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需求的一點看法

2021-04-12 12:51:16 字數 1469 閱讀 8588

需求是什麼,如何來做好需求,在cmmi

模型裡都給予了說明。模型將需求分為兩個部分,乙個是二級的需求管理,另乙個是**的需求開發;之後又看了rup

對需求的描述,它沒有明確對需求管理與開發進行劃分,它的工作流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問題分析,理解涉眾需要,定義系統,管理專案規模,改進系統定義,管理需求變更。

相對來說,cmmi

從巨集觀上來講需求,定義兩個過程域相關的活動及各個活動的工作產品,指出了在需求工程裡所要關注的東西,但感覺起來,多少有些學院派的氣質。而rup

更多則是考慮實際,從cmmi

中裁剪得出自己的流程,多少有些現實的氣息。這兩者就像理想與現實一樣,理想給了行動的路線與方針,而現實給了行動的依據。不過反過來說,比喻有點不恰當,因為現實不可裁剪,而rup

也有可以裁剪的地方。總的來說,兩者都給出如何解決需求問題的方法與步驟。

在實際的專案中,要想把需求固定下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做好需求的,往往意味著成功。從問題收集,分析,到最後的評審通過,經歷了乙個漸近明晰的過程。開發客戶需求、開發使用者需求、分析確認需求,這是需求開發過程域所要求的。每一活動都與其它活動相關,這一點倒是有點rup

的味道。在需求管理過程域裡,既要取得對需求的理解與承諾,還要維護需求的變更。但在實際的專案中沒有太多的界限劃分。乙個朋友這樣說,cmmi

是對所有專案工程的框架進行描述,它給出了這一步應做什麼,下一步應做什麼,不僅僅適用於it

專案,還有其它工程專案。而rup

則是細化了模型的要求,以另一方式表達了乙個專案所應進行的過程。兩者都可以根據實際專案的情況進行裁剪。

最近在研究requisitepro

的過程中,感到它是乙個非常適合於rup

模式的開發,在需求不穩定的情況下對需求進行維護,從最初的需求到最終的**實現、測試用例都可進行追蹤,方便標識變更的需求。

在生命週期模型中,工程活動一直隨著專案的進行。對於瀑布模型,需求基線的確認意味著需求開發的結束,接下來說是對需求進行管理,保證下乙個活動的進行。而對於迭代模型,如何來保證需求的有效性,也即是目前大多數專案的情況,就只能採用動態維護的手段了。可以使用工具或其它方式,對評審通過的需求打上基線,作為下一步設計的基礎。設計人員最煩的是什麼,就是在設計過程中得到需求的變更。因此,在專案開始的時候,就要首先確定專案的範圍,確定專案的範圍並等於確定了需求的範圍,但至少加上了一些需求的約束,減小需求變更的範圍。現實中的大多數專案後期出現的變更基本上都超出最初的專案範圍,把這類變更也算在需求變更的範圍內,個人覺得不是太合適,超出專案範圍的變更,就不應再屬於專案內某一活動的變更。

動態地維護需求變更,對於需求管理人員來說就是在設計之前將需求確定下來。目前廣泛採用的方法是基於用例的需求獲取方法。對於用例,它只告訴了涉眾所需要的東西,並不是指專案的功能點。以前對用例的認識是,只要開發出了乙個用例,就好比找到了專案的乙個功能點,在看了

之後,感覺只使用了用例的很小一部分功能。現在要讓我做出更深層次的解釋,尚拿不出,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加深理解。

對教育的一點看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句話是誰說的,我就不說了,但是,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祖國需要的人才,什麼樣的教育模式才是真正好的教育模式,我作為乙個讀書讀了十多年的人,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想能看到我這篇博文的,都曾經有過乙個身份,那就是 學生 不論學歷是碩士 博士,還是本科專科,還是小...

對架構的一點看法

隨便想到點什麼就隨便寫寫,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以下幾點真的很重要 關於架構 1.所有脫離業務的架構設計都是耍流氓 2.架構設計就是解決問題 權衡利弊的過程 3.權衡是架構逃避不掉的問題。可擴充套件性 業務方需求 效能 現狀 改變代價等的權衡 4.架構一定要有全域性觀 關於能力 1.相比於用過某個軟體某...

對C 中new的一點看法

在 c語言中,動態獲取記憶體空間一般是通過執行時庫的 malloc 或calloc 相應的釋放函式為 free 除此以外,還可以直接使用 win32 的api globalalloc localalloc 在c 中,增加了乙個新的記憶體分配操作符 new,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實現動態記憶體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