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 redux middleware 深入解析

2021-08-07 20:12:59 字數 4219 閱讀 7895

對於現有的一些框架比如koa,express,redux,都需要對資料流進行一些處理,比如koa,express的請求資料處理,包括json.stringify,logger,或者一些安全相關的處理都需要在資料流中進行,還比如redux的整個資料的修改,支援中介軟體來擴充套件使用者對於資料修改的支援。

middleware系統是處理流式資料的利器,實現方便,功能強大。

本文就分別研究一下redux的koa的middleware系統~

對於redux,乙個資料處理中心,它的用法想必大家已經很熟了。

import thunk from

"redux-thunk"

;import

from

"redux"

;const createstorewithmiddleware =

我們直接上redux原始碼:

function

for (var _len =

arguments.length

, middlewares =

array(_len), _key =

0; _key < _len; _key++)

return

function (createstore)

}; chain =

middlewares.map(function (middleware) );

, chain)(store.dispatch);

//相當於compose(...chain)(store.dispatch)

return

_extends({}, store,

);};

};}

我們用thunk來具體講一下流程。

thunk的原始碼是:

function

createthunkmiddleware(extraargument) ) => next => action =>

return

next(action);};}

const thunk =

createthunkmiddleware();

thunk.withextraargument

= createthunkmiddleware;

export

default thunk;

實際我們引入過來在redux原始碼裡的就是

() => next => action =>

return

next(action);

};

之間通過chain處理過middlmiddleware,所以chain裡的各個middleware其實是這樣的:

next => action =>

return

next(action);

};

根據compose的作用,我們實際獲得的_dispatch是這樣的:

如果只有乙個middleware,我們傳進來store.dispatch,那麼_dispatch為:

action =>

return

dispatch(action);

};

如果有兩個middleware(我們實際在演示compose的處理),我們得到的其實是。。。之前我們先簡化一下middleware:

function

middleware(next)

}}

第二個middleware傳進來我們得到的是:

function ()

})(action)}}}

第三個middleware:

function ()

})(action)

// *** 1

})(action)}}}

我們會發現,_dispatch觸發之後,需要經過各個自執行的中介軟體。

我們還會發現,我們的執行順序是根據compose的執行順序來的,但是在中介軟體呼叫之後並不會返回,我們還會執行next之後的『***』**。而它的**順序是相反的。

但是我們並不會在next之後執行命令阿?我們的規範也都是以next結尾。

原因?next的後的**其實是可以用的,但是有一點問題就是還是執行順序的問題,如果某個中介軟體是非同步執行,執行順序就無法保證了。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es6 generator函式的出現。。。

對於koa,1.x的時候支援了generator,現在支援了async函式,所以現在的koa的中介軟體系統是「洋蔥圈」式的處理方式,也就是上面的先執行每個中介軟體的before,再倒敘執行***函式。

有個圖直觀的感受一下:

所有的請求經過乙個中介軟體的時候都會執行兩次。

因為koa的每個middleware是無關的,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像redux的compose一樣用reduceright實現,它的compose實現一會再談,先談一下middleware的工作流程吧。(redux的compose實現之前博文有講)

;我們構建乙個服務,請求來的時候傳入乙個上下文環境給中介軟體,然後請求通過中介軟體處理。

koa的中介軟體形式就是圖上那種的格式,我這裡只講一下最新的async的處理模式吧,因為此原始碼是基於aysnc的處理。

舉個middleware的例子:

async function

middleware(ctx, next)

function

compose (middleware)

/***

@param

context

* @return

* @apipublic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next) ))

}catch (err) }}

}

這個compose比較簡單,因為元件間的關聯從返回值變成了context。koa之間中介軟體的聯絡應該就是乙個全域性通用的context引數了。也是koa推薦寫法。

這個compose就是遞迴呼叫所有的middleware。

值得一提的點就是koa為async函式特製的compose函式,async函式的awiat需要每次非同步都是乙個promise,如果為值,那就是同步處理。所以返回的middleware都被包了一層promise.resolve。

它的處理過程就是:

乙個middleware:

async function

middleware(ctx, next)

兩個middleware:

async function

middleware(ctx, next)

next之後的***函式的呼叫順序保證得益於async的函式執行順序。且把await看做then的語法糖。

比較方便的一點就是在try裡面,所有中介軟體的reject都會被catch到,這得益於與promise的乙個特性:

如果resolve的引數是promise物件,則該物件最終的[[promisevalue]]會傳遞給外層promise物件後續的then的onfulfilled/onrejected

// middleware/onerror.js

// global error handling for middlewares

module.exports

=async (ctx, next) =>

catch (err) );

ctx.body

= errbody;

}};

middleware的好處就不提了。

只說一下koa的這種實現的兩個好處:

JavaScript ECMA 262 深入解析

今天看到一位js大俠的bolg ecma 262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陌生就看這裡 ecmascript language specification 要學好js,深入理解ecma 262肯定是必經之路,那麼如何深入理解ecma 262就是乙個要嚴肅對待的問題,狠功夫肯定是要下的,但是也有一些好的資源...

閉式解 解析解

閉式解也被稱為解析解,是通過嚴格的公式所求得的解,即包含分式 三角函式 指數 對數甚至無限級數等基本函式的解的形式。通過給出解的具體函式形式,從解的表示式中就可以算出任何對應值。解析解,又稱為閉式解,是可以用解析表示式來表達的解。在數學上,如果乙個方程或者方程組存在的某些解,是由有限次常見運算的組合...

深入淺出學演算法008 求佩爾方程的解

4007 深入淺出學演算法008 求佩爾方程的解 time limit 1 sec memory limit 64 mb submit 3946 solved 1230 description 求關於x y的二次不定方程的解 x2 ny2 1 input 多組輸入資料,先輸入組數t 然後輸入正整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