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道德經 關於人格觀 價值觀 智慧型觀

2021-08-09 02:02:07 字數 1256 閱讀 3101

1 來龍去脈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分上下兩篇,道經在前,記三十七章。德經在後,記四十四章。道德經以道德為綱

論述修身 治國 用兵 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2 老子其人

老子又名李爾,生於春秋戰國時期。

3 道德經的內容,道德經論述了道與德,道是指宇宙存在的道理,天地自然執行的道理,這裡的 道 也是生存於天地間的人,修身養性需要遵循的道理,德是指生存於世間的人,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和方**,以及為人處事的方法,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事,治家 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擁有寧靜的心境和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

4 道德經所包含的哲學思想

天道執行 陰陽消長 福禍相依 善惡並存

老子做了具體的描述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想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天下難事,必作於細,天下大事,必作於易。

5 道德經的價值觀

要按照大自然的本性,大自然的規律,去改造大自然,這叫 以天和天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用在國家的治理上就是 』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幹,而是最小的管理行為,獲取最大管理效果的管理藝術,要順著被管理的人性去管理,要有順其自然的智慧型。

6 道德經的人格觀

像水那樣善利萬物而不爭,謙虛往下,上善者就是最高的善人,如果你能做到像水那樣的品格,你就是最高的善人。

因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江河之水,流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是一片綠洲,植物草木都非常茂盛

聖人不積,即以為人,己愈有,即以與人,己愈多。將欲取之,必先欲之。

7 道德經的智慧型觀

主柔守弱 剛強勝柔弱,老子從另乙個角度提出柔弱勝剛強。

光而不耀,當你處在人生最光彩的時候,不要去炫耀自己,那樣的話你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大智若愚 =大智慧型的人對小事不在意,對大事特清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上德若谷=最具高尚平品德的人心胸要像山谷一樣寬闊

不言之教,謹慎說話

8 道德經與儒家文化的關係

儒家文化就只遵行這一法則,將人間的道理具體化。用仁義禮智信 忠孝悌的倫理綱常來約束和培養人。使之符合社會和國家的需要。

老子 《道德經》

老子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

道德經之十五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不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 若冬涉川 猶兮 若畏四鄰 儼兮 其若客 渙兮其若凌釋 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 以靜之徐清?孰能安 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譯文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

中醫和道德經

昨天看的中醫的討論或者今天看的道德經的討論 都說明了乙個問題 中國人深深的自卑感 別人外國人的就一定是先進和正確的 今天看到的都是在罵固然不值一提 昨天那些自以為是在講道理的,甚至有個人說他生物競賽獲過獎,然後就妄論中醫之不科學 我很無語 我還獲過獎呢 大學的本科還是學的生物 那些人口口聲聲就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