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的三個境界 ZZ

2021-08-30 16:06:10 字數 1195 閱讀 6470

絕大多數人對於歷史的愛好僅限於聽故事圖個熱鬧好看,拿評書和歷史劇當歷史,熱衷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類的演義八卦,這不叫讀史。高階一點的認為真實歷史比**有意思,比如說喜歡看二戰史,對德軍高階將領如數家珍,這也僅僅能算對歷史的入門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為了解渴一樣,"讀"不是" 看",要想談論讀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關鍵是自己要能從中得到思想。

讀史的第乙個境界是權術。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試圖從歷史中學習權術,其實懂得權術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讀懂歷史,最起碼的乙個認識就是人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拿《封神演義》當歷史的人可能會認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紂王壞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讀正經書《淮南子》,《孟子》,可能會發現商紂王也不像**裡描寫的那麼**;如果你去讀專業史書《史記》,可能會發現周文王也許不像**裡描寫的那麼神聖;如果進一步去讀更早的《左傳》,《尚書》,你的最終結論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紂王,這兩個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還真不好說。

中國人一向喜歡用道德標準去衡量歷史人物,然後非得整出乙個忠奸善惡來,然而真實歷史完全不是這樣的。用善惡標準看待歷史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當他發現自己原本無比尊敬的張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fb行為,美好形象破滅以後對社會徹底失望,乾脆來個幾十年不上朝。現在的家長只讓孩子看pg -13的電影,培養出來的都是朱翊鈞,殊不知r級片才能訓練真人才。

第一次把政治鬥爭中很難區分好人壞人這個思想在老百姓中普及的可能是當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電視劇集,其實這個片對雍正還是有點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來以後,大家思想徹底崩潰,發現怎麼李鴻章慈禧也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開始有人呼籲給秦檜平凡甚至批評岳飛,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既然現實如此殘酷,不如多學點權術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還珠格格》的人玩辦公室政治,那還不是視之若掌上觀文麼?

《百家講壇》的《王立群讀史記》走的就是這個路數,幫你分析權力鬥爭中的成敗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張學良,非常喜歡讀《明史》,大約也是出於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意思。當今在權術史學方面的大家當屬吳思先生,他的《潛規則》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現代漢語新詞彙,其跟後來的《血酬定律》的合訂本,叫做《隱蔽的秩序》,副標題"拆解歷史弈局",權術味道十足。我記得記者問他你是否擔心有人把你的書當官場指南看,吳思笑說那也沒辦法,簡直是做廣告。

其實權術也有高階的,比如說《戰國策》就比《厚黑學》高階得多,兵者詭道也,一點都不丟人。

達到讀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經進入不知道善惡的狀態。

不知道善惡,不知道對錯,不知道真假,一問三不知才是真正的歷史專家啊!

讀史的三個境界

讀史的三個境界 絕大多數人對於歷史的愛好僅限於聽故事圖個熱鬧好看,拿評書和歷史劇當歷史,熱衷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類的演義八卦,這不叫讀史。高階一點的認為真實歷史比 有意思,比如說喜歡看二戰史,對德軍高階將領如數家珍,這也僅僅能算對歷史的入門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為了解渴一樣,讀不是看,要想...

讀史的三個境界

size medium 1 原文 讀史的三個境界 發信站 水木社群 wed feb 3 14 14 08 2010 站內 原文由 同人于野 於2007 09 14 發表於 西西河論壇春秋史話板塊 絕大多數人對於歷史的愛好僅限於聽故事圖個熱鬧好看,拿評書和歷史劇當歷史,熱衷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

人生三個境界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禪師說過這樣一段話 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由此得來人生三個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世間萬物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人的認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