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生存週期

2021-08-18 08:23:58 字數 1960 閱讀 3679

把整個軟體生存週期劃分成若干階段、使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使規模大、結構複雜和管理複雜的軟體的開發變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軟體生命週期包括可行性分析與專案開發計畫、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等,可以將這些活動以適當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階段去完成。

一、可行性分析與專案開發計畫

這個階段主要確定軟體開發目標及其可行性。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是:

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該問題有可行的解決辦法嗎?

若有解決辦法,則需要多少成本(費用、資源、時間)?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進行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制定專案開發計畫。

可行性分析與專案開發計畫階段的參加人員有使用者專案負責人系統分析師。該階段產生的主要文件有可行性分析報告

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階段的任務不是具體解決問題,而是準確的確定軟體系統必須做什麼,確定軟體系統的功能、效能、資料和介面等要求,從而確定系統的邏輯模型。該階段的參加人員有使用者專案負責人系統分析師。該階段產生的主要文件有軟體需求說明書和專案開發計畫

三、概要設計

概要設計階段,開發人員要把確定的各項功能需求轉換成需要的體系結構。在該體系結構中,每個成分都有意義明確的模組,每個模組都和某些功能需求相對應,因此概要設計就是設計軟體的結構,明確軟體由哪些模組組成,這些模組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呼叫關係是怎樣的,每個模組功能是什麼。同時,還要設計該項目的應用系統的總體資料結構和資料庫結構,即應用系統要儲存什麼資料,這些資料的結構是怎樣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概要設計階段參加的人員有:系統分析師系統架構師。產生的文件主要有:概要設計說明書和使用者手冊

四、詳細設計

詳細設計階段主要任務是對每個模組完成的功能進行具體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轉換成精確的、結構化的過程描述。即模組的控制結構是怎樣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有什麼樣的判定條件、有些什麼重複處理等,並用相應的工具把這些控制結構表示出來。

詳細設計階段參加的人員有:系統架構師軟體開發工程師。該階段產生的主要文件有:詳細設計文件

五、編碼

編碼階段就是把每個模組的控制結構轉換成計算機可接受的程式**。

編碼階段參加的人員有:軟體開發工程師。該階段產生的主要文件有:資料庫設計說明書、資料需要說明書、開發進度月報

六、測試

測試時保證軟體質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式在設計測試用例的基礎上檢查軟體的各個部分。測試階段參加的人員通常是另乙個部門的軟體開發工程師系統分析師。該階段主要產生的文件有:軟體測試計畫測試用例軟體測試報告

七、維護

軟體維護是軟體生命週期中時間最長的階段。已互動的軟體投入正式使用後,便進入了軟體維護階段。在軟體執行過程中可能由於各個方面的原因需要對其修改,可能是執行中發現軟體隱含的錯誤、可能是為了適應變化了的軟體工作環境,可能是為了使用者業務發生了變化,可能是未了軟體維護活動做預先準備等。

軟體維護參加的人員有:專案實施工程師。該階段產生的主要文件有:操作文件、專案開發總結報告(專案負責人)

軟體生存週期

第一階段 制定計畫確定 要開發軟體系統的 總目標。給 出功能 效能 可靠性以及 介面等方面 的要求。完成該軟體 任務的可 行性研究。估 計可利用的資 源 硬體 軟體和人力等 成本 效 益和開發進度。制 定出完成開發任務的 實施計畫 連同可行性 研究報告 提交管理部門審查 第二階段 需求分析和定義去用...

軟體工程 軟體生存週期

與任何事物一樣,軟體也有乙個孕育 誕生 成長 成熟 衰亡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軟體生存週期 軟體生命週期 詳細的劃分如下圖 它們的主要任務如下 制定規劃 可行性分析 確定要開發軟體系統的總目標,給出它的功能 效能 可靠性以及介面等方面的要求。由系統分析員和使用者合作,研究該項任務的可行性,解決問題的可...

軟體生存週期模型總結

軟體生存週期模型是從軟體專案需求定義直至軟體經使用後廢棄為止,跨越整個生存週期的系統開發 運作和維護所實施的全部過程 活動和任務的結構框架。a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也稱 線性順序模型 瀑布模型規定了各項軟體工程活動,包括 制定開發計畫,進行需求分析和說明,軟體設計,程式編碼,測試及執行維護。並且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