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事典 湖紅工夫

2021-04-03 02:56:15 字數 1807 閱讀 3800

湖紅工夫茶主產湖南省安化、桃源、漣源、邵陽、平江、瀏陽、長沙等縣市,湘西石門

、慈利、桑植、大庸等縣市所產的工夫茶謂之「湘紅」,歸入「宜紅工夫」範疇。湖紅

工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工夫紅茶之一,對我國工夫茶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湖南省也是茶葉的發祥地之一,漢志有「茶陵以山谷產茶而名之」的記載,茶陵也稱「

茶王城」,繞城而過的?水亦稱為「茶水」。然而,湖南紅茶的產製,僅百餘年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清咸豐三年(公元2023年)首先在安化改制,臨湘繼之。據《同治安化縣志

》(2023年)載:「洪(秀全)楊(秀清)義軍由長沙出江漢間。卒之;通山茶亦梗,緣此估

帆(指茶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紅茶收買,暢行西洋等處。稱曰廣莊,蓋東粵商也。

」又載:「方紅茶之初興也,打包封箱,客有昌稱武夷茶以求售者。熟知清香厚昧,安

化固十倍武夷,以致西洋等處無安化字型大小不買。」同治《巴陵縣志》(2023年)有「道光

二十三年(公元2023年)與外洋通商後,廣人挾重金來製紅茶,農人頗享其利。日曬,色

微紅,故名'紅茶'」,同治《平江縣志》(2023年)載有:「道光末,紅茶大盛,商**

以出洋,歲不下數十萬金」。吳覺農先生指出,「湖南生產紅茶──實際也可以說是兩

湖生產紅茶的最早時期,應在2023年(道光末)以前,亦即在太平天國起義以前。除廣商

外,據老人回憶,「安化紅茶系清同治年間由江西寧州商人在養口租諶引以行開設吉茂

隆牌號,設定示範茶莊傳授技術」,由於安化紅茶銷路好,漢壽、新化、醴陵、湘陰、

瀏陽、平江、長沙等地相繼生產。最高年產40多萬箱。自1891至2023年的20餘年中,湖

南茶年產一般達80萬擔,2023年曾超過100萬擔。後因戰事等原因減至15萬擔(2023年)、

10萬擔(2023年),最低為2023年2--3萬擔。50年代始,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漣源

、石門相繼建立國營紅茶精製廠,加工工夫紅茶,產量日增,至2023年湖南紅茶產量達

40餘萬擔,其中工夫紅茶10餘萬擔,成為我國工夫紅茶產量較高的省之一。

湖南地處北緯24°40'至35°05',東經108°50'至114°15'之間,南靠五嶺山脈,北面

長江之中游處於西南雲貴高原到江南丘陵,從南嶺山脈列江漢平原的中間地帶,三面環

山,丘陵為主。有湘、資、沅、澧四水縱穿全境和匯集於省內北部的洞庭湖。俗有「七

山一水兩分田」之稱。四季分明,屬**帶季風溼潤氣候,土壤為紅黃土,微酸性,適

宜茶樹生長。

湖紅工夫的主產區安化、新化、漣源一帶,位於湘中地段,處雪峰山脈,位資江之中游

,「緣安化三鄉,遍地有茶,山崖水畔,不種自生」。桃源產區地處武陵、雪峰兩山餘

脈,有沅水經流,古《荊州土地志》雲:「楚南茶出武陵七縣,桃源其一。」平江、瀏

陽產區,位於湘之東北,處冪阜山脈之南端,有汨水、昌江及瀏陽河貫穿全境。《同治

平江縣志》記有紅茶盛行時「上自長壽,下至西鄉之晉坑、浯口,茶莊數十所,植茶者

不下二萬人,塞巷填街,寅集酉散」的一片繁榮景象。湖南不但產製紅茶經驗豐富,而

且具有眾多的適制紅茶品種的種質資源。歷史上安化有芙蓉山仙茶,南路近江邑瑤山內

有界牌茶,此外還有永明大鳳茶,郴州五蓋山苦茶,汝城白毛茶等。這些歷史遺留下來

一樣為國外所歡迎的高香紅茶,還可以栽培和發展與雲南相同的國際上著名大葉種紅茶

。」湖紅工夫以安化工夫為代表,外形條索緊結尚肥實,香氣高,滋味醇厚,湯色濃,葉底

紅稍暗。平江工夫香高,但欠勻淨。長壽街及瀏陽大圍山一帶所產香高味厚(靠近江西修

水,歸入寧紅工夫),新化、桃源工夫外形條索緊細,毫較多,鋒苗好,但葉肉較薄,香

氣較低,漣源工夫系新發展的茶,條索緊細,香味較淡。

名茶事典 紅碎茶

紅碎茶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產品,目前佔世茶葉總出口量的80 左右,有百餘年的產 制歷史,而在我國發展,則是近30年的事。印度是紅碎茶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1835年印度阿薩姆開始種茶,茶種是由我國進口 的,中國專家還曾前往指導種茶製茶方法,傳授手工製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種紅茶的生 產技術。後來簡化製造...

名茶事典 北港毛尖

岳陽自古以來為遊覽勝地,其所產北港茶在唐就很有名氣。唐代斐濟 茶述 中列出了 十種貢茶,邕湖就是其中之一。唐代李肇 唐國史補 有 岳州有邕湖之含膏 的記載 相傳,文成公主當年出嫁 時,曾帶去邕湖茶。北宋範致明 岳陽風土記 載 邕湖諸山舊出茶,謂之邕湖茶,李肇所謂岳州邕湖之 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於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