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體驗設計和精益設計的平衡之道

2021-09-06 19:08:55 字數 2965 閱讀 7355

對你而言那個更重要:是製作出擁有殺手級使用者體驗的產品來吸引使用者?還是盡快製作出能滿足使用者的產品並搶占大量的市場份額?

假設一款產品使用者體驗非常差的話,使用者不會使用它,但假設作為市場上的先入者,使用者也會樂意試用並且反饋實用的意見來完好它。人們一直努力在平衡體驗和時間這樣的對立問題,所以我們覺得,應該用乙個更好的框架去思考這個問題:體驗設計還是精益設計,應該取決於公司(或者產品)所處的階段。當然這不過是乙個框架,一切還是須要結合自己實際的情況,假設你覺得全然參照這篇文章就能夠成功把產品推向市場,非常遺憾,這是不能的。

哪個優先順序更高:體驗和執行

體驗好的產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優秀的使用者體驗。好的產品不僅滿足人們的需求,並且還會給他們帶來額外的驚喜,它們會給使用者最清晰的導航和最簡潔的流程,使用者能簡單、直觀地使用。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其實非常少有產品的體驗能達到這樣的完美的程度。我們會常常討論產品的ui、優先功能、流程和導航、框架、原型等等。使用者體驗是使用者怎樣使用產品、使用者怎樣感知產品,使用者怎樣看待產品。使用者體驗的定義是如此的廣泛,下圖是它乙個主要的框架。

執行而第二種設計方式則被稱為精益設計,也就是所謂的最小可行產品(mvp).精益設計的乙個核心思路是推出能基本滿足功能的產品,迅速搶占市場,通過使用者反饋進行高速迭代。

不少精益設計支持者都覺得這樣的方法能真正得到使用者的意見反饋,從而真正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他們普遍覺得:在你沒有真正的使用者之前,你不可能理解使用者真正的須要。得到基本知識並進行必須的溝通,然後通過使用者真正的行為來尋求使用者真正的需求。通過一些小型的測試,並不能真正抓到使用者的需求,你僅僅是在希望控制你的使用者。大部分使用者總是喜歡嘗試新品,而放棄眼下的潮流。

如今讓我們回到產品本身,不論什麼一款產品都須要考慮下面三個問題:

商業性雖然精益設計有不少成功樣例,比如dropbox用了4年就成為乙個估值10億產品。但精益設計往往也意味著最小可行的商業性(mvb),這可能會導致收入和流量增長較慢。當然非常多時候產品價值都須要一段長期的積累,其實產品商業價值像火箭式增長是非常罕見的。但不管是緩慢增長還是火箭式增長,真正重要的事請是:這個產品是否能盈利。

可實現性

商業性僅僅是產品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須要評估我們的資源、資金、技術是否能支援這個產品的實現。但往往有非常多人都會忽略這個問題,但實際上不解決問題產品就無法繼續發展。

被需求性

最後,產品是必須能滿足使用者某種需求的,這樣產品才幹具有最起碼的價值(mdp)。

aarron walter(情感化設計的作者)覺得哪怕是在精益設計中,使用者體驗相同是被需求性的關鍵:「在一開始,產品的重點在於易學性和易用性,但一段時間後,當市場出現了大量的產品,什麼才幹讓你的產品脫穎而出?答案是個性化,功能特性都能夠興許新增,但首選你的產品必須具有獨特的個性。

以下將是針對產品各個階段應該怎樣處理精益設計和使用者體驗的提出一些建議,產品所在的階段決定了對使用者體驗或精益設計的權重。

設計是路徑依賴的,也就是說前期的草圖可能就限制了以後的發展,除非你能放棄一切又一次開始。但這樣的做法往往都是不可取的,更可能的是,你會選擇把新的內容融合到原有的設計其中。所以盡快減少乙個產品的不確定性有助於創造乙個成功的產品。

這意味著花費有限的資源去專注解決乙個真正的需求是一種合適的策略。簡單的設計,合理的功能,正確的發展方向。把功能優化、體驗完美的這些作為下乙個階段的核心工作。laura klein覺得:mvp(最小可行產品)不是產品糟糕的藉口。mvp應該是能不斷學習,不斷優化的,但從乙個糟糕的產品其中,除了人們不喜歡糟糕的產品這一點外,你不會學到其它。

一般來說產品會有三個主要市場階段:

技術階段——一點使用者體驗+大量的精益設計

目標:組建團隊並了解市場的需求

關鍵因素:關注最小可用產品,重點在於產品的可行性(包含商業上和技術上的)。你不能關注使用者體驗,由於你還沒實使用者。你知道誰可能使用,但不知道誰會使用。盡可能得出乙個產品原型,並從這個原型中得出誰須要它,誰使用它,怎樣使用它。

成功標準:測試組之外的使用者想用它

功能階段——有限的使用者體驗+較少的精益設計

目標:基於現有或預期的使用者需求,解決最重要的功能問題

關鍵因素:從使用者的決策和情感中開始塑造使用者體驗,你希望使用者對你的產品有信心?還是希望他們好奇?同一時候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功能更新。不要奢望在產品提供正確的功能和體驗之前能得到什麼東西。

成功標準:使用者表達他們對產品的使用體驗和感受。

體驗階段——盡可能優化使用者體驗+不採用精益設計

目標:研究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到底在幹什麼

關鍵因素:不新增非必要的功能,找尋出使用者真正的痛點所在,思考怎麼才幹留住客戶。研究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體驗設計,並應用這些知識。努力打造出一款真正符合使用者體驗設計的產品。

成功標準:使用者中形成口碑和病毒營銷

使用者體驗設計vs精益設計

其實,這兩種設計方法並不是全然的對立,他們最核心的地方是一致的: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越早越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產品就能成功。使用者不在乎你怎樣打造產品,也不在乎你付出了多少,他們須要乙個好用的產品。以下通過模擬設計一款新應用來簡介兩種方法

使用者體驗設計:

1.明白使用者、問題、專案:人們須要乙個把一周食譜變成購物清單的應用

3.設計:依據之前的資料製作草圖、線框圖、低保真原型,然後不斷提公升使用者體驗,終於打造出乙個高保真原型。

4.尋找使用者:找出使用的核心人群並進行測試,這往往是乙個被低估的步驟,這非常可能會導致產品的失敗。理論情況下,這類測試應該在每乙個階段都進行。

精益設計

1.觀察和頭腦風暴:觀察使用者購物內容和他們製作菜式之間的關係,關注能改變購物體驗的地方

2.最小可行產品:從測試使用者其中獲得反饋,設計乙個能夠把選單轉換為購物清單的應用。

3.收集反饋與迭代:或許購物清單並不是使用者真正痛點,使用者需求的是簡單便利地尋找到合適的食譜。尋找出使用者關鍵的需求,並從這裡開始入手。

精益式的使用者體驗是對兩種方法融合的嘗試。

第乙個關鍵點在於在產品各個階段,甚至是我們希望盡快推出產品時都把使用者體驗當成目標。這樣,隨著使用者體驗重要性的確立,設計將變得越來越人性化

第二個關鍵點在於收集很多其它來自使用者的反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取悅全部使用者,時間、資金、團隊管理和使用者一樣,都是須要重要考慮的因素。

使用者體驗設計和精益設計的平衡之道

對你而言那個更重要 是製作出擁有殺手級使用者體驗的產品來吸引使用者?還是盡快製作出能滿足使用者的產品並搶占大量的市場份額?如果一款產品使用者體驗很差的話,使用者不會使用它,但如果作為市場上的先入者,使用者也會樂意試用而且反饋有用的意見來完善它。人們一直努力在平衡體驗和時間這種對立問題,所以我們認為,...

完全隨筆 使用者體驗和設計

這一篇是和具體技術沒什麼關係的帖子 我盡量少發和技術無關的貼 是2008年在做專案驗收時期,心裡想到什麼就隨便在一篇文件裡記些什麼,很隨意,沒有什麼規範。長期以來,我一直在考慮的主題是 使用者最需要什麼?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所謂的 技術 應該怎麼樣去影響和幫助別人,也就是怎麼樣把我所掌握和研究的單純...

精益化設計 把敏捷方法和Lean UX相結合

敏捷方法已經成為了主流。同時,kindle和iphone等裝置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推動了體驗設計的飛速發展。不過,如何把敏捷方法和ux設計結合起來,一直以來都是乙個難題。文章將 如何把ux融入到最流行的敏捷方法 scrum中,並 為什麼lean ux和敏捷的結合可以提公升效率,增進合作。以下是主要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