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說服別人

2021-07-10 13:54:42 字數 2021 閱讀 8510

生活中,我們說服別人的時候,常常會有這種感覺,有些明擺著的事兒,你和對方講道理,對方卻還是不明白,我們乾著急。

簡單的道理別人不懂,這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這些人太堅持自己的信念了。你要改變他們的信念,說服是不起作用的,要學會用下切的溝通方式,靠細節打敗別人。

大家都知道,堅定的信念,對人成就大事有幫助,但你知道嗎,壞的信念危害更大,甚至能危害你的健康。醫學上有乙個實驗,是說得了抑鬱症的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就算大家都說他很優秀,也改變不了他的想法。於是醫生就給抑鬱症病人,開一種「安慰劑」,告訴病人這種藥可以治他的病,讓它變優秀,但其實呢,病人吃的不過是澱粉。可病人相信醫生,而且病真的就好了。更邪門的是,研究發現,用安慰劑就能治好80%以上的精神類問題,原因就是,病人相信安慰劑可以治病。

你看,信念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生理反應。

那遇到這種信念特別強的人,該怎麼做呢?

我們可以使用一種下切的溝通方法

我們溝通的時候,回應別人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叫上堆,一種叫下切。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妻子告訴丈夫,自己買了一把新椅子。如果是上堆式回應,丈夫可能這麼說:「哦,你買了乙個新家具。」這種回答讓話題更概括,把具體的椅子概括為抽象的家具。而下切式回應,是把話題向下具體化、細節化,比如,丈夫可以說:「椅子是什麼牌子的,什麼顏色的?」這樣就把話題分解細化。

下切式回應有兩個好處。第乙個好處,能讓對方知道你在關注他,想和他交流。比如,妻子跟丈夫說,我做了個新髮型。如果丈夫說,挺好的。這就是個上堆式總結評價,妻子就很容易不高興,覺得老公不關心他。如果丈夫說,這個髮型挺適合你的,在**做的?這就是下切式的回答,順著做頭髮向下問,妻子就會覺得丈夫很關注自己

另乙個好處是,下切式回應能分解對方的信念,更容易解決問題

比如,有個精神病人,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一具屍體,然後整天不吃不喝。醫生告訴他,他不是屍體,他根本不信。後來醫生就說,既然你說自己是屍體,那我問你,屍體會不會流血?病人說,當然不會了。然後醫生用針刺破了他的**,這個精神病人就開始嘩嘩流血。醫生的想法是,這樣他總相信自己不是屍體了吧。誰知,他很震驚地說,天哪,屍體居然會流血!在這裡,病人的信念,就是「我是一具屍體」,醫生想讓他相信自己不是屍體,直接挑戰了他的信念,結果失敗了。醫生最後是怎麼做的呢?他發現,既然改變不了「他是屍體」的想法,至少先讓他好好活著啊。所以醫生就說:「既然屍體能流血,那是不是還可以吃東西?要不咱們試試吧,也許屍體也能過得不錯。」結果,病人就很配合地開始吃飯了。你看,醫生所做的事,就是在病人信念的基礎上,向下拓展,具體化了信念的含義,才發現了改變病人現狀的方法。

再比如,有個女孩,愛上了乙個****,家人都勸她分手,但怎麼說女孩都不聽。女孩就是覺得,他一定是愛我的,根本不是你們說的那樣,你們都在汙衊他。家裡人的做法,也是直接挑戰了女孩的信念,他們越強調「這男的是個****」,女孩就越是堅信「他是個只對我動心的****」。所以,高情商的父母,都會先承認女孩的信念,然後再引導著她,告訴她什麼是愛,比如,要專

一、要有擔當。然後從細節入手,讓女孩看到這個****是怎麼對別的女孩好的,讓女兒有具體的感受,自然就會影響她的信念。這時候,女兒就會因為失望和****分手了。

所以,下次你說服別人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這種方法,避免直接的信念衝突,關注細節,從細節中尋找突破口。

如何說服他人 說服的藝術

在生活工作中,你有好的建議需要別人去配合,這樣的話就必須讓別人了解做這件事的原因,效果,不實行,將會帶來的影響,必須互相進行溝通。以下內容分別是從網上摘錄下來的片段 1.建議研讀 管理 溝通與談判 書上寫得比較清楚。2.在管理工作中,說服和指揮方法上的選擇,主要是對何事,其次是在何時。只有搞清楚事情...

為什麼,人們都喜歡說服別人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兩人討論乙個現象,慢慢的聊到乙個很有爭議的點,此時,基本是沒有正確與否 好壞之別的。但是總是忍不住的要打斷對方,說服對方。儘管爭執到最後,誰都不服誰。如果談的是中醫西醫之類的,還有友盡的可能。風險很大。有趣的是,人們明明知道這樣做事愚蠢的,就是忍不住去做。而且是不斷重複的去做...

讓別人自己決定別人的生活

an optimist sees the rose a pessimist the thorn.樂觀的人看到玫瑰,悲觀的人只看到它的刺。在社會發展的程序中,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的影響力是有限的,人的一生影響最多的是他的朋友和親人。這種影響有利有害,可小可大 而且往往事務是兩方面的,你以為你在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