群也即將來襲。連續兩波的大作群,作品品質之高,發售日期之密集,數量之眾多,確實是歷年來罕見的,完全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而這些作品在日本本土發售後,的確對微軟起到了牽制作用:xbox在首周的銷售量不過幾萬臺,而第二週xbox360在日本銷售更差,甚至不及 500臺(ps2達9萬多台),再加上xbox360超大作《生或死4》延期發售,相當於從側面幫助索尼的計畫得逞。日本遊戲店對於xbox360的期望都被打破,有的店甚至已經開始以特殊方式來**,於是便有了"18880日元的xbox360"這場鬧劇。而此次發售之慘淡,不如微軟xbox第一代主機發售時在日本的成績。

事實證明,ps2在日本本土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在缺乏遊戲的新主機xbox360在面前,老得掉牙的ps2依然可以張牙舞爪。對於ps3的缺陣,索尼似乎也並不著爭,它――看中了xbox360的命門之所在:1.缺少重量級遊戲;2.人們對ps3的觀望而這場戰役的背後,其實是為ps3爭取更多的時間。

戰略二:心理戰

索尼的保密工作不可謂不好。每次主機發售前,它的新主機的訊息總是最少的。每當對手的主機新聞輔天蓋地時,它不是針峰面對,而是靜靜的封住自己的所有訊息,以一種以對手相反的姿態應對。很有意思的是,每次都是它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為什麼?筆者以為這是一種心理戰術。

早在xbox360發售之前,索尼就曾抨擊其是"xbox1.5,只是一台增加型的xbox。並不算是真正的次世代主機"。與之巧合的是, xbox360發售後,由於遊戲作品未及時跟上,再加上玩家對xbox360初期的一些遊戲的不滿,使得業界在某種程度上,有一種與索尼論調相一致的說法,即xbox360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好,只是一台增強版的xbox。甚至還有歐洲遊戲**用xbox360和高階pc進行畫面對比,對比的結果居然還是那台高階pc強些(配置為p4 3.2g+ 1g記憶體 +geforce 7800gtx)。這不得不讓很多玩家失望,這一代的遊戲主機,似乎不比上一代有質的飛躍。

不過,這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才使得更多的玩家把眼光放到了索尼這邊:既然xbox360不能讓我們感受到次世代遊戲的感覺。那麼ps3能否讓我們感到驚喜呢?於是乎,更多的玩家選擇了觀望。而就是這樣,索尼依然對ps3的訊息封得死死的,一直不放任務訊息出來。似乎它對xbox360一點不在意的樣子―――或者,準備說它對對手是一種驕傲的俯視。

還好,在最近,索尼某高管終於承認在ces2006的展會上公布ps3的一些訊息,而ps3的發售日期也並不會跳票,依舊會按原計畫於2006 年春發售。由於現在的日期與發售期非常接近了。再加上目前xbox360不盡人意的表現,使得越來越多的玩家更多的觀注到了ps3―――這也直接導致了 xbox360在日本的首輪慘敗。

戰略三:技術戰

眾所周知,藍光bddisc目前是最讓人觀注的儲存媒介,單面單層容量即達到了25gb,相當於6倍普通***的容量。而搭載了藍光驅動器的 ps3主機更是絕對的明星。只配備了普通***光碟機的xbox360從各方面來看,這一點似乎都不是ps3的對手。在北美,一台藍光影碟機**達到了 800美元以上,而如果以399發售的ps3也與之具有相當的功能。800對399,而後者更是一台超強的遊戲主機,能不大賣嗎?

這一點,我們似乎看到了上上代次代主機大戰世嘉dc的景況。當時效能優異的dc之所以完敗給ps2,就是它只是乙個配備了普通gdrom(cd 光碟機的一種改良版)遊戲機罷了,與配備了***光碟機的ps2完全不是乙個層面上的對手。而當時又適逢***這種新興的技術興起,在普通***影碟相售價 700美元以上的情況下,以低於400美元發售的ps2無疑獲得了瘋搶。僅管有相當多的人只是把它作當***影碟機罷了。

僅管微軟看出了自己的軟肋,宣布為其後生產的xbox360裝配上hd***驅動器來抗衡,不過,就目前來看,xbox360在前期確實不能搶到太多的便宜。有藍光這個強力支援,ps3的確讓對手頭疼。

戰略四:**戰

說到新遊戲主機,就不能不說到**。這個可以說是對使用者影響力較為直觀的乙個因素,雖然399和449相差不大。便是後者絕對是乙個讓普通玩家膽寒的**,不為別的,就是心理上也說不過去。君不見自ps時代以後,遊戲主機從未有超過399美元的嗎(39800日元)?就算是成本高於450美元的 xbox360也是遠低於成本進行銷售。說到這裡,就不能不說索尼高明了。

ps3成本幾何?普遍的傳聞是ps3的成本遠遠超出了xbox360,但是後來某國外知名**爆料:以cell晶元+rsx圖形晶元+藍光驅動器的ps3,成本約在450美元左右,竟然與xbox360相差無幾。但是,ps3在外界給人的印象依然是非常高昂,完全一"奢侈品"的形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正是索尼的高明之處。

ps3的成本,或許不是該**報的那個數,但是也應該是**不離十。索尼一直宣傳ps3是乙個非常貴的遊戲機。而其高管也在公開場合承認"ps3和其遊戲將非常貴"。這樣一來,完全給自己留了兩條路線:(1)**路線(2)低價路線。

如果採用**路線,先給使用者吃了定心丸的ps3,既使它出來後賣到400美元以上的**,使用者也不會感覺到奇怪。因為先期宣傳的就是ps3是一種非常貴的遊戲機,它採用的技術遠遠超過對手。這樣會使使用者的心態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這"都在情理中"。

不過,筆者個人更傾向於索尼會走第二條線,即低價路線,你想想,如果事先一直宣傳的**高質的商品,真正發售時卻是乙個讓人們感到吃驚的相對低價。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使用者心裡那層最後的顧忌也會被打消,到時候,想不大賣都難。而反觀對手,如果在那時宣布大降價,也未必有效,雖然這不大可能。

所以說,索尼這招棋不可謂不狠。如果微軟冒然宣布降價,無疑著了它的道,被它牽著走,而如果不降價,將面對ps3的瘋狂進攻。屆時,本次次世代主機大戰的天枰將逐漸倒向索尼這邊。

ps3能否成功?

其實,本來索尼ps3是不會這麼早亮相的。看看那1億台如日中的ps2,和一批批的重量級作品,索尼完全可以暫緩推出ps3實行的計畫,而這樣推出的ps3也不會縮水到目前的境地。估計正是微軟突然宣布xbox360登場,才使得索尼被迫盡快的拿出ps3。世事難料,更何況是變幻莫測的商戰,業界內反敗為勝的例子層出不窮,而小魚吃掉大魚的事情也時有發生。ps3尚未出世,就有如此大的改革,而ps3能否再延前代主機輝煌,這一點,只有靠時間來回答我們了。

微軟公布四大戰略轉變 軟體系統走向開放

微軟周四宣布,為了更好的和包括開源社群在內的其它軟體提供商合作,微軟將改變其商業慣例。微軟公布了四條旨在提高批量企業使用者軟體支援標準及更好處理來自非微軟軟體資料的原則。微軟明確表示,將在其 批量產品 中公布 應用程式介面 api 以及通訊協議。開發者無需購買授權許可或者支付版稅即可訪問這些資訊。微...

2023年10大戰略技術和未來3年十大戰略技術

gartner去年年底評出的2008年10大戰略技術 1.綠色it 2.統一通訊 3.商業流程管理 4.元資料管理 5.虛擬化 6.聚合 mashups 7.web平台 8.光纖伺服器 9.實時全球資訊網 10.社交軟體 未來3年十大戰略技術 1 虛擬化 virtualization 技術 2 雲計...

物聯網時代的十大戰略選擇

資訊科技為所有產品帶來革命性巨變。原先單純由機械和電子部件組成的產品,現在已進化為各種複雜的系統。硬體 感測器 資料儲存裝置 微處理器和軟體,它們以多種多樣的方式組成新產品。在 競爭戰略之父 麥可 波特看來,借助計算能力和裝置迷你化技術的重大突破,這些 智慧型互聯產品 將開啟乙個企業競爭的新時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