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列表利用率越高,社群越失敗

2021-04-16 09:38:05 字數 1250 閱讀 8491

1、互動流通的活躍度是社群**的關鍵,產品設計者大都需要在此猛下藥。

facebook有利用率最高的minifeed,myspace有「好友的更新」以及「誰來過」等,豆瓣有「友鄰正在關注的圖書」等。

這樣通過簡單或高智商手段促進「產品情商」的做法是社群的精華,幾乎每個成功的社群都具備多個這樣的經典設計,無論是自創還是借鑑。幾乎每個抄襲的社群也都在不加思索的直接照搬這些適用或不適用的設計。

2、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內容與內容之間的互動,促進每個點之間的關聯和流通,是每個社群運營的核心任務。

幾乎所有的社群經營者**在上線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運營」,意圖通過事件或者話題等手段促進互動。比如,「空間中的設計師」,「tiananmen廣場千人定格」,「奧運火炬接力」,「迎奧運同城好友見面」,「看看你和哪個明星最像」等等。這樣的運營很有必要,既可以促進使用者對於使用產品的「創意」

動力也可以促進產品的利用率,大多可以迅速看到效果。

這種「運營手段」始終無法作為2.0**的核心依靠。我認為2.0社群最好的運營並非通過「事件或者話題」,而是通過「產品」。類似minifeed、好友更新、好友生日、打個招呼等「產品」。

3、如果社群的每個「點」之間不能很好的互動,社群就只是一團死水,這樣的社群價值會被慢慢榨乾。

馬化騰和51的人都說要「打造使用者的網際網路資料庫

」, 這只是他們的起點。大家真正比拼的不是誰的資料儲存能力更強,而是誰能更好的讓像水一樣的「資料」流動起來。最終形成液態

之勢。4、社群**不同於im,im更趨於「主動」型互動,im產品的好友列表是利用率最高點之一,這裡幾乎是所有行為的發起點。

但,社群不能只倚靠於「主動」型的互動,想盡辦法去push使用者產生互動是很必要的工作。

5、豆瓣的好友列表從設計上來說「很差」,它是「最先註冊的使用者排在最前面」。但我似乎並未感受到這種不舒服的「排序」,特別是在豆瓣增加「廣播」以後。

因為,在豆瓣上我幾乎不訪問「好友列表」。因為「友鄰關注的書」、「友鄰的廣播」、「我和友鄰的共同愛好」等等等等,似乎豆瓣總是可以直接「跳級」式的幫我解決了「開啟好友列表的目的」。在豆瓣上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好友列表」,給個理由先。

6、花大心思去計算和設計「好友列表」如何展示,試圖以此讓使用者更加高效的去「對某個好友進行操作」,不如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更好的促進好友之間自然而然的互動」。 有時那些花心思的設計得到的效果卻是反的(以後有機會單獨舉幾個反例)。

7、(比較而言)好友列表的直接利用率越高,說明「互動」本身設計的越失敗。讓使用者不得不去「通過好友列表進行主動的互動」,這樣的社群大都是失敗的。

cpu利用率 CPU利用率錯誤

cpu利用率 cpu利用率是每個人用來衡量處理器效能的指標。netflix的高階效能架構師布倫丹 格雷格 brendan gregg 在第16屆年度南加州linux expo scale 上稱其為 五分鐘公共服務公告 但 cpu卻是一種誤導性的衡量指標,說明處理器的實際繁忙程度。布倫丹在他的閃電演講...

記憶體利用率

記憶體利用率 有多個命令提供有關系統記憶體利用率的相關資訊。最流行的是free 和pmap。free命令 free 命令顯示可用的物理記憶體量,其中包括總物理記憶體量 已用物理記憶體量 可用物理記憶體量。它也為交換空間顯示同樣的統計資訊,還顯示核心使用的記憶體快取大小和緩衝區的大小。圖7 5 顯示了...

WLAN通道利用率

wlan空口 通道利用率監控大致如下 引數 說明 ctl channel 主通道號 channel band 通道頻寬 ext channel 11n 產品支援 輔通道型別 bellow above bellow 輔通道向下繫結 above 輔通道向上繫結 ctlbusy 主通道利用率 txbu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