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與誤區11

2021-04-29 17:56:25 字數 3503 閱讀 5944

克氏理論

克拉申認為:簡單來說,語言的掌握,無論是第一語言還是第二語言,都是在

「可理解的」真實語句發生(即我們前面**的有效的聲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

的外 語)下實現的;都是在放鬆的不反感的條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識

地」學習,訓練和使用語法知識;它不能一夜速成,開始時會比較慢,說的能力

比聽的能力 實現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以上語言實現的特點來設計

的。他的理論由以下五大支柱組成,被他稱為五個「假說」。五個假說不分先

後,但分量不同,下面 一一說明:

kamake兄找的這段文不錯,在下一會兒就不客氣有的句子從中摘些啦。

除kamake兄外,可能很多同學還不了解二語悉得理論.大家有必要認真理

解和思考.如果跳過不看而等著看後面在下總結一己之教學經驗和一些語言學

習上的一些"技術",恐怕會本末倒置.下面繼續....

1.悉得——學得差異假設(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是通過兩條截然不同的途徑逐步掌握第二語言能力的。第一條途徑是「語

言悉得」,這一過程類似於兒童母語能力發展的過程,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

而 然地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第二條途徑是「語言學習」,即通過聽教師講解

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並輔之以有意識的練習、記憶等活動,達到對所學語言

的了解和對 其語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結果是潛意識的語言能力;而學得

的結果是對語言結構有意識的掌握。

該假設認為,成年人並未失去兒童學語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認為,如果給予

非常理想的條件,**掌握語言的能力還要比兒童強些。他同時還認為,別人

在旁幫你糾正錯誤,對你的語言掌握是沒有什麼幫助的。這一點中國同學值得

注意。2.自然順序假設(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這一假設認為,無論兒童或**,語法結構的悉得實際上是按可以**的一定

順序進行的。也就是說,有些語法結構先悉得,另一些語法結構後悉得。克拉

申 指出,自然順序假設並不要求人們按這種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實際上,如

果我們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種語言能力的話,那麼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語法順序

來教學。

初學時的語法錯誤是很難避免的,也是沒必要太介意的。

3. 監檢假設(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般說來,下意識的語言悉得是使我們說話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語言學習只

起監檢或「編輯」的作用。換句話說,當我們開口說話時,話語由「悉得」系統 產

生,經「學得」系統監檢後成為「真言」而吐露出口。語言學習的這種監檢功能可

能在我們說話或寫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後。

在口頭交談中,人們往往沒有時間去考慮斟酌語法。語法規則如果不是悉得而

是背出來的,也用不上。但在事先準備的正式發言和寫作中,語法的使用能提

高語言的準確性,為演講或文章增添色彩。

這一條可以說是克拉申對語法知識的用處做出的最大讓步。

4. 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

輸入假設也是克拉申第二語言悉得理論的核心部分。只有當悉得者接觸到「可

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於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

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對意義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

解時,才能產生悉得。如果你的現有水平為 「i」,那麼就要給你提供「i+1」水平

的輸入。這種「i+1」的輸入並不需要人們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夠

的理解輸入時,就自動地提供了。克拉 申認為,理解輸入語言的編碼資訊是語

言悉得的必要條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輸入只是一種噪音。按

照輸入假設,說話的流利程度 是自然達到的,是不能直接教會的。

對輸入假設的理解關鍵點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

自己現有水平上加了「一點點」難度。換句話說,我們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點點難

度才提高的。其實大家尋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處就在這一條上。我們之前對

一系列誤區的分析,很多都能從這一假設中找到依據。我們今後掌握的最重要

的技術就是不斷自己創造這一條件。稍後我們詳細說明。

另外有乙個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這假設裡引入

的。克拉申認為,無論**或兒童,在掌握說話能力前,都會有乙個相當長的

沉默期,直到聽懂的量達到一定程度而有足 夠的自信時,才可能說話。這一沉

默期是正常的同時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著上來就想說,說的能力要來

得慢,同時它是自然到來的。

5. 情感過濾假設(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過濾假設認為,有了大量的適合的輸入的環境並不等於學生就可以學好

目的語了,情感因素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心理上的因素影響著他悉得語言

的速 度和質量。這些因素是:1)動力。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他

們的學習效果。2)性格。比較自信,性格外向,樂於把自己置於不熟悉的學習

環境,自 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在學習中進步較快。3)情感狀態。在第二語言或

外語的學習中,焦慮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語言輸入。同樣,心情放鬆和感

覺舒適的學生在較 短的時間內顯然學得更好。

這一假設有點偏語言教學經驗談,它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視。(後來人們通過實

驗發現,人在試圖說外語而又說不出來時因焦慮而在腦部產生的電流,可以電

死乙隻老鼠,可見學外語時的焦慮程度之高。)

可理解輸出 comprehensible output

後來語言學家又發現如果僅有輸入條件而缺乏輸出體系,學生就會聽得懂但

說的能力差。廣東話中有一句:「識聽不識講。」說的就是這一現象。於是斯韋恩

(swain)在1985 年提出了「可理解輸出理論」,即在輸出時嘗試做一些高出

他們目前水平的練習。因為輸出的過程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尋找合適的形式來

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當 他們碰到一些不知該如何表達其意思的困難

時,就會去努力嘗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自己嘗試總結一些新的規則,從

對方的反饋中總結經驗,最終形成比較穩固 的體系。

這一理論是對克氏理論體系的補充。本人認為到此,「二語悉得論」框架到此已

經比較完整了。

前面這些討論,一直是在學習語言方法的「戰略」層面。大家最容易忽略「戰

略」而急著進入「戰術」層。而戰術上的 偏差和錯誤可以彌補和糾正,戰略上的

失誤會導致全盤皆輸。下面這句話是美國西點軍校學員必須背誦的:「every

battle is won or lost before it is ever fought.」大家仔細看一下,可

以感到自豪了。這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略家孫子的名言。

有了「二語悉得「的理論結構,就可以制定戰術了。聰明的同學這時已經自己獨

立做了,下面我幫大家搭個架子,並講一些以往的經驗和觀察,大家可以共同

**。 對與學習者來說,可以按照制定出的戰術具體實踐,對於教學者而言,

要根據正確的理念設計課程和教學模式。我們先談學習者的戰術制定。

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與誤區8

中國 英 雄 正如許多同學說過的,的確有人就是用刻苦記憶的方式學好英文的。這當然是 事實,大家可以舉出的例子也很多。而且這些通過自己努力記憶的艱苦 學習 方式而 獲得成功的同學和前輩,是值得大家十分的欽佩的。外語學習的成功,不但給他們本人帶來了新的能力,更強的自信,乙個成功的經歷,而且往往帶 給他們...

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與誤區15

提高期 upping the ante 大家別急啊,還沒寫出來呢,需要些時間,先玩一下tpr吧。大家已經能分析得出,看圖識音 和 tpr 正是嬰兒掌握母語時所處的理想環 境的 提純 版。扔掉嬰兒在語言環 境中聽到的一些 無效聲音 其實那對嬰兒 來說,除了熟悉語音外,也是浪費時間的。比如聽到大人之間對...

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與誤區24

雙語和多語者如何對思維語言選擇 choosing the language of thought 什麼叫做 用語言思維 語言學在 語言思維 的課題裡,我們僅可以討論 用語言做載體的思維 這一 層面,包括用默想,用語言聲音思考和自言自語。因為思維本身很複雜,而且 不單純 是 語言的思維 有圖象,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