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軟體生存週期模型的理解

2022-05-12 17:18:16 字數 1384 閱讀 8739

所選模型:增量模型

對模型的理解:模型有乙個假設,可以將需求分段,成為一系列的增量產品,每乙個增量可以分開開發,是瀑布模型的變體具有瀑布模型的優點,並且第乙個可以交付的版本所用時間很短,因此減少了開發的風險,可以減少使用者的需求變更。在專案開始時,可以僅對一兩個增量進行投資。

區別與聯絡:根據瀑布模型變更而來,其擁有瀑布模型的優點和特點,但是瀑布模型只能在軟體生存末期才能看到開發成國,而增量模型開發使用者可以及早看到部分軟體功能,發現問題,減少了開發風險。

所選模型:        增量模型,噴泉模型

對模型的理解:

增量模型:將使用者的需求分段,在開發過程中逐步增加需求。這樣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初步需求開發出乙個初級版本,之後隨著使用者需求的增加,再在第乙個

版本的基礎上增加功能,使軟體功能逐步完善;

噴泉模型:噴泉模型的特徵是迭代無縫。步驟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每一步當中也要考慮其他步驟的因素,即將軟體開發過程看作是乙個整體的過程,

需要統籌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優點是開發人員可以同步進行開發軟體的開發,提高軟體專案開發效率,節省開發時間。

區別與聯絡:   

1.增量模型在每乙個階段將開發過程嚴格劃分成設計、編碼、整合和測試的過程,而噴泉模型的重要特徵是無縫,即認為各步驟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每

個步驟是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2.從第乙個版本交付的時間上比較,增量模型占有一定優勢,而噴泉模型因為是各開發步同時進行,任何一步考慮的不周全,都將導致整個工程延期

3.噴泉模型迭代無縫的特徵,也使得噴泉模型相比於增量模型而言,會使軟體開發人員在開發過程中考慮問題更加全面,使得軟體的健壯性更好,需求更

加契合使用者。

所選模型:增量模型

對模型的理解:增量模型也稱漸增模型。使用增量模型開發軟體時,把軟體產品作為一系列的增量構件來設計、編碼、整合和測試。每個構件由多個相互作用的模組構成,並且能夠完成特定的功能。增量模型把整個軟體產品分解成許多個增量構件,分批地逐步向使用者提交產品。開發順序靈活。開發人員可以對元件的實現順序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先完成需求穩定的核心元件。當元件的優先順序發生變化時,還能及時地對實現順序進行調整。

區別與聯絡:把瀑布模型的順序特徵與快速原型法的迭代特徵相結合。瀑布模型或快速原型模型目標是一次就把乙個滿足所有需求的產品提交給使用者。增量模型把整個軟體產品分解成許多個增量構件,分批地逐步向使用者提交產品。

所選模型:增量模型

對模型的理解:以設計乙個軟體為例,讓它包含a、b、c、d功能,選用增量模型。可以設計幾次增量,第一次設計好a、b功能(包括複雜的業務邏輯),往後的版本可以增加c、d功能,增量模型每一版本新功能都是最終的複雜的完整的。

區別與聯絡:結合了瀑布模型與原型模型的特點。較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人員分配更靈活,剛開始可以節省人力資源,且比迭代模型更能保持一種相對鮮新感,更能根據前一版本的表現,制定下一增量計畫,相對走好每一步。

軟體生存週期模型總結

軟體生存週期模型是從軟體專案需求定義直至軟體經使用後廢棄為止,跨越整個生存週期的系統開發 運作和維護所實施的全部過程 活動和任務的結構框架。a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也稱 線性順序模型 瀑布模型規定了各項軟體工程活動,包括 制定開發計畫,進行需求分析和說明,軟體設計,程式編碼,測試及執行維護。並且規定了...

軟體生存週期及開發模型

1 生存週期模型裁剪指南 生命週期模型裁剪指南 在乙個成熟的it企業或軟體組織內部,根據上述通用的4個軟體開發模型的普遍原則,結合本單位的開發經驗和行業特點的具體實際,還需要定製適合本單位的 生存週期模型裁剪指南 有針對性地對選定的軟體開發模型中定義的生存週期,進行恰當的裁剪,使它完全適合於本單位的...

軟體生存週期過程及其模型

記錄軟體工程基礎的學習過程,第二篇 軟體生存週期過程及其模型。軟體生存週期模型 軟體生存週期 software life circle 又稱軟體生命期,生存期。它是指從形成軟體開發概念開始,到軟體投入使用,再到軟體失去價值而消亡的整個過程。軟體生存週期過程,是規定了獲取,開發,操作和維護軟體時,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