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加碼雲計算,出現了這四個微妙的現象

2021-09-23 06:54:14 字數 3643 閱讀 9595

網際網路巨頭們在雲計算方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作。

先是谷歌正式用「google cloud」為自家的雲計算業務命名,隨後傳出蘋果正計畫加強雲計算業務的布局,以擺脫對谷歌和亞馬遜伺服器的依賴。

一直對b端市場抱有野心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終於按耐不住內心對雲計算的興奮。或是已經奮戰了近10個年頭,或是剛剛發力雲計算,幾乎所有上規模的網際網路公司都試圖置身其中,並成為角逐雲計算的主流力量之一。不過,按照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特點和網際網路廠商一貫的風格,雲計算市場出現了諸多看似微妙的現象。

行業雲成網際網路巨頭進軍雲計算的契機。

大多數網際網路巨頭宣布進軍雲計算的時間發生在最近三年內,這也印證了另乙個說法,國內雲計算落後於美國5年以上,如今仍處於蠻荒時代。當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在雲計算領域小有成就的時候,國內的創業者和網際網路巨頭們開始蜂擁而上。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

首先,在iaas市場上,網際網路公司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比如說資料中心的匱乏、存量it資源少等等。相比之下,類似於三大運營商、華為、浪潮等企業在雲計算基礎設施上看起來更有先天的資質。也正因如此,國內雲計算市場出現了四股勢力,即網際網路廠商、通訊裝置廠商、通訊運營商和創業公司。

不過就目前來看,亞馬遜、谷歌乃至國內的阿里雲,在規模上已經超過裝置廠商和運營商。在雲計算的初級階段,硬體出身的雲計算廠商選擇了私有雲作為突破口,而網際網路巨頭選擇的是有一定門檻的行業雲。

其次,企業客戶需求決定了行業雲的大有可為。對於雲計算的願景,業界普遍接受的是雲計算將像水煤電一樣成為一種公共服務。

可實際來看,相比於國內萬億以上的it市場規模,2023年國內378億的雲計算市場規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從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的統計來看,2023年國內專有雲市場規模為241.6億元,在整個行業中的佔比超過三分二,無疑為行業雲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網際網路巨頭在雲市場碰到的還是「老對手」。

考慮到谷歌、微軟對亞馬遜的追趕來看,**將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一概而論」也並非沒有道理。我們先來看下面這份**。

這一點在剛剛進入公有雲市場的網易身上尤為明顯,在推廣上提出了「秋實計畫」、「內容安全聯盟」等和阿里和各項扶持如出一轍,且在客戶型別上同樣針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中小企業和個人開發者。推廣模式和客戶型別的相似與重合,決定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同台競技」。

雲計算領域的創業公司ucloud也涉及了計算、網路、資料分析等9個大類。還有乙個更直接的例子,2023年12月份上線的網易蜂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所提供的產品從數款增加到了幾十款。

不難想象其中的邏輯所在,雲計算在本質上仍屬於網際網路服務,借助行業雲開啟市場後,勢必要不斷滿足客戶新增的一系列需求。

常見的做法是,雲計算廠商積極梳理上下游資源,對內整合自有資源,又通過戰略合作的形式整合外部資源。也就是說相同的客戶型別決定了雲計算服務的趨同,這種自下而上產生的影響還遠未結束。

國內雲計算領域的象限式格局。

我們不妨從企業的角度來分析對雲計算服務產生需求的內因,很多企業面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轉型需求,雲服務似乎成了實現網際網路+的「綠色通道」。

一些客戶出於對資料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考慮,混合雲的需求越來越多;也有一些企業希望由一家雲計算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以獲取更高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這些不同需求,決定了網際網路巨頭進入雲計算市場時選擇了不同的象限。

象限1:應用市場模式

iaas提供商希望各個領域的合作夥伴集中在自己的基礎設施平台上,以實現一站式的服務並擴大雲計算的邊界。

象限2:跨界融合模式

覬覦雲計算不只是網際網路陣營,但網際網路服務正在融合到越來越多的雲平台中。

在雲計算出現之前,華為、浪潮等以銷售硬體的企業成為it領域的領跑者,而在雲計算興起之後,這些廠商普遍採用了軟硬體一體化的生態路徑。華為針對智慧型終端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個人使用者的雲服務,智慧型硬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創業者也通過和雲計算的融合探索到可能爆發的契合點。

象限3:場景化雲服務

雲計算在國內的興起已經有七八個年頭,客戶對雲服務的需求也從早期的計算服務公升級到應用場景的構建。相比於技術同質化的基礎設施服務,場景化雲計算服務仍處於藍海市場。

象限4:傳統雲服務

類似於saas、paas的服務模式並不新鮮,甚至可以說早期的企業郵箱就屬於saas的範疇。而當雲計算之風襲來之後,很多企業級軟體廠商也想要搭上雲計算這趟快車,畢竟salesforce的成功擺在那裡。於是,八百客、csip、金蝶、用友、xtools等saas服務商相繼出現,「軟體+服務」的模式也開始成為主流。

而在國外,為了加強對網際網路服務市場的搶奪和使用者的占領,oracle已經通過資本運作來迅速爭取saas領域的地盤。或是收購或是合作,未來這個市場將會有更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參與進來。

需要指出的是,生態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共同追求,而應用市場模式最為符合生態的特點。場景化雲服務在嚐到甜頭之後勢必會加強在基礎設施上的布局,傳統雲服務會增加更多的網際網路和雲計算元素,而跨界融合的雲計算也將越來越網際網路。

新技術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核**」

雲計算的發展有沒有捷徑?答案並不清楚,iaas服務也好,saas和paas服務也罷,自身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痛點。但雲計算的技術仍在不斷迭代,且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會達到前代雲服務所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新技術成為網際網路巨頭進軍雲計算時樂於炫耀的「核**」。

最能說明這一點的就是docker技術。2023年被稱為docker野蠻擴張的一年,先後通過了oci和cncf 兩大標準組織的確立,而在國內docker則被一些網際網路巨頭視為彎道超越的秘密**。

比如說網易蜂巢選擇了以docker為核心的容器雲為切入點,借助devops和微服務架構兩大優勢成為新一代基礎設施雲服務。

沒有什麼技術是完美的,隨著雲計算的高速迭代,新的技術或新的架構總會對舊技術產生致命性的衝擊,就好像谷歌推出kubernetes在開源社群的受歡迎程度已經有超過openstack的趨勢。

另外,分布式技術、虛擬化技術、並行程式設計技術等任何乙個雲計算技術被顛覆,都有可能重塑雲計算的格局。畢竟雲計算廠商們彼此之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規模上而非技術上,特別是在新技術解決了某些弊病的情況下。

雲計算正在快速從「建設期」向「普及期」過渡,押注新技術或能夠為網際網路廠商們在雲計算領域製造彎道超車的可能性。遺憾的是,國內的雲計算廠商仍是技術的搬運工,不管是網際網路陣營還是it陣營,都沒有改變這一事實。

結語

不同於c端市場使用者的快速獲取和流失,企業使用者的遷移成本會更大,這也是很多專注於企業市場的老牌巨頭「僵而不死」的原因之一。雲計算正在結束市場教育的時期,敏感的網際網路巨頭們也看到了這一機遇,雲計算或許是其進入企業市場的最後機會。

儘管各家的動作和布局總是有那麼多的相似性,這個市場的空間很大,彼此擦槍走火的機會也遠小於c端市場,最終總能找到野心和利潤的平衡點。(文章首發鈦**)

俄羅斯網際網路巨頭進軍雲計算和雲儲存服務市場

俄網際網路巨頭yandex宣布進軍雲計算和雲儲存服務市場,未來將為企業客戶提供基於雲技術的多種服務。5月初,yandex註冊成立了 yandex雲技術 子公司,新公司將採用spark架構建設資料庫,為各國使用者提供基於英特爾最新一代處理器的虛擬伺服器服務。初期將主要發展雲計算和雲儲存業務,之後會提供...

雲計算 網際網路 雲計算服務的傳播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才知道雲計算是未來網際網路的發展。你要說差別的話,因為我們這樣,可以看到,我們作為雲計算,是乙個徹頭徹尾的服務公司,我們不賣軟體硬體,我們只給別人乙個服務,我們只提供電給別人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去阿里雲看看的話,大家會發現我們這裡不會賣任何的軟體硬體給你,你能拿到的就是服務,這是我...

「雲」上之爭,網際網路巨頭的筋斗怎麼翻?

吳懟懟 esnql520 2017 年,雲計算的 戰爭 依舊如火如荼。從去年就燃起來的 硝煙依舊沒熄滅,此起彼伏的 1 分錢中標政務雲 的訊息,讓人驚喜又驚嚇。喜 的是 正在釋放出接受公有雲的訊號,嚇 的是這種賠錢式的攻城略地 另一邊,技術追逐的賽道同樣是熱火朝天,網易雲一年內就在全國建了 6 家聯...