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建模國賽 緋月與我共中秋

2021-09-27 13:24:29 字數 3652 閱讀 8814

> 寫在前面的一點絮叨:本來自己是沒想著要寫篇部落格作總結的,畢竟出了名兒的懶,但是,看到隊友的總結後確實感受頗深,也想寫一篇作為從暑假集訓到國獎答辯這乙個多月的結尾。因此有了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我「事後」零零散散總結的一些絮叨,暫且當個故事聽聽吧。

目錄賽前

賽中 賽後

驚喜答辯 總結

結果待續

數學建模這個事情要說也得從18年的暑假說起了,18年的暑假,當時我的導師周華兵還沒有出國做訪問學者,我和室友x(同乙個導師)就準備暑假「做點事情」,在導師跟別cd溝通後,建議下去找了當時在帶隊準備acm的acm協會會長610(推免浙大),也是從他的口中我得知了有乙個競賽叫做「數學建模」。

時間來到2023年的3月份,大約是大二下開學的時候,數理學院為了訓練/選拔競賽隊員,開設了兩門公選課,當時x,以及另外一位智慧型專業的同學找到了我,想組隊參賽。就我個人而言,我對競賽的熱情很高,但是出於我對x的了解,我並不認為他是乙個能專心做好競賽的人,所以內心是拒絕的。但是我們三人確實關係很好,拒絕不下,就答應先組著看看。

> 事實證明我的看法是正確的,到了後期,原本熱情滿滿的三人都沒有了動力,各自做自己的東西去了。這裡也是我想說的第乙個點:選隊友的問題,很多人懷著抱大腿的心態選隊友,其實建模過程中,大家都是乙個學習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靠譜「這兩個字。什麼叫做靠譜?就是該一起熬夜的時候要能堅持,該嚴肅對待的時候就要全力以赴。總得來說就是不能」掉鍊子「,有著相同的目標才能形成」合力「,實現1+1>2的效果。

不出所料的隊伍解散,我也就漸漸淡去了建模競賽的心思。事情的轉折出現在8月初,此時學校組織的數學建模暑期集訓已經開始了3天。而我暑期一直待在實驗室跟乙個研究生學長做東西沒有回家,研究遇到了極大阻礙,學長也沒心思繼續做下去,我也是弄得疲憊不堪。此時,在之前3月份藍橋杯有過幾次聊天的王同學找到了我,問我想不想參加數學建模,我就沒多想就答應了(其實沒想著要做得多好,算是一種逃避實驗室事情的乙個選擇吧)。

後面就是跟著聽課啦,其實也沒怎麼聽,老師講的基本沒聽懂,就自己一直在找些**看,看他們的思路,設身處理地想想如果是自己在做這個題目,我會怎麼思考?這個作者又是怎麼思考的?他這樣的好處在哪?這些問題能夠如何轉換一下?諸如此類的...

> 事實證明,我這樣做還是有價值的,賽場上給了我很多思路。

時間一晃而過,就到了9.12號,說句實在話,自己心裡沒底,感覺自己啥都不會,matlab也不會寫,word也用的不熟。總之,時間是不會等人的,到點兒了,就要開始比賽。買好了一堆零食,結果第一天就吃得差不多了...然後就是水的問題...一定要多買水,建模不熬夜是不可能的,熬夜的人最容易缺水,到了後期人均口渴怪,hahaha~

雖然賽前分工是「我建模,王同學碼**,程同學寫**」,可是到了賽場上根本就不可能有這樣明確的分工,實際情況是一起討論,誰有把握誰就做。誰有時間誰對模型理解深刻誰寫**。我們犯了個錯,就是在賽前沒有商量好**的格式,導致多人參與寫作時,格式沒有統一浪費了一部分時間,從而導致最後的**修改時間太少太少,留下了一些很明顯的格式錯誤。回顧現場,第一天晚上,我與程同學決定做a,王同學則對c題情有獨鍾,因此將選題這個問題留到了第二天。(這裡得說下我們的時間安排,並沒有像很多隊伍選擇的那樣敖三天夜,我們走的是「休息好才能做得好」。第一天下午6點發題,11點回寢室休息,第二天11.30回寢室休息,第三天則是通宵奮鬥。)第二天一早,實在是沒有思路的我和程同學開始與王同學商量做c題,一來,ab有難度,二來a是精確計算,一旦算錯立即淘汰,風險太大,三來王同學對自己找資料的能力很有信心。就這樣,我們轉向了c題,開始各種頭腦風暴,其實思路很多,但是這個題並非有思路就可以做的。有多少資料,才能建立多精確的模型,好在資料不多卻也不算少,總算是逐漸步入了正軌。事到如今,比賽中的種種艱辛早已模糊,反倒是另一件事對我感觸更深。

當時是截止時間的前一天晚上,時間緊急,必須通宵做題的時候,生理、心理壓力幾乎逼近臨界點,唯有那一抹緋紅的月色給予我些許慰藉,一晚上看了大概十幾次月亮,看她樓宇間公升起,滑落中天,直至月落西山伴著旭日東昇,近乎一場夢囈的輪迴,又想起了我的那個她,也不知她是否也在牽掛~

總之,千辛萬苦也熬了過去,直到最後一次提交**的機會,21:40我們還在修改**,在隊友按下提交md5碼的那一瞬,悵惘,興奮、迷茫交織在心間。終於結束了,真可惜結束了...

記得在提交**的最後一晚,教室裡只剩下了我們這乙個隊,那時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劍指國獎「。雖是玩笑話,卻一語成箴...

> 這裡我得批評一下自己,由於第二問是用資料對第一問求解,因此第一問的模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然而直到最後一天的早上我仍然還是對第一問的模型不滿意進行了小幅度改動,這也間接導致後面的修改時間不足。

好好地休息兩天後,又恢復到波瀾不驚的生活,依舊是奔波在幾個教學樓之間,依舊是看書聽課敲**,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化..

9月24的上午,上課中的我收到隊友的訊息——我們受邀答辯了!一陣驚喜,一陣緊張。我們..能通過答辯嗎?

時不我待,9.28就要答辯了,沒有過多地時間讓我們迷茫與猜想。重新拿起**,回憶思路,一次次的演練答辯流程,互相提問。總之,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時至9月28下午,老師們載著我們去了武漢理工,數學與統計樓裡坐著約莫20只隊伍。放眼望去,海軍、空軍各種**,不過我們也不差,整齊的西裝領帶顯得格外斯文,隊友程同學身高168,外加5厘公尺的高跟鞋,氣場直逼雲霄,很是長臉,hahaha~

根據安排我們被分在了c題的第5組,也是倒數第二組。因此,當我們進入答辯室時,只剩下最後乙個中南財大的隊伍在等待了。進入204(答辯室),迎臉乙個大橢圓桌,後面一張沙發,一共4個老師,其中三個評委坐在桌子的一側,另一位女老師坐在沙發上不知是計時還是錄屏。三個評委中,中間為主評委,主要由他發問,左側評委負責記錄答辯過程,右側評委輔助發問。一開始問了問我們三個人的專業,進而對**的細節提出問題,整個答辯過程有驚無險,氣氛其樂融融,三個評委都是面帶笑意。

出答辯室,老師們趕忙圍過來詢問情況,出數統樓,在夕陽下合影留戀,國賽至此應當是功成圓滿了~只需靜候佳音。

> 這裡要提醒的是,雖然答辯前的通知上寫的是自行陳述5-6分鐘,但實際上沒有老師計時,只要時間差不多即可。

科技文寫作太差,編輯工具用的不熟。

」一次建模受益終生「不僅僅是一句組委會的口號,雖然自己是衝著為推免加分的目的來衝獎項的,但還是得對後面的參賽選手說一句:有時候經歷遠遠大於結果,收穫的可能遠不止一張證書而已。各種能力的鍛鍊,潛力的挖掘,對自己的重新認知等等等等,享受過程吧~

確實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參加建模就能入選國獎,雖然最終結果還沒確定,但這已經是一趟完美的經歷,三個小夥伴,72小時的奮力拼搏,答辯前的緊張準備,無一不是難得的人生體驗。

從隊友王同學身上,我學習到了什麼叫做「極客精神」、什麼叫做「工程師文化」,他對技術的追求,也讓我改變了以往對技術僅僅是「工具」的看法。

隊友程同學學習專注、效率高,這讓總是上課不聽講,喜歡自學的我很慚愧,也讓我意識到自己效率不高的弊病。其次,程同學雖然是學數學的,但是程式設計能力一點不差,讓我羞愧不已,也因此撿起了自己的演算法書。不過我還是要吐槽一下...cqq同學,你也太高冷了吧~

緋月真的好美好美~

隊友王同學的總結鏈結(文筆比我好太多了...):

1. 後面可能會著手將建模**改一改看看能不能投在交通類的期刊上,也算是物盡其用吧。

2. 答辯也已結束,此後便是靜待國獎佳音了,大約會在11月初出結果,到時候再來更新吧~

3.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還要參加一次美賽,到時候再寫一篇美賽的參賽心得吧..

2019數學建模國賽小記

參加了2019年數學建模國賽,做的b題,那個充斥著力學與積分的同心鼓,很幸運地拿了國二,建模幾個月來學到了許多東西 尤在面對問題時地去建模解決,而不是靠經驗式地試探 但國賽那幾天是艱難的。對於建模的經驗與體驗之類的網上有許多,不少也是抱怨的,我這裡也不多談。我更多地說一下建模做比賽之外對我其餘方向的...

2023年數學建模國賽總結 經驗分享

近期剛剛得知數模成績,最終還是從國一掉到了國二,但對此成績還是十分滿意。為了對今後的團隊比賽積累經驗,也為了給學弟學妹提供參賽借鑑,在這裡總結下數模國賽的經驗。我正式接觸數模是今年四五月份,參加校內的選拔賽,而這次選拔賽的題目是2019年深圳杯的題目。第一次做數模題時,我完全不知道思路,我和我的隊友...

2018數學建模國賽記錄

本來是在答辯之後就想寫的,無奈中途太多事情抽不開身,再加上期末複習的時間,結果就拖到了現在。這次國賽其實還是對我幫助很大的,從暑假培訓開始,到整個答辯過程結束,中間經歷了很多事情。首先是暑期培訓,由於我是從大二才開始進行數學建模,所以對於這方面的各種常用演算法和其他的模型都不太了解。暑期培訓的這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