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實踐筆記 KJ法在使用者研究中的應用

2021-08-30 19:10:58 字數 4239 閱讀 8733

去年偶爾看到一篇將kj法在ux界應用的文章,於是在後續兩個專案中嘗試使用了一下。下面結合兩個例項,介紹這種好記又好用的方法。

一. kj法簡介

kj法又名親和圖法,是日本人類學家川喜田二郎所發明。人類學家在田野調查中(所謂實地調研或人種志調研)會收集到大量相對零散的事實,如何對這些定性的素材進行有效的比較和分類、識別規律,從而建立假說或發展理論 呢?kj法最原始的核心就在於解決這一問題。也正因此,它十分適合用於udc流程中的需求探索階段。

後期,川喜田二郎將kj法與頭腦風暴法結合,使該方法廣泛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它的核心思想是:

該方法還常被用於全面質量管理,在此就不贅述了。本文主要**kj法在使用者研究領域的兩種可利用形式。

二. kj 之 親和圖

親和圖法是對原始素材進行自下而上(bottom- up)地歸類總結的方法。在ucd流程的需求探索階段,我們往往通過實地調研或深訪收集到不同使用者的大量行為/需求/痛點/期望/特徵等原始素材。通過將 這些原始素材逐一細化成親和點,然後把親和點分組整理構成親和圖,有助於專案組從整體上更好地理解使用者和他們的需求,繼而明確核心體驗、激發設計創意。

目前尚未將親和圖法用於實踐,以下介紹主要譯自「rapid contextual design 」一書第八章「building an affinity diagram」(建立親和圖)和第十章「walking the affinity」(遍歷親和圖)。

基本步驟

step1:製作親和點(黃色便利貼)

將所 有原始素材分解為乙個親和點,寫/列印在黃色 便利貼上。一張便利貼只 有乙個親和點,並附有使用者編號。例如,某張便利貼上可能寫著「u1-我喜歡把購物車當收藏夾用」。每次可能會有幾百張黃色便利貼。除此之外,還需要把使用者u1……un的背景資料都列印出來準備在現場。

step2: 初步分組

找一面大牆,將便利貼(親和點)逐一貼到牆上,反映同乙個問題的便利貼排在同一列。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少至2人,多 至7、8人)可以隨意移動任意便利貼,無需進行討論。具體操作細節、規則見書。

step3:貼上藍色便利貼

確 認基礎分組是妥當之後,為每組賦予一張藍色 便利貼並貼在每組黃貼 頂上,上 面寫著對這組內容的總結。例如:

藍色 便利貼:「購物車對我來說有多種 使用方法」。

黃色 便利貼1:「u1-我喜歡把購物 車當收藏夾用」

黃色 便利貼2:「u4-購物車方便 我計算在某家店已經買了總額多少錢的東西」

這只是乙個瞎掰的例子,撰寫藍色 便利貼有很多注意事項,在此不贅述。有兩個基本點要記住: (1)一定要用第一人稱來寫!(2)每張藍色便利貼的內容本身不可再細分,便利貼之間無交集

step4:貼上粉色便利貼與綠色便利 貼

粉色 便利貼是對藍色 便利貼的進一步總結,它們應能反映出某個主題。以此類推,而最後的綠色 便利貼,則是最高層次的總結。下圖展示了乙個完成的親和圖

photo credit:passionforusability.net

step5:遍歷親和圖

至此,請專案組成員共同參與,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遍 歷親和圖(恰恰與建立親和圖時相反),從而掌握全域性、識別設計機會。可以將針對某個層級某張便利貼的想法(design idea)寫在第四種顏色的便利貼上,並標識清楚。如「di:將收藏家與購物車打通」。

step6:將親和圖電子化,作為記錄

有 不少親和圖軟體,可以將牆上的便利貼記錄下來。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電子版?正如介紹kj法時所述,kj的核心在於互動。製作實體親和圖時,可以由專案組不同角色的人員共同參與、感受,還能通過具象的遍歷,更好地確定問題和機會。這個過程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小結:在實際操作中,做一張好的親和圖並不容易,取決於親和點的個數以及主持人的把握能力。「rapid contextual design 」一書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三. kj 之 頭腦風暴

如前所述,kj法的精華在於能幫助持不同意見者迅速達成一致、更好地了解不彼此的關注點。利用這種思想, 筆者進行過兩個調研,在詳細介紹前,先簡單說一下方法流程,然後通過例項來更好地說明。

step1:確定焦點問題

明 確本次討論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一輪只能有乙個核心問題,每次討論可以有兩三輪。

step2:召集與會者

這 些人可以來自不同團隊或承擔不同角色(如客戶、設計師、開發、pd等),這也是kj法的特色之一。當然,同乙個團隊內討論也沒問題。

step3: 將觀點寫在便利貼上

圍繞焦點問題,與會眾人將自己的觀點寫在便利貼上。每張便利貼寫一條,盡可能多寫,把想到的都寫上。這一步與 頭腦風暴類似,只是大家不用說的用寫的,各不干擾。

step4:將便利貼貼在牆上

請與會者以隨機的順 序將便利貼貼在牆上。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看到別人的觀點受到啟發,允許補充新觀點再貼上去。

step5:對便利貼分組

當 觀點收集完畢,主持人請與會者集體對牆上的便利貼進行分類,將便利貼移動、聚集成乙個個組。與會者可以通過討論達成一致(也有人認為此時應避免討論,這可 根據具體應用場景而定。不過分組的確是比較複雜的乙個步驟,需要主持人在現場進行良好的控制)。

step6:為分組命名、編號

請 與會者用名詞為每個組命名,並把組名寫在另乙個顏色的便利貼上,貼到每組上方。如果在命名過程中發現有些組可被拆分,可考慮拆分。通過討論達成一致。

step7: 為最重要的分組投票

與會者分別在紙上寫下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三組。此時主持人重複焦點問題,強調要選出針對該問題最重要的三組內 容。然後請與會者對三個組排序,排序後,將三張寫有x的便利貼貼到最重要的組旁邊,兩張寫有x的便利貼貼到次重要的組旁邊,一張貼到次次重要的組旁邊。

step8: 排序

將x最多的組提出來,討論組內各項的排序。

以上是kj法的基本流程,下 面通過兩個例子來說明。

例1:選單設計規範討論

在我的**-賣家中心的改版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評估採用橫式或豎式選單更好。由於選單項很多(30+),開發高保真選單原型較困難,於是使用專家紙原型測試+評估的研究方式。調研當日的具體流 程和目的是:

(1)紙原型測試:在專家評估前,通過使用兩個版本的紙原型完成任務,更感性地體會兩種方式的使用體驗;

(2)kj法討論菜 單設計規範: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後,為使評估更有針對性,通過一輪kj,由參與設計師討論得出選單設計的規範,作為後續評估的切入點。這樣既能避免專家評 估陷入漫無邊際的扯談,又能使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不是使用泛泛的所謂設計規範、十條啟發式評估原理來評估;

(3)根據新鮮出爐的規範,對比評估兩 種方案各自的優劣。

沿用上述的kj法流程,本例的焦點問題是:選單的設計規範是什麼?設計師們在便利貼上寫下各自的觀點遞交給主持人。收 集完後,主持人大聲唸出每一條,然後貼在白板上。由於設計師是同乙個群體,因此觀點較為聚焦,在提交便利貼的過程中已能進行分組。而且由某個觀點被不同人 提及的頻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該規範的重要性。分組後,對每個組定組名,實際上是提煉規範的過程。

就這樣,迅速地總結歸納出較為清晰的設計規範,並可用 於後續的專家評估,對比橫豎選單兩套方案。

例2:與使用者**產品核心體驗

在旺鋪拓展版 推出前,我們希望了解對使用者來說乙個外部**的價值是什麼,從而進行更好的推廣。我們邀約了幾位目標使用者 與設計師一起**這個問題,通過kj法,使設計師的想法與使用者的想法碰撞。比如我們會發現一些之前沒有預想過的點(step3),又通過投票環節 (step7)發現設計師認為最有價值的點是使用者認為最次要的。

小結:kj法 之 頭腦風暴的好處

與傳統頭腦風暴相比,能更有效地得出更系統化的結論(有層級、有優先順序)

不僅能 收集意見,還能對比意見,促進溝通和相互理解

手腦並用(寫便利貼、移動便利貼),可能收集到更高質量的意見。寫比說能保證更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了傳統焦點小組輪流侃的隨意性以及互相影響性

但是,也因為涉及到動筆,最多圍繞一兩個主題進行討論。而且整個組織過程對主持人要求 較高。

四. 最後小結

kj 好!

LTE學習筆記 UE能力

1.ue能力是什麼?ue能力分為ue網路能力和ue無線接入能力。網路需要根據ue能力為其分配合適的資源和演算法。2.ue網路能力 ue初次接入時,通過attach request訊息,將ue能力帶給mme。當ue的網路能力有改變時,通過tau更新 非週期 將最新的ue能力帶給mme。1 ue支援的安...

UE4學習筆記 Gameplay Classes

增加類 編輯器中有乙個類嚮導,可以生成類所需要的檔案和基礎巨集 標頭檔案由於ue4對c 做了擴充套件,實現了如序列化反射等特性,跟qt的做法類似 在 中加入一些巨集關鍵字,在編譯期間生成相應的c 因此,對於每個類來說,都有會生成乙個classname.generated.h的檔案 類宣告uclass...

UE4學習筆記 Gameplay Classes

增加類 編輯器中有乙個類嚮導,可以生成類所需要的檔案和基礎巨集 標頭檔案由於ue4對c 做了擴充套件,實現了如序列化反射等特性,跟qt的做法類似 在 中加入一些巨集關鍵字,在編譯期間生成相應的c 因此,對於每個類來說,都有會生成乙個classname.generated.h的檔案 類宣告u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