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意識崛起,從企業應用看BI軟體的未來發展

2021-07-25 22:30:11 字數 2598 閱讀 2119

前陣子,和一群企業cio聊天,希望從甲方角度看看對bi產品的看法。在問及一些成熟企業為何不上bi專案時,大家紛紛表示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

提及bi,大家都覺得有些飄忽,和大資料一樣,聽著高大上,能真正實現落地的並沒有多少,價效比甚至不如乙個報表工具。

可以理解這些行業人士的困惑,十多年前,sap bo、oracle biee、ibm cognos 等老牌巨頭的出現,賦予了資料利用乙個新概念,資料庫內容可以打通,資料得到整合,資料能視覺化展現。可最後利用的程度遠不及當初設想的那樣,使用複雜、領導學不會,bi最終仍淪為乙個報表展現工具。

但是另一頭,我看到另外一番景象。16年中旬,帆軟舉辦了「標桿案例巡展」,攜帶finebi4.0的產品發布走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台北等22個城市,而且幾乎場場爆滿,能感受到現場觀眾的熱情和對於新bi技術出現的期待。

為何企業對bi既糾結又期待,未來bi將如何發展?

企業對於bi系統的猶豫不決,主要是使用者期望與傳統商業智慧型bi的矛盾點,這種矛盾可能源於成本、資料基礎和管理問題。

第一,成本。從前期bi的選型調研、硬體採購,到期間的諮詢服務、專案實施,以及後續的培訓和維護,很多企業不是不想上 sap bo、obiee、cognos,而是考慮到成本的問題。比如採用傳統資料倉儲的模式,無論是kimball還是 inmon,一旦涉及複雜業務邏輯,整個實施週期都至少是按月、年來算。其次,後續的使用比如業務部門提出的資料包表製作,從定稿溝通到修改,一來一回的週期也不敢想象。純粹的it驅動,報表製作需要大量人力。 

第二,資料基礎。企業是否有能力實施bi,最重要的是基礎資料的統一。比如貨物資訊,**商資訊,公司內部資訊,資料內容不齊全,管理不規範,從積累到整理至少要2-3年的時間。再加上統一業務形式,統一資料口徑來規範資料質量,這個週期對於急於上線使用的企業來講簡直遙遙無期。

第三,管理配合。bi涉及的面很廣,要想發揮最大的效用,一來需要得到管理者的認同,用於從上至下的推進;二來需要業務與資訊的積極配合,完成從下至上的執行和反饋。資料口徑不統一,業務需求不確認完善、人才資源儲備不足,這些都會導致bi風險的增加。

所以基本上,上述的三個因素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想法,市場上也急需能夠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新方案或新產品。

從我們今年巡展交流和簽約的情況來看,企業對於新型bi十分期待甚至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上線實施bi的企業大多是出於大資料平台建設以及移動化bi的需求,面向企業中高層。對新型bi工具的輕量、效能、多源資料介面支援有較高的關注。這種趨勢並不是一面之詞,近幾年傳統bi巨頭紛紛進行產品轉型,oracle發布視覺化雲服務,微軟推出power bi,ibm推出基於雲端 saas 分析服務。新型bi市場,國外tableau、qlikview搶占先機穩紮穩打,國內除帆軟,永洪、海致等公司也在13年前後紛紛推出新型bi。it界稱近幾年是新型 bi 的高速發展和傳統bi的衰退的轉變之年。

如今,市面上可供選擇的bi工具越來越多,模組操作也大同小異,企業不知道該如何選擇bi工具?特別是大型企業的bi系統和中小型企業的bi系統又該如何選擇?

大中型組織bi在向資料決策管控型方向整合

大中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沉澱了足夠的資料,會從決策動力出發去考慮打通資料和整合問題。bi更多的是管理上的輔助使用,幫助高層管理者看透企業的經營。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是戰術和戰略層的決策。我們有一家大型醫藥客戶仁和集團,他們實施bi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梳理資料,替換原有人為加工的靜態報表,將業務模組化,動態展示資料,並通過移動化bi來實時檢視業務報表,鑽取資料分析原因和**趨勢。bi上線至今已有半年,目前已成熟地應用於財務分析、採購分析、工業運營分析以及工業指揮中心使用。

小微型組織bi在向資料探勘和自助型分析分析倒逼業務整合方向發展

對於中小型企業,資訊化建設還未成熟,bi的使用一方面是利用資料分析的優勢幫助制定業務決策,防範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風險;另一方面利用商業智慧型倒逼資料調整,幫助企業從一開始就建立標準化的資料質量,提公升內部管理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在我們接觸到的一些中小微組織,尤其是一些快速成長的網際網路企業,數量級大,往往是tb/pb級別的資料;內部外部的資料**複雜,從原始的關係型資料庫到分布式架構的greenplum、kylin再到大資料架構hadoop、spark等;分析複雜度高,業務又以資料驅動型為主,**分析,使用者行為分析、風險管控,資料分析直接關係著業績產出。對於bi的需求往往是門檻低輕量化,能夠少成本短週期的快速投入,這一點,新型bi在對接大資料平台和處理大資料效能上有絕佳的優勢,不失為業務員用於分析的「自助式工具」。

很多**或業界拿商業智慧型和大資料比較,認為大資料的處理和挖掘bi系統遠不及一些大資料技術。這裡,筆者認為,bi產品的使用關鍵還是業務和管理,一方用於梳理資料,提公升管理水平,一方則是深入挖掘某一領域,為企業核心業務提供精準**資訊的手段。兩者有共通之處,但不敢苟同。

綜上,未來的bi市場是巨大的,涉及的觸角也會越來越多。就我觀察到的企業應用以及資料類產品中發現,很多企業通過資料介面引入了更多外部的資料來完善分析,也有部分企業私有化部署的bi產品在往雲bi方向發展。與r語言、資料探勘類技術的整合,也將進一步提高資料分析的深度。

從大資料的應用現狀,看企業運營決策該何去何從

何謂大資料?什麼是大資料?在大多數人理解中,是企業用資料來優化自己的流程 產品以及決策,讓運營變得更有效。但我認為,這還不能涵蓋大資料的完整範疇。事實上,大資料是乙個包含了技術和商業兩個層面的綜合性概念。一方面是技術層面的。在技術層面,其實從計算機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隨著資料的產生。但要進行海量的資料...

從企業網路看硬體威脅

企業網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為高速資料互動提供了通道支撐,另一方面也為黑客提供了新型的攻擊思路。有人說,勒索病毒盯上的是那些作業系統和上層軟體的漏洞,而網路硬體受到的攻擊似乎比較有限。現實情況並非如此,原因不僅是因為定製化引入了更多人為規則,同時風險規避也往往被人忽視。從企業網路看硬體威脅 來自albe...

從SharePoint當前狀態看企業未來發展

microsoft sharepoint是當今最流行最有效的一款內容協作工具,其最新一代相對於前作有了大量的改進。根據cmswire的rich wood的說法,sharepoint2013 提供令人欣喜的移動和雲計算的功能。雲計算和移動裝置諸如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均極大地影響著企業形態。企業支援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