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投影問題的一點思考

2021-09-30 04:21:54 字數 964 閱讀 4085

最近在看一本《gis for web 開發之道》,主要介紹了開源gis的一些軟體的,附帶著前面三個章節介紹gis資料格式與儲存機制。裡面的例項是依據美國的國情來的,當然投影使用的也是他們自己的utm之類(這些可都是我們國家出版的教科書裡面的原始**),為什麼我們自己人寫書也要跟風用老美的資料和投影來教授我們的學生呢?我想除了抄襲、翻譯沒有別的可以解釋的通了吧。。。。

一、地理中的地圖

地理學家一直在使用自己所能理解的那部分知識來理解空間的地理事物,一開始不知道地球是圓形的,就在平面的紙上繪製大比例尺地圖,也就是在實際中能觀察到的地物的範圍。這當然產生不了多麼大的誤差。伴隨著人的活動範圍的增大,對於地圖需要表示的範圍也相應的增大,小比例尺的地圖產生了,但是這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人在乙個地球尺寸的單位上航行的過程中,使用小比例尺的地圖稍微偏向一點就會失之千里了。人們發現原來地球是圓的時候,地球儀就誕生了,這樣最容易理解空間位置關係了,在這個縮小版的地球上,我們就用完全標準的球來代替那個不太規則的「大扁梨」,這是因為兩個開始數字和位數相同數再縮小了將近十萬個單位時候,差別就微乎其微了。地理學家就在這個模型之上開始做定位工作,經緯線(latitude/longtigude)是基於這個球體產生的乙個定位座標系,有個專業名詞叫:地理座標系(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然而這樣的真三維的工具不易於計算和攜帶,於是就開始研究將這個球體上的座標好地物如何繪製平面地圖來較好的服務人的出行?乙個圓形的表面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變成平面,拓撲結構告訴我們只能保持拓撲關係。於是誕生了投影方法:將球體上的地圖投射到平面上。這個真是個天才的想法!投影之後的在平面上出現很多不一樣的效果,比如沒有了高低起伏的差別,沒有了圓形封閉的經緯線。。。這都要捨棄一些東西來達到想要的目的,比如:要想保持方向不變,就必須捨棄形狀和面積,乙個很好的例子就是google map使用的投影,使用了正軸圓柱形投影,在赤道部分正好與圓柱相切,但是越是高緯度地區變形越厲害,到北極地區已經相當的誇張了。。。但是為了美觀這樣也無傷大雅。

。。。。to be continued

關於makefile的一點思考

在gnu編譯工具軟體中,如果對單一的原始檔進行編譯,可執行指令如下 gcc o x x.c 此指令會將原始檔編譯為目標檔案。若是對執行緒類檔案進行編譯,則在末尾加上 lpthread指令。但若是對多檔案進行編譯,即若是編譯的目標檔案同時包含另一檔案中的函式。則在編譯的時候需將另一檔案加到編譯原始檔中...

關於指標的一點思考

指標是乙個變數,所不同的是,它存的是位址。因為資料型別決定著如何解釋這個位址 位元組數和操作 因此根據的資料型別的不同,指標又有不同的型別。某個物件 a 的位址範圍為 a,a size n 其中size n是a所佔的位元組數 比如乙個一維陣列int a 10 位址範圍為 a,a 10 sizeof ...

關於演算法的一點思考。。。

關於演算法的一點思考。在實踐過程中,我發現 有時候要解決乙個問題,可以設計幾個演算法分步完成任務,這樣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但是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有時,我們需要將幾個步驟放在同乙個演算法內連帶處理,這樣才比較容易處理問題。我還發現,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演算法,是被發現出來的,並加以一步一步的檢驗才得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