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的十大戰略選擇

2021-09-30 21:23:23 字數 3513 閱讀 3666

資訊科技為所有產品帶來革命性巨變。原先單純由機械和電子部件組成的產品,現在已進化為各種複雜的系統。硬體、感測器、資料儲存裝置、微處理器和軟體,它們以多種多樣的方式組成新產品。在「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看來,借助計算能力和裝置迷你化技術的重大突破,這些「智慧型互聯產品」將開啟乙個企業競爭的新時代,也就是it技術帶來的第三波浪潮。

在這次浪潮中,那些截然不同的產品——智慧型互聯產品將顛覆現有的企業價值鏈,強迫企業重新思考自身的方方面面,甚至重構組織架構。不僅如此,智慧型互聯產品還將改變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競爭本質,但在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將企業暴露在新威脅之下。現有行業版圖將被重塑,全新行業將會誕生。

但令波特感到遺憾的是,在這個物聯網時代裡,大多數企業還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聯」上,而在波特看來,注意力其實應該在「物」上。也就是說,物聯網的真諦在於產品的新能力和其產生的資料所產生的新的競爭關係。因此,企業不應再侷限於技術本身,而應聚焦於競爭本質的變化。

為此,波特提出了10大戰略選擇,它們分別是:

1.對於智慧型互聯產品,公司應開發哪一類的功能和特色?

由於感測器和軟體數量的邊際成本較低(新增新功能的關鍵部件),產品雲和其他基礎設施的固定成本較高,公司容易陷入「功能越全越好」的陷阱。但是,公司能夠提供大量的新功能不代表這些功能的客戶價值能超過它們的成本。當公司展開「看誰功能全」的競賽,它們之間的戰略差異就會逐漸消失,陷入零和競爭的窘境。

企業該如何選擇提供的智慧型功能?有三條法則:那些能為客戶帶來真正價值,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功能;對於不同市場分層,功能的價值也各異,因此在挑選功能時,公司必須先選擇要服務的客戶層;公司應該選擇能加強其戰略定位的功能。

2.產品應搭載多少功能?多少功能應該搭載在雲端?

一旦決定提供的功能,公司就必須抉擇:每一種功能應該內建在產品中(會提高每一件產品的成本),還是通過雲端提供,抑或同時採用兩種方式。除了成本這一基本因素,我們還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響應時間、自動化程度、網路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產品使用的地點,使用者介面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公升級頻次。

3.公司應該採用開放還是封閉系統?

封閉系統的目的是迫使客戶從一家生產商購買一整套智慧型互聯系統。在封閉系統中,關鍵的介面都是獨家控制的,只有選定的合作方才能接入。與之相反,開放系統允許客戶自己組建方案,從涉及的產品到基礎平台,客戶可以選擇不同公司的產品。開放系統內連線不同部分的介面是標準化且向外開放的,外部公司可以為系統開發新的應用。兩種方式各有利弊,需要企業相機抉擇,比如封閉系統可以獲得巨額利潤,但前提是企業必須要對整個生態圈掌握絕對的話語權。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模式,公司還可以採用混合模式,將一部分功能開放,同時對完全功能的使用進行限制。

對於智慧型互聯產品的功能和基礎設施,公司應該進行內部開發還是外包給**商和合作夥伴?

開發智慧型互聯產品所需的「技術矩陣」需要公司對人才、技術和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投資,因為大多數製造企業都不具備上述資源。這些技能和資源不但奇貨可居,且供不應求。因此公司必須選擇哪些技術需要在公司內部開發和維護,哪些能外包給**商和合作夥伴。此外在與外部夥伴合作時,公司應該為每一種技術選擇定製開發,還是採用現成的解決方案。

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大多數企業選擇了混合制的方式。選擇內部開發的公司能掌握關鍵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並能更好地控制產品的特色、功能和資料。此外,它們還能獲得關鍵的先發優勢,並有能力影響技術的發展方向。對於內部開發的公司,它們的學習曲線更加陡峭,這有利於保持競爭優勢。

需要注意的是,選擇也並非一成不變,在智慧型互聯的起步期,有實力的**商數量有限,因此公司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內部開發或定製。如今在互聯系統、產品雲、應用平台以及資料分析等領域,一批在各自領域佔據統治地位的**商正不斷湧現。在這種環境下,內部開發的速度很難跟上外部**商的腳步,如果公司執迷不悟,早期優勢甚至會變為劣勢。

公司應該對哪些資料進行捕捉、保護和分析,從而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對於智慧型互聯產品,資料是價值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的基礎。然而收集資料需要感測器,這會增加產品成本。同理,資料傳輸、儲存、保護和分析也會提高成本。要發現哪些型別的資料有最高的價效比,公司必須先回答以下問題:每一類資料如何為產品功能增添實際價值?資料如何提高公司在價值鏈中的效率?這些資料能否幫助企業理解並提公升整個產品系統的效能?要優化資料功效,收集資料的頻率應該是多少?資料儲存的時間該多長?

除此之外,公司還需考慮產品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每類資料涉及的隱私風險和成本。當然戰略定位也是必須要考量的關鍵因素。

公司應如何管理產品資料的所有權和接入權?

當公司選擇需要收集和分析的資料後,它必須選擇如何保護資料的所有權以及如何管理資料接入權。其中的關鍵在於搞清誰是資料的所有者。對於資料的所有權,公司有一系列不同的選擇。公司可以追求產品資料的完全所有制,也可以採用資料共同所有制。資料使用權也分為不同等級,包括可以使用但必須簽署保密協議(nda);有權分享資料;有權銷售資料。資料所有權可以在明確的協議中提出,也可以通過產品細則或繁複的法律檔案註明。儘管各個行業的資料收集越來越趨向透明,但正式的資料披露和所有權標準並沒有建立起來。

另外一種選擇是建立乙個資料分享框架,為部件**商提供執行狀態和效能等資料,但對地理位置等資訊保密。限制**商接入資料的權利也有其弊端,**商無法全面地理解產品如何被使用,因此會拖慢創新流程。

對於分銷渠道或服務網路,公司是否應該採取部分或全面的「去中介化」戰略?

智慧型互聯產品為公司帶來更直接,更深入的客戶關係,這降低了對分銷渠道合作夥伴的需求。公司還可以對問題和故障進行診斷,甚至進行遠端修理,這降低了對服務網路的依賴。將中介的作用最小化,公司能獲取到更多的收入和利潤。直接向消費者宣傳產品的價值,公司能加深消費者洞察,強化品牌影響力和使用者忠誠度。

公司是否應該改變自身的商業模式?

傳統製造企業的商業模式主要聚焦於生產物理產品,通過銷售,產品的所有權轉移給客戶,從中獲得利潤。

智慧型互聯產品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古老的商業模式。通過對產品資料的收集和分析,製造商可以提前**並修理故障,減少產品損壞的機率。製造商優化產品效能和服務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公升,一系列全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從更高的服務效率到paas模式——製造商保留產品所有權,並對產品的運營和售後成本負責,向客戶持續收取服務費用。這種模式下,製造商可以通過不斷改進產品,降低運營成本(例如減少能耗)和提高服務效率來提高利潤。

公司是否應該開展新的業務,將資料**給第三方?

在智慧型互聯的時代,公司會逐漸發現,他們積累的產品資料不僅對客戶有價值,對第三方實體也非常有價值。公司也可能發現,除了用來優化產品價值的資料,它們還能收集更多的對第三方實體有價值的資料。無論哪種情況,公司都有可能基於這些資料開展新的業務。

10.公司是否應該擴大業務範圍?

智慧型互聯產品不但會替代現有產品,更常常擴充套件行業的邊界。

產品系統和產品體系的出現,為企業提供了至少兩個關於業務範圍的戰略選擇,第一,公司的業務是否應該擴充套件到相關產品或體系中的其他部件。第二,公司是否應該提供乙個技術平台,連線所有相關的產品和資訊,即便公司不生產或控制這些產品。為了抓住智慧型互聯產品的機遇,公司會試圖去生產相關產品,但生產新的產品會帶來風險,需要新的能力。在進入新領域前,公司要先設定乙個清晰的價值主張。最好的情況是通過擴張產品線,實現相關產品的一體化設計,大幅提公升產品和整體系統的效能。如果產品的優化無法通過單獨產品的設計實現,那麼公司應轉向提供互聯功能,與其他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聯通,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成功取決於系統的工程設計,而非單獨產品的效能。

在上述10個方面,企業必須做出清晰的選擇,並且保證每個選擇都能相互一致,相互加強。

十大戰略工具(4) SCQA架構

序 接下來十天會日更乙個戰略法則工具 分別是波士頓矩陣 mece 法則 波特五力模型 scqa架構 通用電氣矩陣 正態分佈 冪律分布 pest模型 平衡記分卡 swot分析 商業模式畫布 背景 你要向老闆匯報工作,非常緊張,於是連夜準備了40多張ppt。可是你剛講了2頁,就感覺到老闆有點不耐煩了。你...

2023年10大戰略技術和未來3年十大戰略技術

gartner去年年底評出的2008年10大戰略技術 1.綠色it 2.統一通訊 3.商業流程管理 4.元資料管理 5.虛擬化 6.聚合 mashups 7.web平台 8.光纖伺服器 9.實時全球資訊網 10.社交軟體 未來3年十大戰略技術 1 虛擬化 virtualization 技術 2 雲計...

解讀PS3的四大戰略

天極 http rss.yesky.com rss redirect.htm?yy tourl http game.yesky.com 38 2248538.shtml xbox360已經發售了。正如人們所預料的是,在歐美,它賣得斷貨 在日本,卻是周銷量不過500臺的慘狀。不過既使是事先有所預料,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