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82節 儒門分八派

2021-07-25 13:36:34 字數 2349 閱讀 6716

儒門分八派

當左丘明於西元前451年以105歲高齡駕鶴西遊時,孔子的徒子徒孫們已經將儒學教義傳遍中原大地,並且由於各自見解的不同,儒門也**成了好幾個教派。《韓非子•顯學》中提到,『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黎克特制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捨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世之學乎』,出生於西元前280年的韓非子提到的「儒分為八」,顯然不是孔子去世30年內的儒門格局,且不說「顏氏之儒」,「仲良氏之儒」,「樂正氏之儒」因典籍缺失,無從考證,孟軻的「孟氏」之儒與荀況的「孫氏」之儒卻是毫無疑義的不能成立,因為孟軻與荀況還未出生。

但儒門確已有了分派的苗頭,56歲的「卜商」,55歲的「言偃」,54歲的「曾參」,52歲的「子張」,32歲的「子思」,以及正如飢似渴學習儒學,時年17歲的「墨子」,都是一時人傑,都具有堅定不移的心志,也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儒學標準,這使得他們誰也無法說服其他人。

雖然韓非子在《顯學》篇中並沒有提到「曾參」一派,但這一派所著的《大學》一文卻是無人不知。《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一文,開宗明義,指出「大道」在於「明德親民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知道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因果關係,能夠「格物致知」,這就是「窺得大道」。接下來行文提出「修齊治平」,告誡人們做事應由小處著手,逐步從修身擴充套件到治國,把「大道」的具體執行脈絡勾勒了出來。

對於如何「修身」,文中指出要「誠其意,慎其獨」,要勇於坦然面對自己,不要有所欺瞞。能夠坦然面對自身的缺點,而不是想盡辦法去遮掩它,才有改正與進步的可能。對於如何「親民」,文中指出要「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要做到「仁信孝慈」,要懂得體諒他人的心思。對於如何「至善」,文中指出要「先正其心」,不要有所「憤怒、恐懼、偏好、憂患」。

文中還提出「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的觀點,指出「財聚**散,財散**聚」,如果只求成為公升斗小民,那麼「趨利避害、唯利是圖」是無可厚非的,如果是作為國家的執政者,心胸就要放得長遠,格局就要建得廣闊,要懂得「讓利於民、以德聚民」,不要時刻想著「與民爭利」。

但是在財富與道德兩者之間尋求平衡,終究是避不開的話題,於是文中繼續深入分析,提出『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表示國家應該有精神文明建設,要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導向,如果全體民眾都成為了見利忘義的人,對於國家是沒有好處的。

「曾參」一派著成了《大學》,「子思」一派也不甘示弱,他們拿出了《中庸》。《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和《大學》一樣,在宋、元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庸》指出「大道」就是「率性遵天命,慎獨致中和」。七情六慾都要有的放矢,不要胡亂發作。又指出說話要特別注意,要做到「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又指出要「察乎天地,不遠於人」,寧可「居易以俟命」,不可「行險心僥倖」。又指出要「好學、力行、知恥」,做人要真誠的對待自己,也要真誠的對待他人,『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文中還指出『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居上不驕,為下不悖,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按照規律行事,順應大道而為,就不會出錯。文中最後指出,『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最高的境界就是能做到「虛無空痕」,遠觀似有,近看似無,『上天之載,無聲無嗅,至矣』。

和「曾參」與「子思」不同,為人孤僻偏激的顓孫師,也就是「子張」,他的主張更加接近於墨翟後來發展出的「墨家」,這說明他深深地影響了「墨翟」這位天才少年。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是後來他批評了儒者的「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以及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確態度。他認為儒家所講的都是些華而不實的廢話,所以他要「背周道而行夏政」。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並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他還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本節到此結束,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生存志 第40節 管仲經濟縱橫

管仲經濟縱橫 在 事語 篇中管仲指出 促進消費 以及 放棄自給 這兩種想法在 天下紛爭 的時代是不可取的經濟策略。在 揆度 篇中管仲指出 燧人以來,未有不以輕重為天下也 要熟練運用 輕重術 不能讓財富的掌控權落入 商人 手中。在 山權數 篇中管仲提出 王者歲守十分之參,三十一年而藏十一年與少半 的 ...

生存志 第42節 晉獻假途滅虢

晉獻假途滅虢 管仲輔佐齊桓公九次組織諸侯集會,兵車之會六,乘車之會三,九合諸侯 成為 春秋首霸 但他自己說 夷吾非霸王之臣也 管仲的志向是把齊國打造成歐洲的德國,地球的美國,讓山東淄博成為 華爾街 讓姜齊國庫成為 美聯儲 他無意於吞併鄰國領土,眾多鄰國的存在更有利於施展經濟手段。他建議齊桓公 誅暴禁...

生存志 第111節 方士戲始皇

方士戲始皇 黃石公 圯橋授書給 張良 時,是秦帝國成立三年的西元前218年,這一年,范增59歲,秦始皇41歲,劉邦38歲,張良32歲,呂雉23歲,項羽14歲,胡亥12歲。進入不惑之年的秦始皇想要做一些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於是在他44歲時,他來到位於河北秦皇島昌黎的 碣石 使韓終 侯公 石生求仙人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