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評審 SPEC評審 用例評審 歸檔用例

2021-09-25 22:50:20 字數 1775 閱讀 1087

本文部分內容借鑑於部落格需求評審的關注點

1、評審前期準備

評審是要在寫**前發現問題,不要吝嗇將時間花在前期上,因為這會大大減少我們中後期的意外,避免做很多的無用功。在評審之前,我們要仔細閱讀相關的評審資料,了解每個點是幹什麼的。

2、評審中需要關注的點

(1)文筆

描述是否存在錯別字,特別是介面上的文案。例如,登陸->登入

描述是否清楚,是否存在歧義

沒有統一術語,多處地方用不同詞語來表示同一概念

是否雜亂無章,不便於閱讀和查詢資訊

(2)邏輯性

流程的出入口:是否明確,是否過多(連使用者都會昏頭轉向)

條件與規則說明是否清晰明了

缺少說明資料的**、型別、精度、取值範圍、預設值、顯示格式、計算處理方式

是否考慮其它功能或需求的關聯影響

使用者體驗如何

(3)實現

人力、時間等資源是否存在困難

實現難度較大

遺留的坑會導致出嚴重bug的概率大,風險高

效能不佳,會造成使用者體驗差

是否有比產品經理想到的更好的方案

能否復用已有的邏輯或使用業界更通用的有開源實現的做法

後續的迭代考慮,是否在設計上預留可擴充套件性

不重要的部分(例如後台系統)由開發自行決定介面和互動

3.其他

在評審的過程中,我們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提出問題

對於新需求來講,若出現開發和設計人員爭執的情況,這時試人員就需要作為第三方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剖析問題。否則,有些需求實現之後,在進行fut測試的時候,才發現不合適,那之前做的工作都白做了,這就是資源的一種浪費

乙個測試人員設計出的測試用例,可能會存在考慮不周的問題,如果沒有及時的發現這些問題,就可能會出現使用者發現問題導致對產品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測試用例設計出來後,如何保證它的質量呢?這時我們將多位測試人員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益,就有了用例評審。用例評審又分為正式評審和非正式評審。

1、評審方式

測試用例的評審有很多種,但是最敏捷應當是臨時的同行評審。同行評審,尤其是臨時的同行評審,應當演變成類似結對程式設計的一種方式。從而體現出敏捷的「個體和互動比過程和工具更有價值。」要體現出測試用例設計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可以通過討論、協作完成測試用例的設計。原因很簡單,編寫的測試用例需要盡可能的覆蓋全部需求,而測試人員的思維總會存在缺陷,乙個人的思維總是存在侷限性,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來設計。

結對程式設計:一種敏捷開發的方式,指兩個程式設計師在一台計算機上共同工作。乙個人輸入**,另乙個人審查他輸入的每一行**。輸入**的人叫做駕駛員,審查**的人叫做觀察員(或導航員),兩個程式設計師經常互換角色。

由測試負責人組織開展會議,用例編寫人對用例就行講解,參會人員有異議的當場提出。

2、用例評審內容

在進行用例評審的時候,我們要準備的材料除了測試用例之外,還有測試方案。一般我們都用xmind工具來編寫測試方案,

3、歸檔用例

歸檔用例就是在用例評審結束之後,將評審中的意見建議修改之後的用例提交到對應的平台上,這就叫做用例的歸檔。最遲的用例歸檔時間是在專案版本整合之前。歸檔用例主要是給其他的測試人員看的。

軟體需求評審 過程階段評審

過程階段評審,無評審,不過關!還記得在我們還是學生的年代,每次考試交卷前都會檢查好幾遍,生怕錯漏了什麼,實際上就是開展了一次評審活動,評審的人是你,評審的物件是那份卷子,評審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並修改。在軟體生產過程中,涉及到一道道環節,軟體生命週期從專案啟動到需求,緊跟著設計,然後開發,之後測試,...

用例評審交流

用例評審交流 用例的特徵 1 最有可能抓住錯誤的 2 不是重複的 多餘的 3 一組相似測試用例中最有效的 4 不要太簡單,也不要太複雜。用例評審交流 用例的意義 1 組織性 有利於測試的組織 2 功能覆蓋 確保功能不被遺漏 3 重複性 有利於測試的重複 4 跟蹤 有利於測試的跟蹤 5 測試確認 在少...

怎樣進行需求評審?

一 注意對需求規格說明的正確性進行評審 需求規格說明的正確性通常可以從如下方面得以體現 1 是否有需求與其他需求相互衝突或者重複?2 是否清晰 簡潔 無二義地表達了每個需求?清晰 是讓人能夠讀懂 簡潔 是讓人願意去讀 無二義 決定 讀 的效果,是讓大家對需求描述的理解能夠達成一致 3 是否每個需求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