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分析

2021-08-25 12:21:20 字數 1535 閱讀 7841

搭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分析

最近一位省教育廳高教管理幹部跟我談到,關於大學教育中通識教育再多一些或是專業教育多一些,有爭論沒有定論,但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的確關心這個問題。這裡講的通識教育是指人文和科學方面的高等基礎知識,專業教育是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位領導進一步問我,能不能通過本省的畢業生就業調查資料來分析此問題,為沒有定論的討論找出可以指導工作的路徑。我的回答是可能的。

第乙個分析是考察專業對口率。我們首先把乙個省的各專業畢業生工作的專業對口率分析出來,發現哪些專業的就業專業對口率低。造成專業對口率很低的原因有兩種主要情況:一是專業教育質量差,達不到專業對口崗位要求,所以不被專業對口崗位所僱傭;二是勞動市場上該專業崗位少,而該專業畢業生**過多,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崗位。前一種情況就要加強該專業的專業教育。後一種情況是供需結構失衡,高校需調低該專業的招生量,以適應社會需求量;對於該專業的在校生,可以增加通識教育或選修第二專業,以求學生適應非專業對口的工作。

第二個分析是考察職業對口率。在專業對應的主要職業上,從事這些職業畢業生有多大比例是經過相關專業教育的。譬如,工程師、會計、醫生、律師等職業,麥可思資料表明,這些職業基本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才能從事。工程、會計和醫學專業的職業對口率高,職業的入門口徑窄。因此,這些專業必須要完成足夠的專業教育,才能從事相關職業。

而從事文秘、編輯、記者、銷售等職業,麥可思資料顯示,非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從事這些職業的比例極高,職業對口率低,職業的入門口徑寬。對雇主而言,其它專業的畢業生經過短期在職培訓即可勝任這些崗位,沒有必要非找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可。這些相關專業的通識教育應該佔到相當大的比例。

我們再以醫生和律師為例,其職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乙個醫生也需要有豐富的人文與科學教育,才能在職業發展上做得更好。既要有豐富的通識教育,又要有紮實的職業教育,大學四年夠嗎?不夠!

於是,美國高校就把醫生職業教育放到研究生院。也就是說,大學四年不學醫,學人文和科學基礎,讀醫學專業是在本科以後。這還不夠,醫學院畢業後還要考資格證,還要做幾年實習醫生,最後才能做醫生。同樣的道理,大學畢業才能進法學院,法學院畢業後還要考證才能執業。商學院也要求本科畢業才讀,好學校要求有五年工作經歷才能錄取。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都叫職業學院,有別於學術性的研究生院。

高校不僅要考慮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搭配,也要考慮課程總量,量大了學制就裝不下,硬往死裡灌學生沒法學好。現在個別高職專業,可能更適合放在四年制的本科,有些本科專業如法學、醫學、管理可能適合「本科後」完成。學習長度延了就得給消費者乙個高學位。大學階段不可能全包知識,許多通識知識可以在畢業後自己積累,專業知識同樣如此。

回到分析方法上來,我們可以利用全省的畢業生跟蹤調查資料,對乙個省的各專業進行分析,把各專業類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搭配分成幾類。各高校還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設定各專業兩類課程的比例及數量。社會需求是在變化的,沒有一勞永逸的課程設計。

通識教育不只是人文課程,包括科學及數學。人們常講乙個故事,你聽乙個哈佛本科生談莎士比亞的研究心得,你以為他是文學專業,其實他是數學天才;她跟你談微分方程,你以為她是數學專業,其實她是戲劇學生。我觀察得到的乙個認識:大學的通識教育有助於你一生能走多高,大學的專業教育有助於一開始你能走多快;通俗點講,博雅知識決定了你的職務,專業知識決定了你的職業。

交叉學科與通識教育

一 交叉學科 1 物理和通訊 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學的是物理和通訊,其中物理學給了我縝密嚴謹的理性思維模式,通訊工程給了我求真務實的工程思維模式 2 計算機 工作之後從事的是計算機,則介於在理性和工程之間,在我們眼裡,萬物世界都是由0和1組成的,正是這0和1的組合造就了紛繁複雜的計算世界,推進了社會生產...

知乎7000贊的通識教育書單

大學不只是學習專業知識,還有另一門不可忽視的 課程 第一,讓大家真正了解一些似乎很熟悉,其實一知半解的學科,比如國學,比如馬克思,比如心理學和經濟學 第二,糾正一些中小學教育給大家帶來的錯誤認識,比如中國近代史 第三,讓大家了解一些以往未曾了解的學科 第四,在已知的學科內,提供新的觀點 思路和方法。...

遺傳演算法通識

遺傳演算法 genetic algorithms ga 於自然界自然選擇和遺傳進化的思想,主要用於解決最優化問題 optimization problems 遺傳演算法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由john holland提出。但實際上,我更認為其發明者是達爾文。遺傳演算法本質上是達爾文 優勝劣汰,適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