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技 資料和業務?

2021-07-10 11:11:21 字數 2986 閱讀 1690

落地,在總部待了兩周後,有些感悟,趁熱記下。

這裡所謂的科技,包括了支撐整個業務設計、運營、維護的

研發、開發、專案管理、運維、安全及資料中心等職能部門所做的事。

不同規模、類別的公司,在科技上的投入不一和理解不同,造成了科技部門和責任的多樣化,但基本的框架是差不多的。

研發部門,負責搗鼓在未來時間有很大價值的、或者說對公司業務會產生長期收益促進的產品。

開發部門,負責搗鼓在當下時間內,對公司的業務支撐、拓展必不可缺的產品進行設計、實現、維護和公升級。

專案管理部門,負責搗鼓專案的權責、規劃、進度、交付和資源,確保專案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一定的努力,得到一定的交付。

運維部門,負責搗鼓對硬體和網路等物理資源的部署、上線、實施和維護,及對上線產品的監控、管理、預警、匯報等事項負責。

安全部門,負責通過安全產品的實施、安全機制、監控和預警機制等手段的利用,確保公司的核心資源、資料不被竊取、篡改和攻擊。

資料中心,對,資料中心幹什麼呢?

坦率的說,業務、運維、安全等系統,各有各的資料儲存方案,從支撐業務正常執行的角度,資料中心的確顯得多餘。

可是,如果各個系統生產的資料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複雜、對付此類資料所採取的策略越來越分化和分級,至少會出現兩種狀況:

對於複雜結構、大體量資料的管理,狹義地說,落在了所謂的「大資料」技術領域。

於是,我們有了各種大資料解決方案,比如:

以上,不是最佳方案,但應付80%的大資料場景,足矣。

為了在企業內,建立乙個統一的資料檢視,我們應該會採用商業智慧型和資料倉儲的方案,那又是什麼東西?

業務跟商業智慧型和資料倉儲有關係嗎?

當然,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說說業務。

業務是簡單的,假設你跟我一樣,是乙個普通的開發人員,當你在看到這裡的時候,聯想到你的系統所支撐的業務,你會不會覺得簡單的難以置信,甚至一兩句即可描述完流程?

業務是複雜的,複雜到需要成百上千、資歷各

一、專業不同的開發人員,通過複雜的軟體工程和管理手段,才能做到目前這樣的程度,而且你翻開**倉庫的一段,你還覺得他缺乏oo、領域、模式和設計的理解,注釋也許寫成這樣「以下函式輸入兩個整形,進行相加,並輸出乙個整形」。

對了,你想到了資料探勘和機器學習。

於是也可能憋出這樣的產品思路:

看起來還不錯,但是,這是你的業務嗎?有人願意付出預算和支援,來讓你檢驗自己的想法和對於深度學習的熱情嗎?

請一定不要跳出業務的歷史、現狀去做思考未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你我都很難成為賈伯斯。

明確業務場景,明確業務系統和資料產品的不同,對於產品的設計,尤為重要。

我們假設乙個網貸p2p的業務模型,它的基本業務流程可能是這樣的:

乙個類資產**化的過程,是從「資產端」到「資金端」的匹配,我們嘗試梳理這樣乙個業務的痛點:

資產端的團隊在獲取專案後,資產或者說專案的打包情況是怎樣的?經辦人是誰?這樣的團隊業績如何考量?

對乙個一億規模的專案,如何進行拆標和上標,才能獲得最佳的資產-資金匹配效果?對於上標環節,能否解放運營團隊的人力資源,做到自動上標?

對於資產端的風險,如何結合線下風控監管和線上風控模型,做到反欺詐、還款能力鑑定和還款意願鑑定?

對於違約、逾期的專案,何時、由何種資源去進行對應的資產保全和催收?是不是在t+0時刻,可以通過回歸,**出t+n時刻的違約概率?

是否有一種手段,既可以總覽全國的交易額,又可以便捷地審查各區域、各省市的明細?比如,我知道某地、某天應該有多少還款到賬,又知道有多少投資人的利息需要進行兌付?

業務系統的資訊流怎麼和第三方支付進行對賬?

如果出現剛性兌付壓力或者滿標壓力,我如何確知那一天我的支援款是夠用的?如果是乙個母公司下的子公司,如何了解那一天其對我的支援款餘額是真正可用的?

我如何知道我的業務做得好還是不好?

類似的問題,是科技還是資料提出的?

都不是,是業務。科技系統產生了資料,資料忠實地反應著業務的情形。

建立乙個統一的資料檢視,建立乙個真正的資料倉儲和商業智慧型系統,是為了從不同的層次和視角、從管理層和運營層的不同需求出發、對業務本身,做出精確刻畫、精準統計和科學**的基礎。

商業智慧型及資料倉儲系統,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要輸出各種報表,而報表的表頭字段,直接反應著觀察者的基本焦點和需求。

所以,我們要對關鍵的資料做到精準的監控,並對監控項的邏輯關係和層次做到正確的理解和梳理:

如果能夠做到系統化的kpi監控和預警,那麼經營分析就接踵而至了。

比如,我們可以對現金流做出刻畫,可以按專案為單位,來研究wacc和irr的關係,從而基本回答「我做這個專案是虧錢還是掙錢」的問題:

如果還想做一點常規統計分析之外的「高大上」的東西,比如「資料探勘和**分析」,那麼也許可以這樣:

如果忘記業務,就會忘記方向。

不要抗拒業務,學習她,擁抱她,科技和資料才會更加生動和有趣。

如何看待和對待科技革命和人工智慧

寫在前面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讓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科技革命和人工智慧,也是希望自己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可以像現在這樣始終保持激情 戰鬥力 永不滿足 不斷挑戰自己.stop,有點剎不住車了,嘿嘿。也對科技革命會取代哪些崗位 哪些職業,希望大家不要恐慌,準備好自己,迎接挑戰就是了,以及需要做什麼...

如何辯證看待技術與業務的關係

技術是為業務服務的,這句來自阿里巴巴技術專家李智慧型的話,如今在it界盛行。在得到廣泛認同的時候,也遭到了眾多誤解,比如 誤解1 技術只是業務的工具,業務比技術重要得多 誤解2 技術的難度跟業務的難度是一樣的,甚至業務比技術更難,技術只要能用就可以了 誤解3 乙個做業務的人,可以隨便替代乙個做技術的...

如何看待大資料 殺熟 ?

科技帶給人類的福音,總會多出一些附產品!大資料無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硬幣的另一面確是使用者資料濫用帶來的 失控 科技界的熱詞更新日新月異,在區塊鏈霸屏的今天,沒想到 大資料 又殺回來了。隨著微博使用者 廖師傅廖師傅 的一條控訴微博,指出某旅行 和某叫車平台會針對老使用者選擇性提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