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動機揣測,少做價值判斷?

2021-09-19 16:58:51 字數 880 閱讀 7138

幾年來,逛知乎總會碰到如標題的說法——不做動機揣測,少做價值判斷

一直很困惑為啥要這麼說、到底是什麼意思、適用範圍是什麼……因為做產品的過程中,不就是整天在探尋使用者言行背後的動機,判斷需求場景的價值麼?

於是,各種查,發現一般是這樣的語境:

怎麼理解異**往中的「不做動機揣測,少做價值判斷」

重建知乎上相互信任和友善的氛圍,需要「不做動機揣測,少做價值判斷」

…… 看起來,這句話主要是指人際交往、溝通協作的時候,不要太過主觀地評判他人,不要亂貼標籤,更不要「誅心」。而要就事論事、關注客觀的事實、有理有據。

回答中有人說「忽悠,繼續忽悠」,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主觀評判,言語之中似乎表達了一些不滿的情緒,但並沒有基於客觀論據的推演。這種情況下,多說說事情給自己帶來了什麼感受和困擾,會更利於溝通的繼續、問題的解決。

弄明白了以後,我找了乙個問題**了一下——

為什麼猜測別人動機不是個好習慣?

1. 要看猜測動機的動機/目的,如果是沒意義的評判別人的行為、甚至惡意歸因,那確實不可取,但如果是為了幫助別人,則可能是個常用手段(產品經理經常要探尋使用者言行背後的動機,從而設計更好的解決方案)。

2. 要看怎麼理解「猜/猜測」,如果是字面意思(字典上說:猜有揣測,推測之意和疑恨,忌恨之意;猜測為推測,憑想象估計),則真是有點貶義,而如果理解成「探索/探尋」,有一定的方**和事實依據,則在很多場景下可用。

3. 要看猜測了動機之後的下一步動作,如無確認、驗證行為,則是真「猜」,而如果有任何形式的驗證,能有個閉環反饋(如言語上和對方的確認,或者做了個產品,通過使用者使用情況的反饋獲取資訊),則有點價值。

跳出來,分享乙個自己的觀點——任何太過肯定的說法,一定有其適用範圍,包括這句話本身。

以上。

程式設計師的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歡迎光臨我的隨便說 記得多年前公司裡乙個大專案出了重大問題,大領導震怒,於是我們一幫子leader被分配去各個組做check review。重災區是乙個財務模組,據說這個模組是整個專案最難 最複雜的模組,用到了各種各樣的非常複雜的演算法,負責人和開發人員天天加班,既要趕工又要修bug,每天忙得人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