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學術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

2021-08-19 12:46:56 字數 3455 閱讀 1917

10月17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60年所慶系列活動之一——人工智慧學術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論壇邀請到了包括自動化所譚鐵牛院士、清華大學張鈸院士、北京郵電大學鍾義信教授、日本德島大學任福繼教授、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李航、360首席科學家,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在內共11位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做主題學術報告。現場有外地專門趕來的科研人員、學生和企業人員等400餘聽眾到場參與,共享這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csdn記者參加並做報道。

論壇現場座無虛席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 徐波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首先向與會嘉賓作所情報告。徐波從歷史沿革、目前的學科定位、人才隊伍、機構設定、院地協同等方面簡要介紹了自動化所的基本情況。2023年,作為新中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四項緊急措施之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正式成立。60年來,自動化所與人工智慧同行,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在科技報國的征程上書寫下華麗篇章。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自動化所研究員 譚鐵牛院士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自動化所研究員譚鐵牛院士發表致辭並做主題報告《人工智慧發展的新動態與新趨勢》,回顧了人工智慧60年來發展歷程,深入分析了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新動態與新趨勢,並對推進人工智慧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思考和建議。他表示,人工智慧經過60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呈現爆發增長之勢,但總體上還處於初級階段,雖然還遠不足以威脅人類的生存,但其社會影響應得到高度重視。希望面對人工智慧大潮更要保持清醒、切記跟風,同時深刻理解ai內涵,始終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他表示,作為資訊化智慧型化時代關鍵使能技術,人工智慧將日益成為新一輪產業的引擎,必將深刻影響國際產業競爭格局和乙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張鈸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鈸院士做了題為《後深度學習時代的人工智慧》的分享,從乙個新的高度分析了從符號主義誕生到連線主義。通過分析時代特點、**這個時代下人工智慧的可能命運。張鈸院士指出,後深度學習時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要更加依靠學科交叉,特別是數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語言學。他的報告帶領大家重新認識人工智慧——這個被始終寄予厚望的學科。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鍾義信

北京郵電大學鍾義信教授的報告《ai理論的突破與創新》針對人工智慧三大學派——解構主義的人工神經網路,功能主義的物理符號系統,行為主義的感知動作系統基礎之上,提出「整體轉換」的生態演化論方**。在這個方**指導下,發現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究來說,比結構、功能、行為更重要的是「智慧型的生成機制」,並且發現這個機制就是「資訊-知識-智慧型的轉換」,也就是「資訊轉換與智慧型創生」,因而提出並建立了「機制主義人工智慧理論」。

日本德島大學教授 任福繼

日本德島大學任福繼教授的報告《機械人進化與人道智慧型》圍繞情感這一先進智慧型的重要標誌,立足於報告人在服務機械人情感計算與互動能力方面多年的研究積累,介紹人機互動資訊的主動採集、高效融合、選擇感知和意圖理解等關鍵環節的相關技術,對服務機械人發展進行展望。同時,對機械人進化將會帶來的問題進行探索,提出人道智慧型,新圖靈測試構想。

下午的論壇於13:30開始,觀眾熱情不減。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 談自忠(tj tarn)

美國華盛頓大學談自忠(tj tarn)教授帶來下午的第一場報告《next big things i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談自忠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介紹了機械人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機械人越來越精細,智慧型。矽谷帶來的革命就是把原來大、貴、複雜的系統替換成小、便宜、高效能的微系統。微晶元能夠感知、思考、行動甚至互相交流,最終它們將帶來智慧型機器。譚教授根據不同時期人機互動程度把機械人分為:工業機械人,服務機械人,合作機械人。譚教授指出,未來機械人的乙個發展方向是生物與機械的結合,它們在生物技術、環境、資訊科技甚至新藥物研發中都會有很好的應用。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 李航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李航作了主題報告《擁抱自然語言處理新時代》,他介紹人類語言的5個特性,這5個特性讓自然語言處理很困難。雖然我們到現在尚未清楚人腦是怎麼處理語言的,但技術上還是可以做一些事讓計算機看上去能理解一點人類語言,第二部分介紹一些讓計算機理解人類語言的技術策略。

360首席科學家,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顏水成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徵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徵研究員在《基於磁共振影像的猴-人跨物種機器學習》中指出,磁共振成像技術已經在臨床與基礎研究中廣泛應用於獲取蘊含大腦結構與功能資訊的聯接圖譜。使用機器學習分類演算法不僅可以辨別正常人和病人大腦圖譜中內在的、帶有判別資訊的生物標記,對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具有較大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吳思

北京師範大學吳思教授的報告《架起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研究的橋梁》圍繞生物視覺資訊處理的基本原理,比較了其與深度學習的異同,**了未來類腦計算發展的方向。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 蔣毅

中科院心理所蔣毅研究員作報告《human visual perception of biological motion》,他在報告中介紹他所在團隊在生物運動資訊的視覺加工方面所做的工作與取得的成果。其中,他利用心理物理學正規化結合腦功能成像技術,系統地講解無意識視覺資訊加工的神經機制以及面孔和生物運動的視知覺表徵特異性。

清華大學教授 胡曉林

清華大學胡曉林教授作報告《深度學習與神經科學的交匯》,介紹了近期深度學習與神經科學出現融合跡象:一方面,通過借鑑更多的腦的結構和功能,人們提出了一些更有效的深度學習模型;另一方面,通過對深度學習模型的特點進行分析,人們加深了對腦的資訊處理機制的理解。

為期一天的人工智慧學術論壇圓滿落幕,與會觀眾仍感到意猶未盡。人工智慧學術論壇以最具前瞻性的視野、最前沿的國內外人工智慧技術趨勢和最貼近學術界的高質量交流分享,對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的發展與進步有著極大的價值和影響。

人工智慧大會論壇 人工智慧會「放過」藝術嗎

人說文章伯,工夫豈自由。智愚真可學,能賦未央樓。談到科技與藝術的關係,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張敏教授優雅地唸出這首詩,很是陶醉。接著她說 這是我們學校研發的詩歌生成系統寫的。過去兩年,在人工智慧的風潮下,人們相繼看到了谷歌deepdream專案作的畫 小冰寫的詩 聽到了magenta專案創作的流行...

FMI人工智慧與大資料高峰論壇 北京站

科技的大潮正風生水起,人工智慧 大資料發展如火如荼,在這個洶湧的時代裡,我們不能止步於看客。今天,fmi人工智慧與大資料高峰論壇以接續和創新的精神,旨在幫助更多的人站上市場的風口,走向成功。通過不斷結合課程教學和知識分享,努力提供理論支援 洞察企業核心需求,推動企業競爭力重塑 聚焦人才培養與轉型發展...

2016 5 9 新未來 人工智慧論壇

今天曠了一節程式設計課 後來同學講課上沒什麼重點 笑 去聽了這個人工智慧論壇,感覺收穫挺多。human machine superman 洪院長對人工智慧的前景態度樂觀,且認為ai威脅論屬於未雨綢繆。現今的人工智慧,都是建立在big data和algorithm之上的,即便ai可以自由地獲取各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