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勵志書

2021-04-03 00:33:28 字數 1469 閱讀 3058

勵志書真的這麼沒用麼?

為什麼總是有人說好呢?

難道,真的全都是炒作?

或者,還有什麼我不知道的呢?

我也讀過勵志之書,雖不算多,但也小有體會。其實讀書讀書,讓我們都養成光讀不習的毛病。而對勵志之書,應該稱之為「習書」更為貼切些。

說到這裡,不免談談我們的教育。之後,我會談到教育與閱讀勵志書的關係。

中國的應試教育,歷來為人所詬病。但在我看來,最令人恐怖的地方,並不在於應試教育那些為人所盡知的缺點之處,而在於應試教育某些潛移默化的東西。

應試教育按照統一的標準篩選人才,導致每個人都類似零件,毫無個性。無個性的下場,就是無興趣。興趣的作用就在於,它可以讓你長期的,堅持不懈,永不氣餒的做一件事情。

應試教育讓人相信,人生和學習是分隔開的。在上學階段努力學習,混個好學歷,就可以一勞永逸。憑藉此優勢,在日後的日子中就可以相對輕鬆很多。

應試教育讓人相信,書,就是用來「讀」的。你如何讀書?捧書於手,坐著讀?躺著讀?走著讀?或者是其他的什麼個性姿勢?不管怎麼樣,注意,你是一直在「讀」。對嗎,你一直都是在read,都做得是input動作,你output了嗎?學習,學習,學了就一定要研習,它是乙個循序漸進,迴圈迭代的過程。可惜,應試教育讓我們相信只「讀」,也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

那麼,這些與勵志之書何干?

其實,關係很大。很多人都喊,勵志書講的都是廢話。可是,如何判定廢話呢?如果你問問他們,他們會說,因為這些道理我都知道。

可是我要說,這些道理並不僅僅是知道的問題。如果我拿這些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行動,你會發現,勵志書所講的道理,他們絕對不會都做到,甚至會是大多數都做不到。所以,對勵志書來說,衡量是不是廢話的標準,不是你知不知道,而是你做不做得到。

勵志書是用來「做」得,而不是用來「讀」的。

於是,你可以看到勵志書所倡導的觀點,恰好與應試教育背道而馳。

首先,勵志書中所倡導的觀點,如果想要做到,很難。如何才能做到?只有培養成習慣。而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就在於長期、不斷的研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沒有興趣,除非你是聖人,否則根本堅持不下來。所以我們需要興趣。

勵志書要「習」,絕對不能只是「讀」。看到了,並不是做到了。要想將勵志書的觀點變成自己的行動,實際上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刻苦修習的。這個過程絕對不是大學,研究生階段短短幾年所能夠完成的。可能,你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修煉。所以,學習絕對和人生不是割裂開的。

勵志書要習,絕對要體現在行動上。躺在床上看書,看完了忘記,你還不如不讀勵志書,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讀勵志書千萬不要貪多。讀到一條,就一定要印證一條。直到自己得行動上有所體驗,並且堅持以至養成習慣為止,再讀下一條。如果你以此為標準,你會發現,勵志書恐怕是最難讀之書,絕對不亞於那些令人眩目的理論經典。而且,你永遠也不需要很多的勵志書。

其實,勵志書的這些態度,反映了是一些人生哲理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想科學問題一樣,如此條理化。相反,勵志書所談到的東西,本身就並不太明顯,模模糊糊。不過不要緊,這本身就是這方面理論的特點。

當本文的作者撰寫此文時,並不表示作者已經做得多麼好。相反,作者只是想藉此提醒自己,自己應當這麼做。

某勵志書3

第一章 靈活無度無視規則 1.1 活人不要怠慢死規則 1.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3 不要想當然 1.4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5 莫把 圓滑 當作 聰明 第二章 弄巧成拙化簡為繁 2.1 切忌把問題複雜化 2.2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2.3 經驗有時是負擔 2.4 簡單不等於容易 2.5...

近期看了三本勵志書

近期看了三本勵志的書 簡單談談這三本書的讀後感。在痛苦的世界中盡力而為 是俞敏洪自己講述自己成長的過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三件小事 一是他決定讓自己的英語培訓機構脫離民辦大學東方大學的英語培訓部時。採用了非常平和的分手辦法,這真是體現了乙個企業家的胸懷。年輕能夠一無全部 是我喜歡的作家薛湧寫的。這...

趕走抑鬱,床頭常備一本勵志書

昨晚臨睡前,可能是因為瀏覽了太多有關經濟不景氣的新聞,然後又胡思亂想了一番,加上 畫皮 的刺激,突然間就抑鬱了。這種感覺非常不好,容易使人頹廢。還好,有本書我覺得非常好,一有異常我就喜歡拿出來翻翻,對於調節人的精神狀態還是挺有幫助的,一般我就把它放在床頭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隨手翻到書的中間,一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