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還缺什麼?

2021-09-02 04:18:45 字數 1536 閱讀 4218

來自於

從牛頓物理學誕生開始,一直到20世紀初,科學界對世界的普遍認識都遵循「物質守恆」原理,因而世界觀是完全唯物的。世間一切的現象,都是物質的性質、形態等,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發生的變化而已。在這種認識下,描述一幅偉大作品的誕生,將會是以下這種模式:

進入20世紀以後,科學家們在更深入地探索世界的現象和本質過程中,發現上述對世界的認知模式是有很大缺陷的,因為它忽視了乙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在其中的作用。這就像面對各種齊備的食材,它們是不會自動變成美味佳餚的;擁有了畫筆、顏料、畫布,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畫出《蒙娜麗莎》這樣高水平作品的。

經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以下的模式,請見下圖:

但直至上世紀70年代以前,對於上圖這個模式中的「人」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等等這樣的研究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在科學界、哲學界、醫學界也形成了很多的理論和學說。

最開始普遍認為這個「人」代表著擁有了一定的知識,掌握了特定技能的人,但是後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既使乙個人擁有了和大師一樣的知識水平及技巧,也還是不可能創作出和大師一樣的經典作品。

20世紀的中國畫藝術大師齊白石老人在晚年說過這樣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說模仿我的畫,既使水平能達到完全逼真、一絲不差、一模一樣的人,將來在藝術成就上也是死路一條,是不可能成功的。

自古到今,縱觀藝術界、演藝界還是商界等,每當乙個人或者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成功之後,都會有無數的模仿者蜂湧而起,但是鮮有人或者公司能夠通過模仿而超過被模仿者的。

既使同一位藝術家,在以前某種特定的環境下創作出了傳世佳作,但在以後再去創作或要超越這幅作品的時候,就再也辦不到了。例如一代書聖王羲之所書的《喪亂帖》,是王羲之在面對家人慘遭殺害後,悲痛與憤怒湧上心頭,而一氣呵成的佳作。這幅作品被歷代人們所追捧和臨摹,它揮灑淋漓,流貫不羈,滿紙透露著一種濃郁的悲愴情結,給人以很大的震撼。事後,王羲之曾多次重新寫這幅《喪亂帖》,可是沒有一幅能超過之前的作品。

近幾十年來,隨著量子物理學、混沌理論、多維模型理論、吸子理論等的發展與研究成果,科學家終於發現了在上述的成就模式中,缺失了乙個很重要的因素,它就是「能量」。那麼,對於「成就」最準確的表達方式就是下圖:

對於上圖中這個「能量」,以前人們普遍將之稱之為「靈感」,但是靈感是乙個虛無飄渺,難以描述和測量的東西,而將它定義為能量後,一切就豁然開朗了。偉大的經典作品之所以能流傳數百年而不衰,其原因就是因為它具有了特定的「能量」。

一件作品要具有這個能量,首先它的創作者本人的能量層級就應該處在足夠的高度,經過西方科學界長達幾十年的研究發現,從古到今的這些大師們,他們的能量層級往往已經遠遠超越了我們普通人100-200左右的能量級,高達400-600之間。

對大量的偉大的藝術作品,經過能量測定和分析,發現它們不僅體現了人類的經驗,而且還體現著一種超強的意念力——愛。沒有什麼藝術能夠離開愛,全心奉獻的藝術家們,將自己的靈魂與愛傾注在其作品中,當我們注視它時,這股巨大的內在能量就會感染我們,令我們有時熱淚盈眶,有時熱血沸騰,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所以說,要獲得成功僅僅靠模仿是不可能實現的,在知識和技巧之外,成功鏈條上最重要的、也最易被我們忽視的一環是——「能量」,只有乙個人自身的能量層級達到了足夠的高度後,並且在創造或創業的過程中,擁有著崇高的信念,才能導致必然的成功。

窮人缺什麼

the world needs dreamers and the world needs doers.but above all,the world needs dreamers who do.sarah ban breathnach 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

愛你,欠缺什麼?

nbsp 19 22 2007 1 9 下班了,她走了,沒有和我打聲招呼,心又開始虛起來了。忽然想起了蘇東坡的詞 蝶戀花 蘇東坡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她不算是無情我也不是多情,但不...

讀書 窮人缺什麼

這是最近看的一本還不錯的書,主要是 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看問題的角度。從中總是能發現自己的很多小缺點 或者說是壞習慣 而這些習慣正是成就乙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書中用了大量的小故事來向讀者解釋獲得財富的人是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當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借鑑的價值,但至少能讓我們在碰到問題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